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来了第一书记(十六)省审计厅:倾情聚力 实干扶贫

22.04.2016  11:01
十六1 - 陕西新闻网
十六2 - 陕西新闻网
十六3 - 陕西新闻网
十六4 - 陕西新闻网
十六5 - 陕西新闻网
来源: lf.sxrb.com

  在晋中市左权县芹泉镇,有山西省审计厅选派的五名“第一书记”。尽管所驻村村情迥异,但这五名书记却都干出了不俗成绩:在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原先“开不了”的会开起来了,横亘在村干部之间十几年的矛盾和缓了;另外,养殖配套秸秆加工项目积极筹措准备开建了,黑木耳种植加工项目确定了,蔬菜大棚扩建项目、文化活动中心开工了……

  成绩有目共睹,背后的辛酸也历历在目。这五名书记中,赵洪胜的母亲离世,他却抑制悲恸,按时坐到会议室研究村情,商讨发展规划;张文的孩子骨折住院,妻子因交通事故不能行走,他却按捺焦灼,留在村里解决村民的困惑;白波旧疾复发仍坚守岗位,任晋不能陪伴未满月的孩子,王成宇暂别新婚妻子。老百姓赞他们舍小家为大家,说“只要他们在,我们心里就有希望”;他们却把自己看得很渺小,认为“只有把每个人的力量都凝聚在一起,依靠集体的支持,才能解决各种问题”。

  满腔热忱 互帮互助抓党建

  2015年8月12日,山西省审计厅内开了个特殊的任前会。刚被厅里选派到农村任“第一书记”的赵洪胜、张文、白波、任晋、王成宇,在会上一一表态发言。彼时,他们的内心有期待、有忐忑、有压力、有不安,但更多的,是干好工作的热忱和肩头责任的担当。

  驻村以后,第一时间熟悉村情、挨家挨户聆听民意,一段时间下来,这五个“第一书记”真切地体会到了农村工作的复杂和不易。而这其中,赵洪胜所在的芹泉村和张文所在的西黄漳村,基层组织矛盾最为突出。对于他俩而言,建强党组织建设,迫在眉睫:“‘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工作是最难做的,把人的工作做好了,就啃下了一块硬骨头。”

 

 

芹泉村第一书记赵洪胜(右一)和村民交流

 

  “人心不齐、三资不清、家底不明”,是芹泉村的真实写照。村里党员干部组织观念淡薄、服务群众意识不强,导致村民怨声载道,上访不断。到任之初,赵洪胜首先面对的就是“开会人不去、议事瞎起哄、工作互推诿”的局面,“第一书记任职大会是驻村后的第一次会议,村支部书记和镇党委副书记召集开会,通知七点开,结果直到九点,才有部分人员赶来,见面就给了我个‘下马威’。”

  为了打开工作僵局,赵洪胜基本上每天都“追着党员干部跑”,在走访群众熟悉村情的基础上,耐心与“两委”班子成员、全体党员、村民代表逐一交谈,在思想认识上反复做工作,常常谈至深夜。通过努力,芹泉村党员干部的观念认识、思想觉悟有了明显转变,“办事不规范、工作难落实”的局面基本扭转,过去开不起的会开起来了,多年没结的账结了,家底在逐步捋清,党员干部也能主动商讨村情、研究发展规划了。

  “西黄漳村散不了会,芹泉村开不起会”,西黄漳村的情况,与芹泉村正好相反。近十年来,村民告状现象层出不穷,村里的换届选举曾轰动全县,一度成为县、乡两级干部眼里的头疼村、问题村。“刚到村里的时候,村民天天排着队来反映问题。村支‘两委’开会,因为意见不同僵持不下,开会开到‘散不了’。”面对积累了十几年的矛盾,张文意识到,“‘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党支部’,党建工作已经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否则一切都是空的。”
  在随后的工作中,张文充当起了桥梁,先从化解矛盾开始,这边讲道理,那边讲政策,苦口婆心,费尽心思。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制定出一系列切合实际的制度和措施。提及过去的那段日子,他深有感触:“都不知道是怎样熬过的,多亏了其他几位书记的陪伴,经常晚上十一二点了打电话安慰,帮我度过了那段难熬的日子。”

 

 

西黄漳村第一书记张文(右二)去村民家了解情况

 

  如今,在西黄漳村的会场上,火药味儿淡了,针锋相对的争吵少了,心平气和的商讨成“主角”了,原先“八点开会九点到,十点陆续往过跑”的散漫现象,有了根本性的改观;在发展新党员的问题上,打破了原先靠家族、关系的局势,真正有能力、愿奉献、想干事的人,被公开推选为入党积极分子。风清气朗,带来的是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加强,原先一些畏难的事情敢想了、敢办了,曾经一度无人问津的村财务问题也慢慢启动了……

  因村施策 找准病根促扶贫

  “涉及到帮扶脱贫,按照老百姓最直接的想法,给每家买两只羊或者两头牛最好,但我们不能这么办,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要考虑长远发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要做的是找准病根,精准扶贫,所以每一个项目的确定,都要符合村情、顺遂民意。”虽然村情不同,但对于扶贫,这五名书记有着相同的思路:“脱贫贵在精准,贫困群众有什么困难,‘第一书记’就要着重解决什么问题,精准安排,因村、因人施策,合理规划项目发展。”

