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创作莫心急

25.11.2015  12:46

  近些年,我国文艺作品产量大幅提高,题材类型更加丰富,艺术手段不断进步。但能让大家津津乐道、印象深刻的旷世之作却屈指可数。

  不得不承认,这些年,文艺作品的数量是上去了,但许多作品的质量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文艺创作面临“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窘境,一些文艺工作者急功近利、竭泽而渔,文艺作品粗制滥造、没有灵魂。这些心急的文艺工作者,殊不知这“热豆腐”吃了会烫嘴。他们制作的作品依我看可分做五类。

  第一类是“调侃戏说”型。这类作品戏说历史,颠覆经典,调侃崇高,以丑化英雄人物和人民群众为乐。

  第二类是“以丑为美”型。这类作品不分是非黑白、不辨善恶忠奸,以呈现社会阴暗面为荣。这类作品充满了阴谋和狡诈,主人公不择手段达到目的成为人生成功的评判标准。

  第三类是“感官刺激”型。这类作品为迎合某些观众的窥私心理,搜奇猎艳、追求低俗,把作品当成“吸金石”。

  第四类是“土豪炫富”型。这类作品追求奢华场面、名牌包装、炫富摆阔。这类作品让文艺的美感畸形扭曲,只剩下对金钱无以复加的崇拜、对欲望赤裸裸的追求。

  第五类是“胡思乱想”型。这类作品过分解读“为艺术而艺术”,反对文学艺术反映社会问题,天马行空、脱离实际,毫无“人气儿”和“人味儿”。

  这些作品没有反复打磨,更谈不上精心雕琢,但短期就会获得收益。这种现象长期存在下去,就会给潜心创作的文艺工作者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长此以往必然带来的是低俗作品泛滥成灾,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这不仅是对文艺创作的一种伤害,更是对人民精神生活的一种轻视。

  纵观古今中外,传世之作、千古名篇无一不是厚积薄发的结晶,无一不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结果。有人会说,过去那个物质生活匮乏、精神生活简单的时代,外界诱惑小,有艺术家安心创作的客观环境。诚然,在我们这个物质、精神极大丰富的时代,也有一些文艺工作者耐得住寂寞,坚守自己的创作道德。比如,去年在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这部历史正剧多次拿下同时段收视冠军,播出时每天有接近6000万观众稳定收看。这部作品历时5年,仅剧本筹备就耗时4年、八易其稿。拍摄期间,摄制组马不停蹄地辗转多地取景,从服装、化妆、道具到灯光、背景、台词,从领导的座次到一张纸、一支笔都力求还原真实细节,为大家呈现了一个真实、亲切、慈爱的邓小平。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要甘心藏在幕后、潜心深入生活、专心投入创作,尽量做“三多”式的艺术家,才能创作出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的佳作。

  一是多一些敬畏。物质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更迭,但文化却能在漫漫时光中传承发展。一个有信念的艺术家,要有志存高远的宽广胸怀,以赤子之心、满腔热情,敬畏艺术、敬畏作品、敬畏人民。

  二是多一些淡定。艺术创作是破茧成蝶的过程,需要经过不断的思考、切磋、打磨、完善。这个过程是孤寂的,但也是磨练心志、养精蓄锐的过程,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火候不到。只有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忍得住孤独,才可能创作出振聋发聩、荡气回肠的作品。

  三是多一些积累。文艺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艺术家要树立百姓情怀、深入百姓生活,亲自体验、亲身感受,到生活的最前沿观察生活、积淀素材,才能创作出百姓喜欢、底蕴深厚的上乘之作。

  一个优秀的、成熟的艺术家,只有坚持“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创作态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踏实作风,经得住“高处不胜寒”的寂寞清冷,才能享受到“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欢畅淋漓。

  切记,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晾晾再吃,才可品得出美味。

我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和山西省气象局6月8日18时5太原新闻网
特色民宿有点火 暑期“情怀经济”催热特色民宿
  田园情怀、窑洞情怀、大院情怀……如今,太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