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煤集团:赵庄煤业盘活人力资源变中求发展

01.07.2014  11:43

晋煤集团:赵庄煤业盘活人力资源变中求发展

        市场危机面前,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对标同煤、对标神华,不难发现,居高不下的成本,成为赵庄煤业甚至晋煤集团改革的剑之所指。只有盘活人力资源,充分挖掘内部潜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变不惊。

      赵庄煤业选煤厂,先行先试,大刀阔斧地进行一系列改革:削减123名临时工,大库房管理模式取代各自为营的车间库房,车间办事员也在持续的改革中分流到生产岗位……看似日复一日平静的洗选工艺流程下,人员改革正在暗潮涌动。

      以前总喊人手少,如今不喊了。为啥?思路决定出路,领导干部思想的解放,释放了“指挥棒”的活力,激发了职工的内在潜力。

      “现阶段,正处于煤市低迷的‘阵痛期’,再加上千万吨矿井建设的紧迫任务,倒逼着我们必须摸索出对路的人员管理方式,来提高工效,降低成本。”观念一转天地宽,该厂副厂长常进军有了深刻体会:岗位优化重组,人员科学调配,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提高个人工效。

      作为赵庄煤业重点项目的浮选车间,今年上马,在深挖洗选产业链中将释放出巨大的潜力,但同时造成的人员缺口,也不容小觑。考虑到123名临时工削减,公司“输血”70余人,该厂没有再“哭穷”,硬是“”、“”、“”实现“自我造血”。4月份,从各车间抽调出的21名职工,正式投入到浮选队列中,车间顺利实现联合试运转。

      6月9日,该厂办事员丁涛肩上的担子明显加重了:各车间独立设置办事员的制度在改革的洪流中彻底终结,原先的那摊子活由车间技术员和厂办事员共同承担。这就意味着,丁涛需要面向全厂500多号人开展工作。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丁涛担子的加重,还来自于该厂的另一项改革:厂内所有上大班人员,全部按照“三八”制排班,轮流在主洗车间3105、3205筛子前捡矸捡杂,保证人员减少,煤质不降低。“工作量肯定是增加了,我只有把上班的时间充分利用好,才能完成当天的工作任务。过去,跟着企业过上了好日子,现在,也要跟着企业过过‘紧日子’。

      让每个人都竭尽所能,才能从困境走进佳境。选煤厂检修组如火如荼地开展科技攻关项目,所有工种每季一场技术比武,班组每月综合竞赛等多措并举,营造了人人争学技术、人人争当“先锋”的良好氛围,进一步释放每一名职工的潜力和活力。

      赵庄煤业选煤厂的变化,是人员改革赵庄实践的生动样本。更多的变化,一路前行一路品味。

      改革带来的是新理念、新政策。赵庄煤业的重点工程,5308、5309工作面搬家倒面,作为削减了60多名临时工的运输队来说,也是一次考验。思想动员、抓出勤、双跟班、制定特殊时期的奖惩制度等调动职工积极性。同时,在书记细致的思想工作中,多名长旷、长假职工的名字,重新出现在了该队出勤记录本上。

      “人员改革之于赵庄,不是权宜之计,不是一项短期的攻坚战,而是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持久战,是企业的发展之策。”赵庄煤业副总刘海燕说。

      然而,改革到深处就是利益。正如刘海燕所说,人员改革是触及个人利益的大事,真的很难办,但是,难办也必须办。面对煤价连降压力,该公司一步一个脚印推进改革深化,带着感情保证改革平稳、和缓过渡。

      在人员改革调研中,赵庄煤业领导带队,组织人力资源部、企业管理部、纪委等单位组成调研小组,逐单位逐岗位进行定岗定员定编,优先考虑老弱病伤职工,摸排——筛选——个别谈话——岗前培训——试岗——正式上岗六步工作法,逐步实现人员调配、转岗安置工作,尤其针对地面单位进行岗位重组、一人多岗、一岗多责,提升职工有效工作时间。前期准备到位了,工作逻辑捋顺了,改革中的阻力和障碍也随之消除了。

        行走在赵庄,解码的是人员优化调配,调配出的是高效的生产率,提升的是职工的向心力和战斗力。(作者:张姣姣)

来源:赵庄煤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