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续范亭》绽放“中国-东盟戏剧周”展现山西人文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正气

23.09.2016  11:07


  9月17日-22日,2016中国-东盟戏剧周在南宁举办,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作为唯一的山西艺术团体与东盟各国一流文艺院团同台献艺。除了晋剧绝技绝活,此次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实验二团的精品剧目——新编革命历史剧《续范亭》,带着晋剧艺术的时代成就,把山西著名爱国将领的民族气节展现在国际舞台上。

  《续范亭》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在中共太原市委宣传部、太原市文化局的支持下,由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实验二团创作演出的新编现代晋剧。2015年的首演,便获得了省市领导、戏剧专家、广大戏迷的高度评价,随后更是受到国家艺术基金的肯定,成为2015年度重点资助项目,自此开启了40余场的全国巡演。

  太原青年宫演艺中心、中国评剧院大剧院……直到中国-东盟戏剧周南宁剧场,《续范亭》所到之处,掌声和喝彩声此起彼伏,所有的赞誉都是对这部剧的幕后主创人员和台前晋剧名家的认可。晋剧艺术正是通过这样优秀的精品剧目、这些一流的戏曲工作者展示着它的独特魅力,这部剧也让人们走近爱国名将续范亭,感受这位山西籍辛亥革命元老的民族热血,领略山西的人文气息。

  酝酿一部戏剧

  就算是在续范亭的老家山西,真正了解他的人也并不多。他是山西原平人,追随孙中山先生,献身民族民主革命,被尊为辛亥革命元老。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战争年代他更以一个军人特有的犀利笔锋,用诗文做武器痛击反动势力。1935年,他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为停止内战,以死抗争,被称为“最有血性的爱国将军”。续范亭死后,毛主席也被他的气节所感动曾写下,“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

  这样一位民族英雄,是中国英魂、山西志气的杰出代表,却鲜有文艺作品能够展现其鲜活的历史面貌。于是,借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契机,中共太原市委宣传部、太原市文化局、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全力将《续范亭》搬上戏曲舞台,用艺术的表现手法,把续范亭的民族气节传承下来、传递出去。

  《续范亭》的主创名单可谓闪闪发光,国家一级编剧孙国强、国家一级导演何红星、国家一级作曲田少华和任新宁,还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武忠老师担任艺术指导……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是硕果累累,为《续范亭》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续范亭是我们山西值得大书特书的民族英雄,特别是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具有特殊的意义”,著名编剧孙国强屡出历史剧佳作,他的作品电视剧《红军东征》、《于成龙》在全国都颇具影响力。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从事编剧工作近30年,且多次与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合作,孙国强有着丰富的晋剧编剧经验,但他最初对续范亭的塑造并没有十足的把握。有关续范亭的史料并不丰富,而且省内也曾有一些剧团试图把续范亭的事迹搬上舞台,均未成功。

  “要想把续范亭这个人物塑造成功,不仅需要创作者在剧本的主题立意上出奇创新,还需要在戏剧结构的谋篇布局上下一番真功夫”。广泛翻阅史料,结合续范亭女婿书写的传记《拔剑长歌》,孙国强认为,在续范亭波澜壮阔的一生中,最能打动人心之举莫过于中山陵剖腹明志事件。“以往的作品要么剧情过于单薄,要么故事线索繁杂,都不适合应用于戏曲舞台的表现形式”。简化剧情结构,突出戏剧冲突,多角度刻画人物,孙国强以全面抗战爆发前的“华北事变”为历史背景,将续范亭中山陵剖腹明志作为核心事件,将剧情结构分为“决意东行”“雾锁金陵”“兄弟激辩”“报国无门”“剖腹明志”“震惊朝野”6个主要部分,成功将历史事件进行戏剧化丰富。

  还原一段历史

  舞台人物关系不但要忠于史实,还要兼顾戏剧艺术特点,“生、旦、净、末、丑角色行当要齐全,唱、念、做、打、舞的真功夫也要展现”。除了主要角色续范亭、张学良、杨虎城,孙国强还为丰富剧情设计了续范亭的妻女等女性角色,生动衬托了续范亭的家国情怀;四个丑角:军官、党棍、西装、马褂,代表了统治集团内部的腐朽、反动势力,反衬续范亭的民族气节和浩然正气;两个小人物:报童、车夫作为社会底层人物贯穿全剧,体现续范亭对劳苦大众的真挚情感;女记者杜若梅,穿梭于上流社会和底层民众之间,作为全剧的线索人物,前呼后应。

  剧情设计流畅、人物性格丰满。“该剧创排历时9个月,在我这么多年的戏剧创作生涯中,这是唯一的一次”,拿到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就算排练过程再辛苦,最终搬上舞台的那一刻也会觉得值得,来自陕西的著名导演何红星曾在采访中表示,这是自己倾注心血最多的一部戏。

