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清洁型:生态种植+生态节水+循环利用

04.03.2017  21:04

        近年来,山西省吉县积极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初步建成了“生态种植+生态节水+循环利用”的黄土高原果园清洁型生态农业建设模式,探索出了一条促进黄土高原农村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吉县地处吕梁山南端,属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境内总面积1777平方公里,海拔在800到1200米之间。长期以来,因历史和自然等原因,境内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土壤有机质缺乏,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制约,农业生产、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失调,使得该县成为国家级贫困县和生态脆弱区。

        自2012年起,该县积极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以东城乡最为典型。该乡共有2673户7963口人,20000亩耕地,其中800户12000亩耕地最先开始发展以清洁能源生产模式为主、实施旱作农业生产的现代生态农业,重点推进“果园清洁型”生态农业模式,大力发展果粮间作、林果业为主的特色种植,取得了显著效果。2016年全乡苹果总产量5000余万斤,果品收入达8000余万元。

        东城乡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创建人杨朝辉告诉记者,“果园清洁型”生态农业技术模式,遵循“一控两减三基本”原则,结合了吉县苹果产业需要解决的共性资源环境问题和生态农业发展技术要求。

        “一控”,即水肥一体化技术,利用示范区内已经建立的干旱区域灌溉系统,应用建设集水池,架设高架微喷、滴灌设施,实现树冠微喷、树根滴灌的立体化节水浇灌技术。该技术通过配比调整,结合沼液、木醋液的生态农用,实现水肥一体化。

        “两减”,即病虫害生态化防治。摒弃化学防治方法,着重采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方法。同时化肥减量,在有机苹果等生产中严禁使用化学肥料,基肥和追肥全部使用农家肥和有机肥料。

        “三基本”,一是畜禽粪便利用。建设规模化养猪场,利用沼气微生物厌氧发酵技术,将猪粪转化为沼渣、沼液,用于果树的基肥、追肥、叶面肥;发展果园生态养鹅,创新形成草-虫-鹅-粪-土为生态环的果园生态养鹅技术。种植豆科作物固氮保墒,养殖蚯蚓进行土壤改良,并为鹅提供蛋白质饲料,鹅粪直接入地为果园提供高氮有机肥。二是薄膜回收技术,采取整膜铺设、整膜回收方法,回收率可达90%以上。三是废弃果枝利用,即利用废弃树枝与畜禽粪便沤制生物菌肥技术、能源化利用技术及干馏制木焦油、木醋液技术。

        “果园清洁型”生态农业建设模式,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发展农业生产,实现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循环再生化,打破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的约束,形成了生产、资源和环境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系统,有效解决了农业资源、生态环境有效利用和保护的问题。

        加入示范基地的农户均采取水肥一体化技术,节约了水肥资源;采用科技手段防治病虫害,减少和杜绝了农药使用;采用废弃树枝和生物菌苗沤制有机农家肥技术,把废弃树枝、猪粪及生物菌(肥料腐熟剂)按照比例进行混拌,堆制形成有机肥,替代了化肥,肥效好,土壤不板结,使果园土质得到很大改善,苹果品质大大提升,市场销路非常好。

        示范户刘增勋表示,在今年果价不好的情况下,由于他们的苹果品质上乘,每斤能卖到5元左右,比起普通苹果要高出1到2元,一亩平均收入过万。

        目前,该示范基地化肥和农药投入明显减量,苹果产量提高了10%以上,种植效益明显增加。为推进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积累了重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