做好“水”文章 释放“水”活力 我省夯实水利基础力促乡村振兴

31.05.2018  12:00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   (记者 赵建军 通讯员 王秀芳)一股股清流进村入户,山区百姓喝上了干净、安全水;一条条沟渠纵横交错,县域小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一座座荒坡披上绿装,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明显……鲜花绽彩,林茂草绿。5月下旬,记者穿行于芮城、平遥等地,处处都能感受到民生水利所带来的喜人变化。
        新时代,新使命。乡村振兴,如何破解“水困局”,提供“水支撑”?今年我省水利工作会上提出,从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高效节水灌溉、水土流失治理、河湖管护等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因水施策,着力夯实农村水利基础,为建设美丽乡村注入“源头活水”。
        “缺水”是省情。如何让有限的水种出更多的粮?这成为我省兴水惠民的努力方向。在大力推进灌区建设的同时,积极促进农业节水转型升级。目前全省农田实灌面积突破2400万亩,实现农业人口人均一亩水浇地。按照“稳量增效、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思路,今年计划新增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芮城县曾经是靠着黄河却只能望水兴叹。随着大禹渡扬水工程的建设提升,目前灌区灌溉面积达50.84万亩,涉及8个乡镇92个行政村,受益人口26.8万人。“自从用上黄河水,浇一亩地的费用从100多元降到20多元。节水改造既省工省时省钱还保丰收。”西陌镇柏社村吕发娃乐呵呵地说。
        作为全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我省不少地方恶劣的生态环境与贫困交织,互为因果。从“求生存”到“求生态”,我省水土流失治理持续发力、综合施策,2018年将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25万亩。
        行进在永和县芝河源头,仰望有梯田,斜坡有林草,谷底有良田,一派生机盎然,阵阵清风拂来,让人顿觉心旷神怡。然而几年前,这里还是水土流失的重灾区。如今经综合治理,芝河源头小流域坡耕地亩均增收200元左右,年人均增收1250元;坝滩地亩均增收500元左右,年人均增收265元。今昔对比,村民们感慨:“水土不跑了,产量提高了,收入增加不少!
        以河长制促进人水和谐共生。中央部署河长制工作以来,我省高度重视,去年4月出台省级工作方案、12月底前建立了覆盖全省所有河湖的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河长制工作格局。
        谈起汾河这两年的变化,平遥县营里村农民李锦文用了一个成语——“翻天覆地”。“好多年没见过这么大的水了。现在汾河两岸的生态环境也好多了!
        省利厅厅长常书铭表示,是民生之本、农业之基、乡村之魂。发展民生利,就是要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问题为重点,构建城乡统筹、区域协调、人和谐的利基础设施体系,使人人共享利发展与改革成果。 (责任编辑: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