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迎头赶上正当其时

10.07.2015  19:36

  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走出经济运行低谷,在金融振兴、科技创新之外,另一个同等重要的抓手就是民营经济。这是去年 山西 省经济工作会上的战略部署,也是当前持续低迷的山西经济寻求突围的现实选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落实我省“六大发展”战略构想,做大做强民营经济,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
    纵观全国经济发展得比较好的地区,可以说都是民营经济发展得比较快的地区。在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苏浙、川鲁粤、京沪等地,那些响当当的民企品牌,不但于当地经济发展居功至伟,在保增长、促就业、拉动财政增收上贡献多多,同时也带有深深的地方印记。 江苏 的苏宁、雨润、沙钢,浙江的吉利、娃哈哈、雅戈尔、德力西, 四川 的新希望,山东的魏桥, 广东 的华为、万科、美的、比亚迪,北京的联想,上海的复星……这样的名单可以列出长长的一串来。某种程度上,它们就是地方形象的代言人。谈广东经济不能不提华为万科,谈浙江也必离不开吉利、娃哈哈。由此看来,民营经济发展得好不好,是衡量地方经济发展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和参照。
    近年来,我省民营企业的总体实力和社会贡献持续增大,质量效益、产业素质、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占全省GDP的比重在50%左右,占据了半壁江山,成为全省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的主体,以及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不过与此同时,放在全国的大盘子里横向比较,山西的民营经济还相对孱弱,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如据山西省民营企业协会的统计分析及最新的数据显示,包括2014年在内的连续数年,进入中国民企500强榜单的山西民企均以个位数计。远不及年年有上百家企业入榜的江浙地区,在中部六省也处于中下游水平。
    肯定成绩,更要正视不足,唯有如此我们才可能迎头赶上。我省民营经济的短板表现在哪里?概而言之,主要有:产业结构偏重,产品初级低档,新兴产业占比小;企业整体素质不高,管理落后,高技能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政策环境还需进一步放宽,产业政策的稳定性和落实上都有待加强,获得支持和扶持的力度需要再加大等等。打破这些瓶颈,政府和企业需要形成合力。
    当前,我们的确还面临着不小的困难,但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出现进一步回落的当下,经济形势困难的阶段性现象,不是哪一个地方哪一个省份所独有,而是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经济欠发达地区如此,经济发达的省份亦然。只不过囿于省情的差异,表现出来的“症候”在方向和程度上都不尽相同。在广东,可能更加凸显的是外向型经济的外贸困境,到了山西,就主要是资源型地区如何趟出一条转型发展新路的难题。在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向好的大背景下,发展的信心不能动摇。
    这并不是盲目的乐观,一方面,是国内经济运行仍处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转型升级势头良好,出现了新的积极变化,另一方面,从我省的实际看,利好也是不少。如自今年以来,全省经济平稳增长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4月份,货运量增速加快,全社会用电量、原煤产量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降幅收窄。大力开展项目提质增效年活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与全国增速差距缩小,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一二产业投资增速加快,民间投资、非传统产业投资、非煤产业投资占比提高等等。
    去年底的山西省经济工作会,已经勾绘出了山西经济发展的总蓝图,即要以七项重点任务的完成为依托。而其中任务之一,就是科技创新、民营经济、金融振兴上实现三个新突破。具体到民营经济领域,实现新突破的路径,即是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现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进入市场,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拓宽非公经济投资领域和渠道,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消除隐形壁垒,鼓励民企参与国企改革”。在今年4月份召开的我省科技创新、民营经济、金融振兴座谈会上,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王儒林书记明确要求,要制定发展规划,梳理、落实和制定优惠政策,加强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探索“互联网+”的新业态,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高潮等。种种讯息表明,一个“市场活、政策宽”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我省民营经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政府层面,我们看到,一个公平健康的市场环境正在全力打造和完善之中。从多项相关配套扶持政策出台到全面清理废止歧视性文件,从搭建转产转型服务平台到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从引导民企参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到简政放权,坚决完成“五个再砍掉一批”,乃至刚刚成立不久的山西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一系列的有力举措,优化了发展环境,更将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为我省经济增长提供强劲的内生动力。
    在企业层面,不等不熬、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企业也在不断涌现,我省的振东药业、亚宝药业、永济电机等,都是注重调整结构、实施创新驱动,努力走向产业中高端,从而实现逆势增长的振奋人心的例子。科技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等,一个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形成。有令人心动的有效供给,有让人心安的产品质量,就不愁拉动不了消费,克服不了“三期叠加”的阵痛。
    走出困境,化危为机,努力破解资源型经济困局,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在市场中搏杀的为数众多的民营企业,都要勇于先行先试,敢于担当、攻坚克难。只要我们正视困难、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就一定能闯出一条生路,走上光明的坦途。

关闭 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
商贸物流体系统建设与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