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搭台”切莫走向庸俗粗鄙

18.04.2016  19:11


  近日,纪念明代戏剧家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的纪念活动在全国各地兴起。不过,很多纪念活动是文化“点题”,经济“升华”,如浙江遂昌要建设“戏曲养生福地”,江西抚州则策划了一个“爱在抚州——抚爱之州”为主题的全球求婚大赛暨评选“爱的使者”活动。很显然,这些地方对汤显祖的戏剧没什么兴趣,更不要说挖掘汤显祖戏剧的文化内涵,他们只是把“汤显祖”拉来做一个幌子,追逐的是所谓的影响力和白花花的银子。而且,为了眼前利益,不惜牵强附会,让文化走向了庸俗化、粗鄙化。

  在纪念汤显祖的热潮中,许多地方为了分一杯羹,七拐八拐地争相和汤显祖攀上关系,甚至于为了争夺“正统”而大动干戈。这些年来,我们已经见多了类似的“桥段”:山东滕州和河南鲁山因“墨子故里”相争,四川江油、湖北安陆、甘肃天水甚至要为争夺“李白故里”对簿公堂。此外,远古的黄帝、炎帝、伏羲,以及老子、西施、魏征、杜康、赵云、曹雪芹,甚至牛郎织女、孙悟空、嫦娥、西门庆等虚构的人物都被列入了各地争抢名录。

  重视本地的历史文化本无可厚非,不过,很多地方与其说是争夺名人,不如说是为了抢夺利益。因此,一个名人的出生地、读书地、贬谪地、当官地、交游地,等等,都成为一些地方争抢的“资源”。名人偶然的一次停留,甚至于吃过一顿饭,见过一个人,有过一段纠葛,这些典故往往都被一些地方转化成了现实的“卖点”。试想,如果这样无限勾连,一个名人该有多少故里,与多少地方产生“不解之缘”?很显然,一些地方热衷于攀附名人,已与文化传承南辕北辙。

  为了争夺文化名人,有些地方甚至于为了一己私利,组织专家绞尽脑汁地“引经据典”,甚至于以“热爱家乡”的名义弄虚作假。现在正值春季大好时光,各地的文化研讨会悄然升温,一些研讨会往往是当地政府部门定下基调,专家们的任务就是“论证”,“重大发现”往往就是某某名人的故里终于有了定论,某某文化名人对当地的历史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等等。紧接着,就是当地宏大文化项目的投入,动辄多少千万多少亿元!真古董无人问津,一大批假古董如春笋一般冒出来。

  有了文化名人还不够,还需要“包装”。为了突出名人的“光辉形象”,一些地方在宣传的时候,完全把名人捧成了“”,不但从小天赋异禀,而且,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都蕴含着纵横千古的文化含义。名人没有人间烟火气,成为遥不可及的伟人。国外城市也有对文化名人的争夺,如音乐家施特劳斯、贝多芬等因为在很多地方生活过,不少城市均宣称是其故里,不过,这些城市之间的竞争比的是哪里对名人遗迹保存得更多、更完整,哪里的藏品最珍贵。另外,对名人的介绍,更加注重“原汁原味”,更多地体现名人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中国游客去国外游览名人故居、展览馆,发现萨特、海德格尔、爱因斯坦等名人,一个个都显得那么平凡可爱,有血有肉。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各地争夺文化名人的热潮中,格调低下、文化异化、价值观扭曲的炒作现象变本加厉。比如说“爱在抚州——抚爱之州”,汤显祖《牡丹亭》中的爱情悲剧意义被消解殆尽,代之以庸俗粗鄙、暧昧无聊的情欲化表达,与前几年风行一时的“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如出一辙,这是纪念汤显祖,还是亵渎汤显祖?再比如说,有的地方实在找不出卖点,就号称自己是“王母娘娘”的故乡,传统文化被彻底异化。还有的地方黔驴技穷,干脆就大肆宣扬自己是“西门庆故乡”,到底是不是倒算不上什么大问题,问题是人家竟愿意让西门庆成为家乡的名人,这种价值观的扭曲,让人触目惊心。

  应引起警惕的是,近年来一些地方面临经济下行压力,“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内在驱动更加强烈。其实,文化与经济之间本没有必然的鸿沟,彼此之间甚至于还能进行良性互动。不过,在这轮历史文化资源的争夺与利用热潮中,一些地方显得过于急功近利、本末倒置,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牺牲、扭曲历史文化资源,到头来,不但破坏了文化,而且经济上的回报也只会昙花一现,因为文化素养日渐提高的游客、大众,终究会对那些被抽空、架空的历史文化失去兴趣。因此,各地应该立足于本土历史文化土壤,深刻挖掘特色文化内涵,把传统与现代进行有机勾连、升华,才能在文化与经济上走出一条双赢的道路。(来源:新华日报)


外交部山西全球推介活动在京举行
  共享转型发展新机遇,共赢开放合作新未来。文化厅
王晨在山西就人大代表工作进行调研时强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