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生二胎,孩子注定一生孤独吗?

12.11.2015  01:57

当初圈里誓死不生老二的妈妈们最近一个个开始动摇。

孩子到了3岁,明显开始喜欢找同龄人玩,看着他自己搭积木、自己翻绘本的孤单身影,展望下他因为是独生子女所以不敢远行只想赚钱的未来。妈妈们好了伤疤忘了疼,想要重拾那些艰涩不堪的“生完孩子头三年”。

    有手足人生就不孤独吗?

这个问题我没办法回答,因为我也没有体验过手足情。但是作为一个空前绝后的八零后体系一员,我孤独吗?至少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我觉得没有。

有人说,八零后的悲伤要自己面对,幸福无人分享,打架没人帮,成长无人陪伴。

可是生命的本源都是自成宇宙,谁不需要独自面对人生的喜悦悲伤?

在我们长大的过程中,我们有同学,有朋友,想来也并不孤单。一些没有血缘关系的朋友经年累月发展成生死之交,甚至往往胜过手足深情。

反而有些一奶同胞从小吵到大,长大后分隔两地,他们不曾交心,互相争宠,父母在时,惦记着家产,父母走后落个“老死不相往来”。

八零后什么时候最孤独?

八零后孤独吗?有时候,的确是孤独的。但是我们最孤独的时刻并非那些年少时成长的岁月。

    而是父母生病,天塌下来一个人顶着的时刻。

是工作后、结婚后不能“常回家看看”时,心理饱受“孝道”的谴责的时刻。

是逢年过节因为“陪你爸妈还是陪我爸妈”和爱人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刻。

是看到父母渐生白发,忽然觉得“再不生个孩子太对不起父母了”的时刻。

都说八零后自我,我反而觉得八零后最没有自我。

我们一直被催赶着,努力学习,考大学,考研究生,找一个父母觉得稳妥的工作,找一个父母觉得靠谱的结婚对象,“趁父母能给你带”赶紧生个孩子……我们没时间停下来想一想,这是不是我要的生活。

为什么父母只有我?为什么他们没有自己呢?

其实八零后的孤独,远不及八零后父母的孤独。

人,什么时候才会有从骨子里透出的孤独呢?只有当他没有自我,不能独处的时候,当他把承载快乐的希望,对生活的憧憬都寄托在别人身上的时候。

我们的父母,很多都是这样的人。在我们的记忆里,他们总在拼命工作,他们任劳任怨,很少消遣,一切只是为了孩子。于是,当我们有一天遇到了他们的白发,我们感受不到生命沉淀出的精致和厚重,我们心底升起的是无尽的愧疚,我们感觉到沉重,我们只想报答。

年少时,父母拼尽全力为我们,长大后,我们拼尽全力报答。这就是中国亲子关系的模式。

我们还在复制这种模式。

现在,有多少妈妈为了孩子放弃了自己的生活?

她们为了孩子辞掉了自己的工作,放弃了自己的社交,无暇关照自己的兴趣爱好。

    她们眼里都是孩子哭了笑了,她们陪吃陪玩陪读,恨不得替孩子把作业做好。

有一种爸爸叫不闻不问,也有一种妈妈叫事必躬亲。后者的可怕程度其实往往胜过前者。因为当孩子有一天长大了,需要独立了,这样的妈妈无法放手,否则她们将经历散场一样的落寞。

人到中年,她们没有自我,没有生活,没有朋友,甚至连丈夫都没有,因为她们已经在长期投身孩子、忽视老公的生活中发展到与老公同床异梦。

她们只有孩子。

于是她们每天只眼巴巴地盯着孩子的生活节奏,为他的一切生活把关。盼望着他们工作、结婚、生子。问询并不时介入一下小夫妻的生活矛盾……她们曾经抱怨孩子把自己拴上了,而当孩子终于长大,想要给她们解套的时候,她们却无法自处。

这样的妈妈无论生多少孩子,她的孩子都摆脱不了成年后沉重的孤独。

而那些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热气腾腾地生活的女人,她唯一的孩子也会因为妈妈的强大而永远充满自信和快乐。

我们为什么要生二胎?

来拿吃饭做比喻吧。

有时候,我们刚到饭店落座,就有服务员向我们推销打折的菜品。于是我们吃了一肚子饭店的主打菜系,却忘了自己只是想过来吃一盘宫保鸡丁。

生活是自己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要因为别人吆喝几句,就盲目跟风。

如果我们不是由衷地享受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快乐,想再次见证一个生命从启蒙到饱满的过程。

如果我们不曾因为孩子的降临而使家庭更加和谐幸福,每一个家庭成员都生活得更加有声有色。

如果我们不具备足够的财力、体力和精力可以支持我们再次陪伴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那么无论政策是“双独”“单独”还是“夫妻关系即可”,都跟我们有毛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