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山西省“十二五”期间民生水利投资1255亿

28.12.2015  14:49
      中国水利网站12月27日讯 十二五”以来,山西坚持以山西大水网建设为主线,以民生水利、生态水利、平安水利为重点,以深化水利改革为动力,持续加大投资力度,累计投入1255亿元,是“十一五”全省水利投资的3.3倍。“十二五”时期,已成为山西水利资金投入最多、水利建设成效最好、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一个时期。

   山西“大水网”工程建设加速推进。 山西大水网建设,是事关山西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举措。2011年,按照水利部“河湖水系连通”的治水思路,山西省全面启动实施了 “两纵十横、六河连通、覆盖全省”的大水网建设。以有效解决山西省调蓄水工程多位于山区,用水户多在城市、平川和盆地,水资源分布与工农业生产、城市发展布局不相匹配的问题。

  截至2015年10月底,大水网工程开工以来,四大骨干工程已累计完成隧洞掘进458.4公里。上万名施工人员24小时轮班作业、昼夜不息奋战在隧洞施工一线,250多个工作面正以每天1公里的速度推进。到今年底,隧洞掘进总公里数将超过510公里,占整个大水网隧洞总长度670公里的76%,剩余160公里的隧洞掘进任务将在明年全面完成。

  与此同时,山西已全面启动与大水网相配套的小水网工程建设,将建设一批既调蓄当地地表水和洪水资源、又调蓄大水网调入水量的“双调”水库。

   水利惠民生,自来水普及率升至95% 。“十二五”期间山西省累计投入31亿元,解决了523.23万 农 村 居 民 和58.77万农村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水利部下达的规划任务。

  截至2015年10月底,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十一五”末的75%提高到95%。从2011年起,省政府每年安排财政资金5000万元,专项用于农村饮水水价补贴和工程维修养护。中央安排山西的117个市县两级水质检测中心建设任务,经过两年实施,到今年底将全部建成运行,如期实现全省城乡水质检测全覆盖。

   水利灌溉保丰收。 十二五”期间,山西依托中央安排的灌区节水改造、泵站更新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县建设,因地制宜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山西省农田实灌面积每年新增100万亩以上,到2015年底将达到2300万亩,如期实现全省农业人口人均一亩水浇地的目标。由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不断夯实,近年来在全省连续遭遇50年一遇大旱、冬春旱和夏伏旱的情况下,山西省粮食主产区运城市80%左右的农田得到有效灌溉,基本保障了在一般干旱年和较大干旱年全省粮食的稳产高产。

   难老泉水位上升2.69米。 作为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先导工程——晋祠泉复流已开工。目前,晋祠难老泉水位已由实施前距泉口9.03米上升到目前的6.34米,上升2.69米,预计3年内可实现晋祠泉的自然复流。

  2014年以来,山西省编制完成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纲要》,力争通过5年建设、10年自然修复,总计15年左右时间,构建“两山两盆一河”协调发展格局。

  除治理汾河外,“十二五”期间,山西省累计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67万平方公里,发展民营水保大户30万户,治理开发“四荒”地8000多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累计治理度达到52.7%。

   重点河段防洪标准提升。 十二五”期间,山西省100多条河流都得到防洪治理。到今年底,列入中央规划的89条河流、120个项目将全部完工。山西重点河段的防洪标准将提高到10~20年一遇,河道行洪更加通畅,防洪能力进一步提高。

  同时,水库蓄洪和河道行洪能力明显增强。“十二五”期间,全省115个农业县全部建立了山洪灾害防治“九个一”群测群防体系。600座水库、60多条重点河流、2014座大中型淤地坝防汛责任全部落实。由于全省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为农业提供了40多亿立方米灌溉水量,保障了全省粮食丰产增收。(山西记者站)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