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培训潮来临,慎掉补习班陷阱

22.07.2014  10:19

暑假来临,各类假期补习班早就卯足了劲地开始大肆招生,各种培训班可谓是五花八门。家长、学生们面对铺天盖地的宣传,如不冷静、客观分析,不仅花了冤枉钱,还浪费了假期宝贵的时间,甚至掉进补习班的种种“陷阱”。
        陷阱一:乱收费
        某些培训班一对一价格在每小时100元到200元不等,一个暑假的费用在3000元到7000元之间。有些机构在家长询问学费的时候往往不立即给出具体的标准,最后,总是超出家长的预算,但已经骑虎难下。
        陷阱二:在校生变身“名师
        部分培训机构招生时醒目地打出了“补习老师都是特级、一级教师”的广告,实则很多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陷阱三:报名容易退款难
        有些孩子在上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辅导效果不佳,平时在校的成绩也没有提高,就理所当然地会要求退学退费。这时候当初在你报名时笑脸迎人的工作人员会立刻变化态度。
        碰到这种情况,如果是正规办学机构,可以去所在区教育部门投诉。如果是无证机构,那就只能坚持找机构反映问题并且等待结果了。
        陷阱四:没有培训资质就办班
        除了大型的培训机构,一些小规模的培训机构通常是租一间房,然后分隔成几个小教室,雇几个“老师”,便煞有介事地开课了。
        陷阱五:夸大成效
        部分补习班对所有学生家长都是保证“一定能提高你孩子的分数”、“一定能上重点中学”,许多家长都被弄得没了方向。
        针对暑期培训的各种陷阱和风险,警方提醒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时一定要理性谨慎。
        第一,核查培训机构的资质。主要是核查培训机构有无民政部门颁发的《民办非企业登记证书》、教育主管部门审批颁发的《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和物价部门颁发的《收费许可证》。
        第二,详细了解教学质量情况。主要是查看培训场地和设备是否合格,询问有关培训教师的相关情况,仔细了解培训班的细节;要签订明确的培训合同,书面约定广告宣称的名师、课程设置等重要承诺,并明确约定不得另行收费,将违约责任写入合同。
        第三,要保留维权证据。注意收集和保存培训机构派发的招生简章、宣传单,在报名缴费后,一定要索要正式发票,一旦发生纠纷,可作为维权所需的有效证据。
        第四,敢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一旦发现上当受骗,应及时向工商部门、教育部门等有关部门举报或投诉,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损失。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2022年8月政府采购意向
为便于供应商及时了解政府采购信息,法院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机关2022年8月政府采购意向
为便于供应商及时了解政府采购信息,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