  这五个村中,芹泉村人均只有0.7亩地,农业发展十分受限,且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企业,百姓增收很困难。鉴于此,赵洪胜与“两委”班子商讨确定成立“股份制合作社”,发展养殖配套饲料加工产业项目。“这个项目,不仅能有效消除芹泉村每年因焚烧万吨秸秆带来的隐患,还可以解决40—60人的就业问题,促进160—240口人人均年增收3000—4000元。”赵洪胜介绍,结合当地秸秆资源和当前市场发展前景计算,项目实施后,每年可产生利润50—70万元,在用于解决社会保障兜底贫困户脱贫问题的同时,也可以为集体创收,实现集体经济破零。

 

 

小南庄村第一书记任晋和村干部讨论新建蔬菜大棚事宜

 

  任晋所在的小南庄村有种植蔬菜大棚的基础,但受土地位置、土地质量、农户经济条件等限制,目前仅有大棚种植农户72户、288人,人均面积0.52亩。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加之老百姓参与的积极性,任晋和村两委班子共同制定了在现有150亩蔬菜工棚基础上再新建450亩蔬菜工棚的脱贫计划。

  “计划实施后,按平均亩产西红柿1.5万斤计算,总产量将达到900万斤,不仅提高农民收入,还能壮大村集体经济。”在任晋的精准脱贫计划里,围绕蔬菜工棚,小南庄还将新建2至4个200㎡灌溉水池及输水管线、蔬菜交易市场等产业配套基础设施。

  扶贫过程不会一帆风顺,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五个“第一书记”中,28岁的王成宇年龄最小,也自然而然成了其他书记的重点“照顾”对象。“刚开始感觉无从下手,工作中也有很多困惑,但遇到困难,其他书记会及时给我提出很好的建议,慢慢的摸清情况、总结规律,一步一步往上赶。”

 

 

下庄村第一书记王成宇

 

  王成宇所在的下庄村,其下辖自然村营坎道建有占地4000余亩的日月星生态庄园,已被列入省级休闲旅游度假区。跟其他书记多次交流后,王成宇发挥自身特长,加大庄园现有的宣传力度,将其在搜索引擎上的信息进一步完善,提高搜索的指向性。同时,考虑登录多个旅游APP,借助网络平台提高庄园大众知悉度。此外,下庄村还将在生态庄园途经的道路沿线,新建1500㎡文化活动中心,探索建立休息站、特色农产品、手工制品店,吸引游客在此处驻足购物。

  不争朝夕 实实在在谋发展

  “‘农村工作急不得,也等不得’,不能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只注重眼前利益和轰动效应,片面认为只要是铺摊子、上项目一哄而起就是推动农村发展。农村工作要讲实际、求实效,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开展,不能搞‘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尤其在扶贫项目发展的选择上‘忌高、忌大、忌急’。”去年九月,山西省审计厅厅长王亚前往芹泉镇调研指导扶贫工作时,这样叮嘱五名“第一书记”。

  西黄漳村因历史问题较多,给扶贫工作带来很多困难。2006年,该村1200多亩滩地曾进行复垫,并配套了水利设施。但由于垫地工程质量不达标等问题,每年因为地薄和干旱而导致粮食严重减产。“扶贫资金用过了,村民们却没有受一点益,看了让人心痛,想着让人气愤。”虽然重复申请资金非常困难,但张文却不放弃,为修复、新修水利基础设施和滩地复垫工程多方奔走,“做好这个项目可以让全村95%以上的村民受益,全村每年在农作物种植方面可增收100多万元。”

 

 

中店村第一书记白波走进田间地头熟悉村情

 

  白波所在的中店村,海拔最高720米、最低452米,土地以滩地与坡岭地为主,全年光照时间长,早晚温差比较明显,地下水资源丰富。经过反复考察和商讨,白波和村支“两委”确定了推进黑木耳种植与加工项目,以此在中店村形成黑木耳生产与加工基地。
  “在中店村的环境下发展袋料栽培黑木耳,是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好产业,其投入产出比为1:3。”对于这个项目能给村民带来的效益,白波在心里早已算过账:“一般来说,一个劳动力除进行田间劳动外,还可附带管理10000袋(每袋装料0.8-0.9千克,可以产35千克干木耳)。按目前的市场行情算,一个劳力一年单这项纯收益就在1万元左右。”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产业项目,白书记那个村完全可以单独发展,但是为了集体的利益,他跟我们商量过好几次联合发展,还专门请了农业专家来考察项目可行性。但最后因为村情不同,没有成行。”赵洪胜坦言,“‘第一书记’的任期是两年,每个人都想在这两年里把各自所在村的扶贫项目红红火火搞起来。但我们的思路直接关系到村里的发展,绝对不能盲目地给老百姓上项目,而是要考虑村民的长远利益。”

  项目虽好,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产业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一个项目的确定,从前期立项、手续办理到后期建设、市场发展等等,都需要时间。

  对于这一点,这五个书记这么说:“也许我们明年走的时候产业项目还看不到有多大的成效,我们任期内的思路规划也许还看不到结果,但是我们的思路规划能为所在村的发展奠定一个基础,我们所选择的产业项目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这就够了。”

      山西新闻网记者 郝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