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表热议文化强省:有自信底气足 文化发展应有大作为

03.11.2016  14:38

山西历来是一片文化的“沃土”,厚重而悠久。在山西经济社会发展中,文化既是动力,又是窗口,为其提供着丰润的滋养。在刚刚“出炉”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省”再次被重点提出。其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文化改革创新发展等热点引起关注,代表们就“如何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一致认为山西人民在文化自信上有足够底气,在文化发展上更应有大的作为。

谈核心价值观

既要挖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也要传承红色文化精神基因

太原市公安局小店分局小店责任区刑警队队长牛继文代表,曾被公安部荣记个人一等功,在谈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说:“报告中特别提及,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弘扬传统美德为抓手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以立德树人重点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我认为非常必要。

他认为,培育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持续的灌输,要在人们心里播下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和精神种子,让它扎下根,这样才能开花、结果,才能转化为奋发向上和崇德向善的力量。

在采访中,很多代表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应该得到加强与培育,尤其在挖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抓好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及传承上,进一步下大工夫。“右玉精神和太行精神、吕梁精神等都是我省宝贵精神财富和政治资源,作为右玉的党员干部,我们有深厚的精神文化载体,更能引起群众认同的精神文化共识。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继承红色基因,从革命精神中汲取力量、把握方向、净化灵魂。”右玉县委书记吴秀玲代表说。

她表示,下一步将结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深刻了解党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学习革命先辈的坚强品格,不断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力量,锤炼意志品质,提高思想境界,不断丰富右玉精神的深刻内涵。

谈群众生活

在文化与百姓之间“”一座桥,让群众有更多文化获得感

近些年,我省呈现出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同步繁荣的态势,但是文化基础工作与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市场主体与文化品牌之间还不协调,与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报告对“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再次明确了方向,提出“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推出更多满足时代要求、深受人民喜爱的优秀文艺作品,打造‘文化晋军’,更好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牛继文对此直言很兴奋,“这就好像在文化与百姓之间建起一座桥,让文化生活更加触手可得”。他建议百姓身边应该建更多的公益性设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作为大同市新荣区委书记,邓志蓉代表将目光投向更远的目标:要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供需有效对接,挖掘和用好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筑牢文化小康供给基础。在新荣,要通过扎实工作和切实举措,让孩子愿意在新荣读书,青年愿意在新荣工作,老人愿意在新荣颐养天年,游客愿意在新荣驻足流连。

报告中提出,要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推动全民阅读,组织优秀文化产品走进基层、走入景区、走到省外;引导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加大文化扶贫力度,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文化获得感。这些都得到代表们的一致赞同。

谈改革创新

不能一味守着文化遗产,而要以创造性思维改变它、激发它

如何深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在朔州市委书记王安庞代表眼里,一定要坚持社会效益放首位,然后再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塞外文化是朔州一个有力的品牌,应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朔州地处内外长城之间,是中原农耕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激烈碰撞交融的舞台,文化独具特色。

近年来,该市充分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建设优势,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全市转型发展的着力点,以品牌塑造、项目带动为突破口,着力走出一条文化与旅游融汇互动、生态与产业一体发展、强市与富民同步推进的发展新路子。

报告提出,要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文化与科技、信息、旅游、体育、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

站在文化旅游融合的角度,长治市外事侨务和文物旅游局局长张琼代表认为,一定贯彻落实报告要坚持高点定位抓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才能推动旅游工作再上新台阶;要难点攻坚破瓶颈,实现旅游景区管理体制专业化、公司化、市场化,才能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记者 岳晋峰)

我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和山西省气象局6月8日18时5太原新闻网
特色民宿有点火 暑期“情怀经济”催热特色民宿
  田园情怀、窑洞情怀、大院情怀……如今,太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