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在改革创新中前行

12.10.2015  13:47

金秋十月,晋中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涌动着加快建设与发展的热潮。走东山,一辆辆施工机械往来穿梭,转型发展方兴未艾;下平川,一个个新建项目拔地而起,绿色发展生机勃勃。其发展态势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城乡互动,活力无限。

各地干部群众认为,推动改革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同心协力,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这几年我市发展所呈现出的无限活力与坚持不懈抓“基层基础基本功”建设密切相关。“三基建设”不仅是党员干部口口相传的热词,也是广大群众积极拥护的自觉行动。

2013年山西高校新校区征占榆次区聂店村土地2360亩,涉及补偿款4亿多元。聂店村党员干部顾全大局,和他们的亲属率先签字、无条件签字,带领村民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拆迁任务,无一人上访告状,用实际行动支持了省重点工程的建设。全村形成了坚定信念跟党走,凝心聚力干事业的良好氛围。

在我市,像聂店村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狠抓“基层基础基本功”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和治理功能,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而被激发出创业激情的党员干部,以“赶考”的姿态,在“各级书记抓基层、从严从实夯基础、聚焦问题强基本”的格局中,带领人民群众掀开“推动六大发展、实现富民强市”新篇章,用鲜活生动的实践印证着“党建强、发展好”的深刻道理,走出了“晋中路径”,形成了“晋中特色”。

聚焦政治功能 ——

我市立足强化基层组织,从“四个着眼”入手,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坚强战斗堡垒

着眼于抓基层党建责任落实,我市始终坚持“书记抓、抓书记”,以“联述联评联考”为抓手,市委每年都拉出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做到述职述清单、评议评项目,层层传导“一把手”抓基层党建的第一责任,书记主业意识明显增强。坚持抓“一把手”管理监督向农村党的组织延伸,给班子成员定规立矩;促使各级“一把手”扛起抓基层党建的主体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抓农村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着眼于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我市从严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将“三会一课”、党性分析、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制度落实到每个基层党组织。每年“七一”,晋中市委常委参加基层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已成为常态;祁县对农村党员队伍实行先锋指数考评;榆社县实行“三分析三严格”,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左权县在“一卡一簿”制度的基础上实行农村党员资格年检办法。

着眼于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我市从“选优配强、培训提能、实践培养”入手,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政治过硬和“三有三带”标准,拓宽视野,选优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在新一届农村党组织书记中,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外出务工人员、复转军人、大学生村官等达到1566名,占58%,“领头雁”队伍更加坚强。持续开展大规模培训,农村抓党员、乡镇抓村干、县里抓主干、市级抓示范的培训格局全面形成,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得以整体提升。连续四年推行“双联共建”,全市6584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1000多名县处级干部、700多个企业与农村建立了共建关系,为农村强党建、促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着眼于建立坚强有力的基层党支部,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我市建立健全了“十星双评”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晋位升级长效机制,全面强化农村党支部“前沿阵地”建设。树先进,100名焦裕禄式好党员、好干部成为标杆,13名优秀共产党员在全市进行了“共产党员中国梦”巡回报告活动,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抓后进,从2013年开始,对被评定为五星级以下的616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持续开展集中整顿,整顿转化率达到95%。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通过聚焦政治功能、强化基层组织,晋中各县(区市)委书记抓好主业、履好主责、种好“责任田”意识明显增强,工作更加务实。基层党组织的前沿阵地建设和基层党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更是进一步增强了党的工作对以农村为主的基层的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完善治理功能 —— 我市立足夯实制度基础,从“三个着力”入手,不断完善党领导下的基层治理机制,形成基层治理的合力,进一步巩固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着力完善基层组织监督管理机制,我市在积极稳妥地推进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的同时,强化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积极推动基层治理规范化、法治化、现代化。第九届村民委员会换届之后,晋中在全市2725个行政村普遍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不断深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着力理顺决策、管理、监督机制,从严规范村级组织权力运行。今年以来,我市按照省委的要求,抓“六权治本”,向村一级延伸,厘清权力清单,设置权力“红线”;推广榆次“北田经验”,从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入手,净化政治生态。平遥县在农村推行以“权力清单、服务清单、责任清单和一项服务事项流程图”为内容的“3+1”村级权力模式,切实把村干部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着力完善基层组织设置,我市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积极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探索“网格+党组织”、“专业合作社+党组织”、“联村党组织”等模式,把支部建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经济发展的关键部位、社会稳定的重要区域,党组织在农村基层治理的作用不断增强。

