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改革不断深入 绿色文明环保的殡葬理念深入人心

26.11.2021  08:46

  经过多年努力,我市殡葬改革不断深入,殡葬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文明节俭办丧事、街头禁烧、低碳祭扫……绿色文明环保的殡葬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共识。

   堵住“乱焚乱烧”的口子

  殡葬改革过程中,我市不断加大创新力度,丰富祭扫方式,宣传鲜花祭奠、网络祭扫、家庭追思、时空信箱、社区公祭、踏青遥祭等内容,引导群众文明理性表达慎终追远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开展园区禁烧试点,强制推行鲜花祭扫。从2018年中元节起,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殡葬单位祭扫园区禁烧试点,禁止一切纸品进入园区,所收缴的纸钱统一集中环保焚烧。通过主动宣传、卡住入口、加强巡检、服务抚慰、鲜花换纸钱等方式,有效化解改革矛盾。禁烧期间,园内人员滞留时间减少,人群流动加快,园区环境改善,群众祭扫体验提升,收到良好效果。

  开展街头禁烧,全面推动祭扫“无烟”时代。2019年寒衣节,在园区禁烧、封山禁火等举措日趋成熟之际,市民政局聚焦街头烧纸的传统陋俗,在全市主要城区开展街头禁烧活动。在随后的两年里,每年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上百万个环保焚烧袋都会被统一分发至各社区,由社区提供给有需求的城乡居民,专人负责组织统一装袋、统一运输、统一焚烧。经过近3年的治理,在全市民政、公安、城管、环卫等多部门的密切协同下,街头烧纸现象得到有效治理,祭扫节日期间街头环境显著改善,空气质量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的文明意识进一步提高。

   倡导文明殡葬理念

  百姓在殡葬礼仪方面保留很多传统习惯,其中不乏与现代文明相悖的殡葬陋习,如丧事“大操大办”、祭亲乱烧乱焚,以及城乡接合部和农村非火化区“散埋乱葬”等。基于此,我市创新手段、科学施策,规范治丧场所,优化治丧环境。

  目前,我市各家医院的告别厅已全面取缔,拉运尸体统一由殡仪馆殡仪车辆承担,城乡红白理事会全面建立。治丧活动相对规范。这些都得益于我市对殡葬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政策规范。《太原市殡葬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在实行火葬的地区内死亡的人员,应当由殡仪馆收运暂放。医院或者亲属一般应当在死者死亡后立即通知殡仪馆拉运尸体”“运送尸体(包括婴幼儿尸体)必须使用殡葬车。使用其他车辆运送的,须经民政主管部门批准”。这些明确的表述,为规范殡葬市场提供了法律支持。

  同时,我市加大投入,先后在永安殡仪馆、龙山殡仪馆建成现代化的综合服务楼,集中打造群众治丧场所。这两个现代化的殡仪馆,既满足群众治丧需求,也适应现代文明祭扫方式。殡仪馆内的告别厅、守灵间,配备的鲜花、灯饰、电子香炉替代了传统的烟雾缭绕、纸钱翻飞,营造了文明祭扫氛围。这种温馨深情的怀念氛围改变了传统的阴森恐怖气氛,有利于引导群众思考生命的意义、殡葬活动的内涵,自愿选择文明健康的殡葬方式。

   阳光殡葬”伤心事暖心办

  我市加强“阳光殡葬”建设,规范殡葬服务收费项目。市民政局积极引导群众理性消费,扼制群众盲目攀比高消费的思想;加大对殡葬服务单位的管理,严管控制殡葬服务单位创收利润的欲望,使其自觉摆平经营创收与公益使命的天平。

  市民政局和市发改委合作,开展殡葬收费服务联合调研,逐条审查收费项目,对明显不合理、不合规的坚决调整,对有高收费嫌疑的进行整治,坚决杜绝天价殡葬用品流入市场,不给服务对象有钱任性的机会。各殡葬服务单位全面推进阳光服务,做到价格上墙、公开透明。

  政府发挥兜底作用,引导文明节俭的殡葬价值导向。2018年1月1日起,我市调整殡葬惠民政策,下发《关于免除全市城乡群众殡葬基本服务费用的通知》,每人一次最多减免1300元,建立起适度普惠型惠民制度。2019年4月1日起,我市又出台《生态安葬奖补办法》,对生态安葬者奖补每例2000元。

  从保障困难群体,到覆盖城乡全体,再到奖补生态节地,我市以殡葬惠民政策为“魔术棒”,将文明、节俭、生态的现代理念,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广大群众,引导大家树立“行孝须尽早”的理念,把对长辈的孝心体现在日常关爱,在殡葬活动中强化精神纪念、文明告别。

   破解“散埋乱葬”困局

  加强政府规划,加快规范城乡公益性公墓。以往,我市农村墓地“散埋乱葬”现象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规范,无人管理。解决不让乱埋的办法,就是有合法的地方可埋。市民政局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加强规划引领,合理布局发展空间,先后出台了《关于太原市公墓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太原市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建设规划(2021—2025年)》,到“十四五”末,全市实现公益性安放(葬)设施乡镇、农村全覆盖,建成14个县区级公益性骨灰堂(公墓)、22个乡镇级公益性骨灰堂(公墓)。

  在新规划的科学引领下,我市第一个城市公益性公墓——牛驼寨公墓项目列入政府规划,项目占地1572.12亩,预投资4.1亿元,其配套骨灰堂已于2018年清明节正式投入使用,1500余个树葬墓搬迁工作也全面完成,公墓发展逐步进入正轨。

  清徐县抓住综改示范区调整、政府集中迁坟的契机,整体规划殡葬基础设施布局,目前公益性公墓边建边迁,完成集中迁坟2920例。其他区县也按照《规划》,开始进行规范,迈出农村墓地由散到整、由乱到治的重要一步。

   推动火化区扩大政策落地

  虽然我市在2013年就将六城区全域、三县一市政府所在地列为火化区,但由于这些区域内村改居后,居民仍然保留了原来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对于丧葬活动一时很难接受火葬。加之村改居后,一些偏远社区仍然存有土地,亲人去世后,多数会选择到集体墓地土葬。

  而解决“散埋乱葬”的一个捷径,就是要减少土葬数量。为此,市民政局加强对农村公益性公墓的管理,现有公墓主要处理历史安葬墓穴的集中回迁,不再接受新去世人口的安葬。同时,各县区积极探索出台地方性奖补政策,鼓励村民选择火葬方式。小店区对辖区非农业户口居民去世后选择火葬的,每例奖补2000元。如果骨灰安葬选择节地生态葬式的,再奖补2000元,以此激励群众逐步接受现代殡葬方式,推动火化区扩大政策落地。

  从2018年开始,市民政局先后开展了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违规私建“住宅式”墓地等问题的专项摸排整治,集中摸排出一批硬化大墓、活人墓,并对相关问题开展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