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临猗泥娃娃是山西“名片”

12.12.2015  11:48

 

主办:山西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室、山西晚报社顾问:赵曙光

提起泥娃娃玩具,你会想到啥?天津的泥人张?无锡惠山的大阿福?那些离咱都太远,要知道早在明代,咱山西临猗县文家营村就盛产“五彩泥玩具”,在全国都非常有名呢。据《中国玩具大全》记载,清代中叶文家营村还出现了专门收购泥塑玩具和销售泥塑玩具的商贩,泥娃娃玩具远销山东、河南、北京等地,成为民间艺人和孩童们居家必备消遣、玩耍之良品。所以,作为山西人,别一提到临猗就想到苹果,要知道在几百年前,这看似不起眼的泥娃娃曾是临猗县乃至整个山西的“名片”呢。

记者见到的这些泥娃娃是山西省民俗博物馆(以下简称“民俗馆”)从文家营“”回来的,也算是机缘巧合偶然得到的。当时,民俗馆的工作人员下乡去对“”的产生追踪溯源,追到临猗县时,当地有老人介绍,在文家营村,人们曾经把麻纸添加到泥土中,用来制作泥娃娃。于是,工作人员顺藤摸瓜,掀开了泥娃娃曾经的光辉岁月。

将时光倒拨回100多年前,文家营村子里人人都会制作“泥娃娃”,这边玩具刚做好,那边就有人来抢购,整条街道人潮涌动,好不热闹。你家捏个小福娃,我家就能捏个小仙女,大家以泥娃娃会友,倒也生了几番情趣。更有能工巧匠,能用“泥娃娃”做出来一套五彩的《水浒传》。啥是五彩?说白了,就是用白色给“泥娃娃”上底色,然后配上青红相间的花纹,再涂上黄、红、绿的点缀,简明而醒目,浓艳而谐调,也就是因为这股儿喜庆、吉祥的模样,让泥质玩具成为大家的心头宠儿。据记载,诞生于明代的五彩泥玩具最早以天将、天狗、虎娃见多,以白色为底,描以黄、红、蓝、绿色,显得细皮嫩肉、乖巧可亲,算是古人随身把玩的“宠物”。

现在的泥人张、大阿福,更多的是一种摆件,在“60后”开始梦回童年,“70后”开始追忆往昔,“80后”渴望“穿越”的大环境下,这些泥玩具只是一种情怀,可是当电器化、机械化的玩具在“90后”“00后”人群中盛行时,哪个孩子会捧着一团泥巴产物爱不释手呢?其实,这泥娃娃最早也并不是让孩子们把玩的,它是母系氏族时代祈求生育的信仰遗风,也是为儿童辟邪驱恶的一种美好向往。

泥娃娃的制作技艺大致与制作陶艺作品的方法一样,不过这泥娃娃的成品特别有精气神,甚至保存时间久远,它是黄河滩上的细泥经过数次淘洗,然后艺人们在泥巴中拌上碎麻纸,这样可以防止泥巴在干燥的过程中产生裂纹,经过反复揉制的泥巴被随手捏制成型,用树枝或者木棍刻画出眼、鼻、耳、头发等细部,待泥坯半干后涂上白灰,用彩色颜料上色,最终完成一件件趣意盎然的泥塑作品。本来这些泥塑作品是村里的艺人们解闷和逗孩子开心的工具,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成了当地独特的商品,制作也从捏制变成了模制,当地不少农户甚至专门以生产泥塑玩具为谋生主业,泥塑玩具的种类也逐渐增多,《西游记》《水浒传》等小说故事,成为匠人们制作“泥娃娃”的创作源泉。

民俗馆,当我第一眼看到实物时,觉得泥娃娃的模具有点像烤月饼的“鏊子”,直接把特制的泥放入模具中,等泥巴干了就行了。从最初的手工捏制,到后来的模具生产,匠人们也在用自己的智慧解放着双手和劳动力。不过,你要是再仔细看一眼就会发现,泥娃娃模具很是逼真,从眉眼到唇纹,再到表情和发型,制作非常精良。最值得夸赞的是,可以根据发式和面部特征,来分辨泥娃娃的性别和年龄。

最珍贵的是,这套源自文家营的泥娃娃模具,整个村子仅存这一套,这也是国内目前惟一一套能证明泥质玩具悠久历史的实物佐证。昔日《水浒传》中用泥娃娃做成的108位好汉早已化作了一块块的碎片;文家营村子里,人们只是口口相传昔日的光辉和门庭若市的繁华场景,却无法重拾旧业,继承祖辈的衣钵。因为,这套手艺失传了,尤其是很多家都有的泥塑模具早已找不见,如果不是村民王先生翻盖老房子时,他估计不知道爷爷还在小木箱子里藏有15件泥塑的模具,这些胶泥做成的泥娃娃模具,虽然有的有些破损,但丝毫不影响它们在重见天日时带给普查队员的那份喜悦。

曾经的历史,在泥娃娃模具面前被一页页翻开,这是匠人的智慧,也是一代人记忆深处最好的时光。

我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和山西省气象局6月8日18时5太原新闻网
特色民宿有点火 暑期“情怀经济”催热特色民宿
  田园情怀、窑洞情怀、大院情怀……如今,太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