着力完善基层组织治理能力建设,从人、财、物上保障基层组织发挥好治理功能。近三年来,从市县机关选派2500多名“第一书记”到村任职;2012年以来,全市用于农村基层党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4亿元,其中,用于乡村两级便民服务场所等达1.7亿多元。2014年以来,市、县两级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资金用于基层党建工作专项经费,实现了基层党建经费财政预算全覆盖;每年晋中市都要研究制定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推动各类资源、资金投向农村,今年明确提出,结合“三资”管理专项整治,在盘活闲置资产资源上做文章,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农村干部报酬待遇逐年提高,今年要在过去的基础上力争提高20%。每年公开招录(聘)县乡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干部最大限度向农村基层一线倾斜。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通过强治理、夯基础,提振了党员干部加强组织、服务群众、促进发展、构建和谐的精气神,为实现富民强市目标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提供了保证。

倾力服务功能——

我市立足锤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基本功,把工作重点放到服务上,实现民心在基层凝聚、资源在基层整合、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拓展

从前的西安村是革命老区左权县麻田镇的一个典型贫困村。如今,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推动下,该村有机莲菜种植规模达600多亩,户均2亩,亩均收入7000元,一举改变了贫困落后的旧面貌,被农业部命名为“最美田园乡村”,成为国家级旅游村。西安村的“莲产业”辐射带动了周边十几个村,全镇莲菜种植达到3000多亩。太行山上的“小江南”演绎出了“以党建促发展”的晋中故事。

在我市,像西安村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而一个个乡村的变迁,与我市狠抓基层党建强服务、发挥两个作用促发展的战略思考和实践密切相关。2012年,我市在全市开展了“解民忧、办实事”活动。全市各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项目一线,访民情、听民声、解民困,加强组织、推动发展,形成了以加强基层基础基本功建设为统领,全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局面。同时,还积极推进服务型乡镇建设,推广寿阳经验,累计投资3500万元,在118个乡镇推行以“集中办事便民、集中办公提效、改善条件留人”为主的“两集中一改善”模式。开展进百家门、吃百家饭、解百家难“三百”活动,有效破解了乡镇干部“走读”问题,推动乡镇干部岗位在村,主要精力在村,把党的各项工作落到“神经末梢”。推广榆次党代表工作室经验,各级党代表入室工作,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探索党代表闭会期间发挥作用的途径。目前,党代表工作室实现了县(区市)的全覆盖,党代表作用不断彰显。

不仅如此,我市各县(区市)抓党建强服务的探索实践呈百花齐放之势。和顺县全面推行“三联五帮”城乡共建机制,以“点”、“线”、“网”、“面”为平台,构建立体式服务群众工作网络;太谷县以党建为主题,以项目为主线,深入开展“百千万工程”;介休市从2013年开始,以“社区五个十分钟服务圈”为载体,积极探索社区党建新模式;灵石县大力实施“微民生工程”,仅2014年就投入县财政资金3000余万元,建设微民生工程300多个。

一个个典型事例,正是我市强服务、聚民心、促发展的缩影。2012年以来,全市共建立各级党员干部基层联系点11519个,深入基层联系服务群众11万余人次,全市农村党组织共争取、落实资金127.9亿元,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3547件,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事实证明,服务功能是基层党组织之根,只有牢牢把住这个根,不断提升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能力,党组织的影响力才能不断扩大、号召力才能不断提升。

党徽,在基层熠熠生辉;党旗,在农村高高飘扬。通过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和治理功能,党在基层地基中的钢筋更加坚实牢固。而正是一个又一个的基层党组织,才汇集起了气势磅礴的晋中力量。2014年,晋中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进入全省中上游水平,年度综合考核位列全省第一。

展望未来,坚持不懈抓党建,久久为功强“三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会更加牢固,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会更加巩固。

通讯员 邢昌宏 王耀军 蔡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