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裁判培养呈现新局面

18.03.2017  18:32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印发以来,足改工作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时间节点。竞赛体系建设、后备人才培养,尤其是教练员和裁判员培养等工作呈现出崭新局面。

中国足协技术部主任李飞宇介绍,教练讲师培养是教练员培养工作的重点,“好老师才能培养好学生。”开展专职教练讲师选聘工作,建立教练讲师月度工作会议制度,是打造有国际竞争力、满足未来高水平足球挑战的讲师人才队伍的举措。“除了教练讲师培养,我们还进行了基础阶段等级培训班教材的更新编写,并加强基础培训工作。中国足协目前正在积极筹备教练员学院。”中国足协技术委员会于2016年5月正式组建,技术总监的选聘也已列入2017年的重要技术发展工作日程。除了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加强技术发展方面的思想建设、积极推进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等都推动了技术发展工作的开展。

自从第十届中国足球协会专项委员会成立以来,一共审议通过了13项与裁判业务有关的规范文件,初步建立了中国足协裁判管理的规章制度体系。”中国足协裁判办主任刘虎告诉记者,为中国足球裁判队伍健康发展,中国足协在2016年一共组织了13次各类培训,分别对裁判监督和裁判员进行裁判理论、视频考试,对裁判员进行体能测试。其间多次邀请国际足联讲师运用最新的国际足联视频教材,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对国际足联视频材料进行分析,重点讲解从讲师角度如何指导裁判员的知识和方法。

2016年中超全部240场比赛均由本土裁判执法,第一次没有邀请外籍裁判员参与。2016年有8位裁判第一次执法中超,2017年又会有6张新面孔出现在赛场上,增加培训力度的效果最终会体现在执法上。以奔跑距离为例,目前裁判每场联赛的跑动可以达到10000米到12000米。“提高判距,不仅能够提高执法的准确性,也能让运动员更加信服。”刘虎说。

与此同时,中国裁判员在亚洲及世界范围内都获得了执法重要比赛的机会。刘虎介绍,目前中国一共有7名男子国际级主裁判、9名男子国际级助理裁判,人数与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处在同一水平,平均年龄分别由2015年的38.29岁和36.33岁,下降到2017年的35.43岁和35.44岁。年轻化的同时,中国的国际级裁判还执法了包括世界杯亚洲区十二强赛、亚冠联赛、U19亚洲杯、U16亚洲杯在内的亚洲大赛,中国足球裁判在亚洲的发展已进入新时期。

女子国际级裁判方面,主裁判和助理裁判各4名,近两年执法了包括世界杯和奥运会在内的全部世界大赛,其中U20女子世界杯三四名决赛由中国裁判组执法,这是中国裁判历史上参与国际大赛执法名次最高的比赛。

优秀裁判人才的崛起,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改革中的中国足球的全新形象,也为提升中国足球在洲际、国际赛事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起到了促进作用。

(中国体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