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象日:临汾市副市长王振宇在《临汾日报》发表署名文章

24.03.2016  19:06

共同携手保护我们美丽家园

——写在二0一六世界气象日之际

      今天是第56个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
    众所周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我们所处的气候更加喜怒无常,高温、干旱、洪涝、寒潮等极端天气似乎成为了一种“常态”,不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且给农业生产和粮食供给带来极大的不稳定性。
    我市总面积2万平方公里,80%以上为山地和丘陵,地形复杂、河流众多,暴雨洪涝、大风、寒潮、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同时,我市又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耕地总面积达687万亩。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产业结构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气象防灾减灾成为各级政府和气象部门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
    近年来,市政府对全市的气象工作高度重视,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临汾市政府与省气象局签署《共同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合作协议》,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对各县级政府年终目标责任考核,大力推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在全市建成新一代天气雷达1部、小型数字化雷达7部,建成区域自动气象站242个,地面观测网平均间距达到10~15公里,突发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大幅提高,监测率达87%。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实现了市―县―乡三级全覆盖,气象信息员和应急联络员实现了行政村和重点灾害区域的全覆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联动机制不断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气象应急管理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同时,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市级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实现了与国家、省、县和市级成员单位的对接。仅2015年,全市通过市、县级国突平台发布各类预警信号达到了1031个。此外,积极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人影作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气象灾害主动防御能力得到提升。
    尽管如此,我市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造成了整个大的天气气候形势的剧烈变化,对气象预测预报带来很大的挑战。气象部门要加强对极端天气气候的密切监测,不断提高其预报、预测和预警能力,提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灾害风险管理能力。同时要不断完善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形成各地政府统一领导、综合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有效联动的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提升灾害应急反应能力,真正发挥预警信号“发令枪”的作用。此外,还须进一步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公众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与能力,推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气象防灾减灾和灾害管理。
    防灾减灾,需要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大力推进,也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大家共同携手,凝聚力量,直面未来,才能有效提升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也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