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涛:创新机制服务“三农”

16.03.2016  23:43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做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三农”工作十分重要。山西财政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山西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服务“三农”作为财政工作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积极创新财政农业投入机制,不断完善财政惠农政策体系,进一步增强财政政策资金的精准性、指向性,切实提高财政农业工作水平。

一要积极保障财政“三农”投入。厚植重农氛围,增强重农意识,积极保障财政对农业农村投入,确保力度不减弱、总量有增加。2016年,全省农林水支出预算在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下降的前提下保持了0.3个百分点的增长,增幅虽然不大,但在全省财政日趋吃紧的态势下,能够做出这样的安排实属不易。省财政将在保障投入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涉农支出结构,将支出重点向转方式、调结构、强基础倾斜,切实增强财政农业投入政策效能。

二要全力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今后五年,财政农业工作的重点是扶贫,扶贫工作的重点是易地搬迁。我们将下大力气抓投入、抓创新、抓监管,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精准化支持机制,加快推进山西扶贫开发公司运营,承接好项目资本金和国开行、农发行提供的长期低息贷款,保障全省易地扶贫搬迁资金需要。市级要尽快确定投融资主体,省财政将利用2016年预算安排的7.41亿元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以资本金认缴方式注入市级投融资主体,用以承接中央和省级资金;县级要尽快确定项目实施主体,实现与市级投融资主体的衔接,尽快启动项目实施,保障脱贫攻坚首战必胜。

三要深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积极建设完善涉农项目大数据库,整合和统筹安排涉农资金,解决好涉农资金使用中存在的多头管理、分散安排、效益不高等问题。重点利用好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充分整合采煤深陷区治理搬迁、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资金。立足脱贫攻坚规划,在贫困县先行推开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归并交叉重复项目,优化资金分配、管理和流程,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绩效考核机制,严格财政涉农资金监管,切实增强资金使用透明度,确保资金使用合理、高效、安全。

四要着力发挥财政投入引导带动作用。大力创新完善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加快运作农业产业发展基金,鼓励在水利建设等领域推广PPP模式,积极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引导和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开发投入,充分运用市场化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涉农领域。加强财政金融政策对接,撬动更多金融资本投向“三农”。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取消30个产粮大县种植业保险县级配套,新开设马铃薯种植业保险。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有效缓解农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