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文化记忆:无边光景一时新

04.01.2016  19:13


  刚刚过去的2015年,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是中国文艺深耕细作的一年,是影视剧产业腾飞的一年,也是音乐、动漫产业转型和开拓的一年;这是公共文化服务遍地开花的一年,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步伐从容的一年,也是“互联网+文化”如火如荼的一年。

  这一年,评奖削减的大刀阔斧,换来了文艺批评的风清气正。这一年,网络文化的峥嵘头角,引发了传统与现代的思辨争鸣。

  迈向新的一年,正须有披荆斩棘的气魄,和返本开新的智慧。站在2016年的起点,让我们共同驻足,回顾过去一年中那些难忘的文化记忆。

  文艺创作的度量衡——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金玉之声,犹历历在耳。讲话中所强调的优秀作品的根本标准,即“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成为一年来文艺创作的“金线”。

  去年年初,电视剧《老农民》和《平凡的世界》在电视荧屏热播,以老百姓的视角,聚焦广阔乡村在当代社会的变迁;去年年底,新版歌剧《白毛女》全国巡演,对经典精雕细琢,更加切合时代精神。一首一尾,遥相呼应,其共同点就是“为人民抒写”。首尾之间,广大文艺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通过采风创作、文艺演出、志愿服务等多种活动形式,给基层群众带去欢歌笑语,同时为文艺精品的诞生着床铺路。

  在文艺创作实践方面,文学方面的成就尤其引人瞩目。四年一度的茅盾文学奖于去年正式开评。作家们用深沉的笔墨摹写时代现实,也引发了关于纯文学和评奖公正的热烈讨论。更为惊喜的是,科幻作家刘慈欣凭小说《三体》斩获科幻文坛的最高荣誉雨果奖,让一直处于主流学术界之外的类型文学得以抬头。不过,由“脑瘫诗人”余秀华引发的诗歌热,以及诗人汪国真去世带来的对于诗歌的争论,却凸现出当代文学边缘化和娱乐化的窘境,足以发人深省。

  在传统戏剧舞台上,最令人关注的便是一路火到美国纽约林肯中心的张火丁。她的全本京剧《白蛇传》《锁麟囊》得到了国外观众和媒体的热烈反响,也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一个“可延伸、可扩展、可持续”的样板。此外,沪剧舞台上涌现出了《邓世昌》这样的佳作,国粹京剧也开始借助多媒体的手段,打造出《龙凤呈祥》《霸王别姬》等京剧电影。古老的戏曲形式将触角伸入生活,用“老调”酝酿“新声”,也让习惯了当代戏剧的观众体会到传统的艺术之美。

  文化产业的新常态——

  齐头并进  开拓转型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公开发布,为文化产业晋级为国民经济支柱铺设道路,而本年度各领域的阶段性成果也将成为文化产业腾飞的根基。

  2015年的电影产业可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不断做大的电影市场保持了它迅猛的扩张势头,截至2015年12月全国票房已突破400亿大关,其中7月在累计票房上达到了54.9亿,成为华语影史首个突破单月50亿的月份。包括《捉妖记》《煎饼侠》《大圣归来》在内的多部现象级国产大片,不仅票房逆袭好莱坞大片,更是赢得了空前的口碑,获众多“自来水”力挺。电影市场“叫好”与“叫座”的双赢,标志着近年来大力建设的电影工业体系正在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

  电视剧行业的火爆程度同样不输电影。由于“一剧两星”政策的推行,电视剧创作开始全面开花。无论是为抗战胜利70周年献礼的抗战剧,还是架空穿越的仙侠剧,或是具有严谨历史剧特征的《琅琊榜》《芈月传》等,都引发了一轮轮的收视浪潮。同时,传统电视剧与网剧也迎来了碰撞与交融的大时代,一批具有平台优势的网剧横空出世,正冲击着传统行业的壁垒。

  值得关注的是,“IP”在过去一年中跻身为影视行业的第一热词。前有对网络IP的版权抢购和改编热潮,后有资本代言人“给编剧指出一生路”的“IP之争”,以上种种,都标志着互联网思维对传统行业的深度渗透。

  同时,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以音乐产业为代表的部分行业以退为进,积极酝酿转型和重组。据去年年底发布的《2015年音乐产业发展报告》显示,近几年音乐产业市场总规模仍在稳步增长,但伴随着数字音乐崛起的是传统实体唱片业和KTV产值的下滑,互联网作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正重塑着新型的商业模式。在此过程中,“版权保护”作为最关键的一环,也在政策、资本和文化战略的多方推动下踏上正轨。

  文化事业的大气象——

  春风化雨  薪火相传

  伴随着《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以及《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的相继出台,过去一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当之无愧的“重头戏”。

  2015年,基层的公共文化设施得到了更多的重视,“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也成为通行全国的响亮口号。内蒙古的“彩云服务”、山东的“春雨工程”、上海的“文化上海云”,都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有效整合海量文化资源,将公共文化网络延伸到边远及贫困地区的有力举措。与此同时,社会力量也在其中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配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逐步攻坚克难,从试点走向推广。

  去年最为瞩目的“国之大事”,当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系列活动。从2015年9月3日晚的大型文艺晚会《胜利与和平》,到电影《百团大战》、电视剧《太行山上》、纪录片《东方主战场》等的出炉,从220种优秀抗战图书的出版,到“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等,全国掀起了一股纪念抗战胜利的大潮,也燃起了自强不息的民族复兴之火。

  作为历史更加悠久的传统文化殿堂,故宫博物院自1925年成立以来,90年风雨如磐,如今躬逢盛事,更不吝推出国宝宴飨——《石渠宝笈》特展。展品中不仅有十年一现的《清明上河图》,还有现存最古老的纸本中国画《五牛图》等。一时间,“排队看展”“跑步进宫”成为火遍京城的文化热点之一。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两千多年前孟夫子的话,正是2015年我国文化事业的真实写照。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导下,我们以传统根基为轴,用现代传媒作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尽显源远流长的大国气象。文化事业的铺展,将和文艺创作的跋涉、文化产业的开拓一道,在不久的将来开启更加光明的盛世图景。(来源:光明日报)


外交部山西全球推介活动在京举行
  共享转型发展新机遇,共赢开放合作新未来。文化厅
王晨在山西就人大代表工作进行调研时强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文化厅
新春送祝福 关怀暖人心
  万户喜迎春,三晋气象新。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