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能工巧匠与文物保护工作座谈会举行

08.01.2015  12:07

本报讯(记者吴希莲)1月5日上午,晋城市能工巧匠与文物保护工作座谈会在市旅游文物局五楼会议室举行。来自六县(市、区)民间的38名文物古建修复能手齐聚一堂,互相认识、交流、切磋经验,并就我市的文物保护工作积极建言献策。

从事文物修复工作将近四十个年头的姬银富,拿手“绝活”是泥塑和木雕,这些年经他手修复的庙宇、佛堂雕塑不计其数。在他影响之下,儿子、儿媳也干起了这一行,可谓全家上阵。在座谈会上,姬银富和儿子姬荣刚提出“晋城的能工巧匠需要走抱团发展,专业化、资质化道路”的愿景。

能工巧匠们一致认为,在工业化背景下,我市文物修复民间手工艺目前面临着“失传”、“断档”的危急困境,同时民间文物保护的意识也亟待加强。“晋城泥塑”代表性传承人刘惠斌对记者说:“提高文物修复技术,加大工艺传承力度,植根文物保护理念,这三点是民间工匠当前最需要做的功课”。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保护我市古建筑领域的能工巧匠及其精湛的建筑工艺,市旅游文物局自去年8月底以来,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能工巧匠,其中包括泥瓦匠、木匠、铁匠、油匠、彩画、泥塑、设计测绘、模型制作等。经过四个多月的征集工作,目前已征集到38位散落在民间的能工巧匠。

作为文物大市,民间能工巧匠同流传千百年的文物古建一样,是我们晋城的一笔宝贵财富。下一步,我们将为这些能工巧匠建立能工巧匠信息库,为他们搭建舞台,把这部分优势资源整合起来加以利用,为我市古建筑保护和维修工作储备人才软实力。”市政协副主席、市旅游文物局副局长郭一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