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方山老区片区开发核桃树管护 现状及思考

18.11.2014  13:37

 

      近年来,方山县扶贫开发围绕全县“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五位一体”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与生态文明建设互促互进、相得益彰的成功之路,为县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画上了最有价值的点睛之笔。

      方山县是个山老区小县,总人口14.5万,其中贫困人口7.14万,集山、老、穷于一体,长期以来发展受限,历届县委、县政府都在破解驱穷脱贫的难题,都在为农民的增收致富做着不懈努力,却苦于没有效益的拳头产品和产业链条,农民收入长期在低位徘徊。从2010年以来,县扶贫开发领导组在充分调查考证的基础上,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做出了集中连片发展核桃产业,建立生态农业体系的决策。通过两年的“精耕细作”,方山县核桃产业片区开发项目不仅在本县大武镇集中了24个山区村落户,且于2012年低已栽植核桃3万亩,修建田间路共计100公里,蓄水池52眼。县扶贫办携手县纪委、县财政局、县林业局等相关部门领导和技术人员到实地检查验收。

      如果说,种植核桃成为贫困山村农民发家致富的主要渠道,那么搞好核桃树管护则是保证核桃优质丰产让农户口袋鼓起来的重头戏。鉴于此,方山县扶贫办由领导带队,深入到本县核桃产业片区的山村人口分布、种植面积不同类型的王家庄、闫家山、郭家沟、麻塔、南岭等5个村,实地进行为期10天的调研活动,通过现场察看、走访了解、座谈交流等方式,调研了片区核桃树管护现状、存在问题,并就解决的办法和建议做了初步的探讨,现报告如下:

      一、片区核桃树管护现状及分析

      方山县核桃产业片区在本县大武镇,全镇有31个行政村,28900多人,耕地46196亩,2012年底贫困人口还有16907人。核桃栽植涉该镇24个行政村,已栽植核桃3万亩,其中达千亩以上有13个村,成活率达85%以上。

      取得的成绩和做法表现在:一是品种优良,全部核桃苗木从起始至终统一由县扶贫办副主任林海云负责带队从汾阳核桃基地调运,有力避免了项目实施工队鱼目混珠,保证了苗木质量。二是强化培训。在全面分层次栽植技术培训、实地指导督察的基础上,又专门邀请闻名全省的汾阳核桃专家授课,规模之大、效果之好都是空前的。三是管理机构健全。县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成立了由县林业部门为主体核桃技术推广服务站,并派精兵强将加强大武镇林业站技术力量和人员。四是示范示范带动效益明显。核桃树成活率高,示范带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督察验收中涌现出麻塔村的侯保正,闫家山村的岳小飞,南岭村的王香俊、高家沟村的张年平等一批栽植质量高、管护好的典型户,对片区核桃管护推动有极强的宣传示范作用。

      调查组在与村民走访座谈中了解到,不少农民觉得核桃树好“养活”,种起来就行了,让他自己生长、自己发展,这样就造成了栽培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缺乏科技管理意识。认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同时,在部分乡村干部和种植户弱势群体都不同程度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去承担管理意识,于是形成核桃树管护不到位,资金缺抵垫,施肥跟不上,两年后小树长成大树后会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二、存在问题

      1、抵御自然实害的能力较差。由于核桃苗才栽活仅有两年,每到冬季深入片区督导种植户给苗木套袋,避免霜冻和低温危害侵袭。调研实地察看也发现部分村未及时给苗木套袋,甚至还有人抱怨政府不给补贴,加之春季到来,不套袋的核桃幼苗导致主干技衰弱,发芽分化率低,也有些未及时开袋使苗木幼芽受损,这些都挫伤了农户管护热情和积极性。

      2、总体管护树苗水平为高,示范园比例小。已栽植的3万亩,虽成活率达85%以上,但总体管理水平不高,究其原因是质量效益不高,影响开发积极性。据在几个村了解,存在有1/3核桃树地里农户种高杆作物。所涉及栽植的24个村中,真正起到管理示范作用的占的比例不足一半。

