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黑道人士”敲诈电话不上当

26.01.2015  11:40
 

市民刘先生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黑道人士”,受雇于人,要“修理”一下刘先生,让刘先生消财免灾。警方提示:市民在接到此类恐吓诈骗电话时,一定要保持镇静,不要慌张,要认真分辨真伪,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

刘先生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打电话的是一名操外地口音的男子,对方上来就问:“你是刘××吗?”刘先生称是,对方嚷道:“知道你摊上啥事儿了吗?”刘先生不解,反问对方来历,有什么事情。该男子称:“我是‘道儿’上的,有人花钱要你一条腿,你的情况我们都清楚,最好老实一点。

刘先生倒抽口冷气,思索了一阵,自己并没有在社会上得罪什么人。此时,对方在电话里一个劲儿地吹嘘他是多么心狠手辣。刘先生就此问道:“那你到底怎么个意思?”对方这才表明来意:“我们办事儿讲究,也不想为难你,你考虑考虑,花点钱把事儿整利索了。”刘先生一听就明白了,敢情是要讹钱啊,直接把电话挂了。

事后,刘先生向辖区派出所民警询问此事。民警听后表示,这属于典型的“恐吓式”电信诈骗,不要相信。

像类似刘先生遇到的“恐吓式诈骗”共有4种方式:一是伪装成“黑社会”、“仇家”、“债主”等角色,打着受害人的亲属被绑架、被拘禁的“旗号”,勒令受害人向指定的银行户头转账汇款。二是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政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包裹内藏有违禁物品”、“法院开庭传票”等手段,让受害人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向所谓的“安全账户”转账汇款。三是假借医疗机构之名,以受害人亲友“生命垂危”等为幌子,利用受害人关心急切的心理,向犯罪分子的账户转账汇款。四是诈骗分子通常以“黑社会”为名,利用群众害怕“惹事”的心理,对受害人及其家人进行人身安全威胁,以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诈骗分子主要通过各种不法渠道获取侵害对象的家庭信息,利用普通人怕事、愿破财免灾的心理进行敲诈。一些心理素质较差但却有一定经济实力、社会关系较多、与他人有矛盾纠纷的人,极易因此上当受骗。

警方提示:市民在接到此类恐吓诈骗电话时,一定要保持镇静,不要慌张,要认真分辨真伪,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同时,不要轻易透露自身以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2022年8月政府采购意向
为便于供应商及时了解政府采购信息,法院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机关2022年8月政府采购意向
为便于供应商及时了解政府采购信息,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