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商博物院深度学习 增长知识

15.11.2021  08:21

  11月13日,商博物院“镖局护商”展厅,9岁的瑶瑶在手掌般大小的记事本上,一笔一画地临写下一个“”字,她左看看右看看,满意地点点头,翻开新的一页纸,寻找另一个学习目标。这个恰逢中小学生学期过半的周末,不少学生走进各类场馆,带着一个或大或小的研究课题,在研究性学习中体验乐趣、增长知识。

  13日上午,晋商博物院一间展厅,太原十二中的10余名初一年级学生饶有兴趣地听工作人员讲“义方彝”的故事。顺着工作人员梁若飞的提醒,学生们的视线从精美的器身移至墙上有关这件青铜器铭文的介绍上,“武王赐义贝卅朋,这里的‘贝’就是西周时候的钱,而这个“”,指的是早期货币的计量单位。”刚刚开始学历史这门课的学生,亲眼见到器体厚重、纹饰精美的青铜器,再听专业人员讲解一段“冷知识”,都情不自禁地直呼“太赞了”。

  “孩子有一个‘小钱币与大历史’的实践作业,尽管坐在电脑前查阅资料可以完成作业,但是她和许多同学都选择了走进博物馆,看看钱币的实物,听听钱币的故事,增加一些对历史知识鲜活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家长周女士陪着女儿,对孩子和她的同学们这种重视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很是欣赏,“家门口的博物馆是资源丰富的另一种课堂,在这里,孩子的眼界会慢慢被打开,知识面也会越来越宽。

  贝币、刀币、布币、秦半两……“钱币形态的变化,反映着不同朝代商业经济的演变。注意观察不同历史时期钱币铸造的精致度,那些字纹清晰、形状规整的钱币,会来自一个什么样的朝代?”梁若飞不时提出问题启发学生们思考。“研究性学习让我获益匪浅,升级一下学习方式,一块很小很小的知识,让我可以知道的很多很多。”一名姓王的同学说。

  13日,太原成成中学明德书院日新学社高一高二年级28名学生的研学目的地之一是晋商博物院。“同学们注意观察‘日昇昌’票号的名称,不论从左往右,还是从右往左读,都是:日日升日日,寓意为‘生意如日东升,蒸蒸日上’。”随行历史老师讲解道。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曾高度评价过‘晋商精神’,诚实守信、开拓进取……晋商精神的背后,有怎样的晋商文化?我们希望学生们主动走进博物院,通过沉浸式学习方式,自主探究,来增补对历史学科更多的认知。”成成中学副校长刘琦说,“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们会带着提前设计的研究课题,以任务为驱动查阅资料,融入到社会中,经历主动学习、自主探究,进行高阶学习、深度学习,更好地接受知识、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这种学习的优势,还体现在跨学科方面,走进博物馆,学生还能够充分感知这里的一草一木、建筑、园林、文化,学科知识的拓展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同时,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被激发,素养得到提升,有助于更进一步增强政治认同、涵养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