      3、重栽轻管现象较为普遍。一是只栽不管,栽植核桃只完成数量任务,不施肥、不除草。二是幼苗生长不良。由于栽后疏于管理,放任自流,随着接受核桃实用技术培训后,看到别人的园子比自家强,才开始着手管理。但由于核桃地“先天不足”,死亡多次补植,致使树苗大小参差不齐,加之平时管护又不到位,导致病虫害较严重,给管护带来很大困难。三是套种现象    依然较为严重。“树可以栽,庄稼照种现象依然普遍存在,特别是套种玉米、高梁、谷子等高杆作物屡禁不止,尽管县、镇、村年年强调,一再制止,但套种现象依然大范围存在。套种的这些作物,基本上都没有留足营养带,这些作物与核桃树争水分、争空间,严重影响了果树的健康生长,导致树冠过高,难以修剪,最终影响效益。

      4、科技培训和考核管理的长效体制不健全。核桃产业开发技术培训工作,由于培训专业人才有限,无固定培训场所,致使严重影响培训质量,管护技术培训仅限于以会代训或举办培训等形式,并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和考核管理体制,缺少规范、监督,所以效果不是十分明显。同时还存在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管理水平不高、标准化体系不完善等。

      5、缺乏资金投入和龙头企业支撑。种植户栽入核桃需要3年才能挂果,此间大片土地就会暂无收入,因此急功近利作崇,用种玉米来补充缺失。尚若政府能给予补贴或龙头企业给予适当农户支助;对产业发展拉动会更高一等。

      三、管护路径思考与建议

      加强核桃片区产业发展,必须从加强管护着手,内治外助,合力提升。

      1、加强人力资本投入,提高贫困村人口素质。人力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注入资金,进行合理开发和有效配置就转化为人力资本,就由“人材”变成“人才”再变成“人财”。长期的低教育使贫困村“人力挤挤而人才空空”,人力资源丰富而人才资源奇缺成为阻碍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下大气力抓好抓细抓实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应加强新型实用技术、农产品品牌和投质意识、质量意识、市场营销等知识的培训,不断灌输合作理念,逐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专业生产技能,逐渐使他们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2、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社。新型专业合作社是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和发展模式,以农户为基础,以企业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由多个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的新型经济组织,起到链接农村、农户和市场的桥梁作用,增加农户市场竞争力和降低市场风险,从而达到提高自主发展、持续发展能力。目前,片区建立的合作社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府加以扶持和指导,鼓励更多贫困农户入专业经济合作社,实现双赢,增强发展内动力。

      3、培养提高农村干部队伍能力建设。贫困村由于信息闭塞、缺少资本、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村民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贫困村十分需要一批会经营的领头人。大量事实证明:“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着村干部。”我们要把农村作风正派的经济能人、致富好手充实到“两位班子”,让他们在自己的村组施展才华,带领乡亲们因地制宜搞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成果,并实现民主管理和文明管理,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4、整合资源,筹集资金。一是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核桃产业发展的资金扶持力度,把核桃产业的投资纳入财政预算,以便及时安排专门用于技术推广。二是要充分发挥好金融信贷资金的拉动作用,加大对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将种植大户的贷款纳入贴息范围内扶持,为其提供一定的初期发展资金。三是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核桃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稳定所有权,搞活经营权,对从事核桃种植农户,允许以林权证为抵押发放小额信贷,缓解发展资金不足的困难。

      5、强化技术“人员四到位”“技术四配套”措施。技术配套是片区项目成功的瓶颈。为此,必须突出“四到位”“四配套”措施。即技术部门领导到村、技术人员到片区项目、指导到地块、技术培训到人员。“技术四配套”:片区目和实用技术配套、指导服务和项目户配套、培训内容和项目需要配套、培训内容和贫困群众素质配套,真正使贫困群众都能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有力促进项目顺利有序实施。

 

 

 

                                        方山县扶贫办      李乃全

                                            二○一四年八月九日

 

 

责任编辑:李乃全    审核:张建浩    审定:张建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