  2015年从春到夏,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实验二团最终将这部晋剧搬上舞台,导演何红星在唱腔中加入时代新元素,既烘托了剧情,又贴近了当代审美。舞美也运用现代技术展现出空间的虚实结合,舞台上半部用LED屏幕展现历史背景,下半部则是实景,两部分用台阶相连,写意与写实完美呈现,使舞台更富立体感。

  与电影、电视剧不同,戏曲舞台的创作过程一直在延续,每一次演出都是一次再创作,这也考验着每一位演员。这部戏里的主要演员均是晋剧名家,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武凌云饰演续范亭,山西省杏花奖获得者、优秀青年演员郭宏刚、刘先彪分别饰演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国家一级演员王春梅、李月萍分别饰演女记者和续范亭之妻许玉侬,其他角色均由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实验二团艺术骨干担当,其中也不乏山西省杏花奖获得者和全国小梅花奖获得者。

  “从艺40年来,我是头一回遇到这样的重头戏,为此瘦了十来斤”,剧中中心人物续范亭的扮演者武凌云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不仅特意拜访了将军家乡的范亭中学,还时常去太原双塔烈士陵园祭拜将军,“小时候,清明节扫墓知道了续范亭,从接到剧本到现在,逢年过节我都会去祭拜,作为一个演员,要从骨子里热爱这个角色”。武凌云是少有的具备唱功的男演员,出身戏曲世家,武凌云一家出了四位国家一级演员,并且全部活跃在戏曲舞台上。

  武凌云明白,团里好演员不少,能够得到这个角色他倍加珍惜。从唱腔上反复推敲,“续范亭生活在西北,但他的老家在原平,因此我将唱腔中加入秦腔和北路梆子的元素,使其融入到晋剧中,让这个角色更贴近现实”。能演好古装戏未必能演好现代戏,和剧里的其他演员一样,武凌云不论是彩排还是演出,都会进行视频录像。如何敬军礼、呈现怎样的站姿坐相、如何设计拔枪拔剑动作,武凌云一边体验生活,一边向同行请教。博学众长,艺无止境。每一次演出,武凌云都会在唱腔唱词和形体表演上进行调整,使人物刻画更有张力。以至于在生活中,朋友们都不由得赞叹:看到武凌云就像看到一个真正的军人。《续范亭》至今已经演出40多场,“现在的演出比最初的10场已经更成熟了,以后的每一场也要力图精益求精”。

   传承一种精神

   最难的是哭陵,难在唱腔上,要将滚白和介板的唱法相结合”,《续范亭》一共2个小时的演出中,武凌云独自承担的唱词达到近200句。然而,哭陵这场戏是全剧的高潮,武凌云需要身穿4层戏装,每演到情深处,禁不住声泪俱下。“现在的爱国剧越来越少了,时代需要这样的优秀剧目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演员,我们应该把这样的精神传承下来”,本以为戏曲的表现形式无法吸引年轻人,但每次演出时,看到台下热情的年轻观众都让武凌云深感意外。

  把《续范亭》搬上舞台以来,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实验二团在不断的完善中走进中国评剧院大剧院,也走进山西的城市、乡村;走进续范亭的家乡也走进戒毒所、消防队。“在北京演出的时候,座无虚席是我们始料未及的,观众们在演出结束后报以热烈的掌声,说明只要是优秀的作品,就一定会在观众中产生共鸣”,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实验二团团长贺海鹰回忆起《续范亭》的每一场演出都仿佛历历在目,“续范亭的后人看过之后,也很激动,向我们表示感谢。在原平市范亭中学的演出是台上、台下互动效果最好的一次,因为家乡人更了解续范亭”。

  “能够从全国上千台剧目中脱颖而出,得到国家艺术基金的认可,说明《续范亭》从思想性到艺术的表现力都达到了一定水平”,戏曲艺术不仅是百姓休闲娱乐的方式,更是文化思想的传承,“让续范亭的这种家国情怀和儒侠精神为世人所识,我们作为文艺工作者更希望借此弘扬民族正气”,贺团长介绍,这次参加2016中国-东盟戏剧周,让《续范亭》展现在世界舞台上,接下来还会让这部戏长演不衰,“10月,我们还会参加南京市艺术节,献礼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随后我们将接受太原市教委和文化局的邀请,参与戏曲走进校园活动,融入太原市的中小学校”。(来源:中国网山西频道)

 



外交部山西全球推介活动在京举行
  共享转型发展新机遇,共赢开放合作新未来。文化厅
王晨在山西就人大代表工作进行调研时强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文化厅
新春送祝福 关怀暖人心
  万户喜迎春,三晋气象新。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