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加强“白色污染”治理的新途径

15.05.2015  12:02
      地膜覆盖技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太原市引进推广,较好地解决了半干旱地区十年九旱春播困难,广大农民群众逐步认识到地膜覆盖的优势,加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市财政对地膜覆盖技术给予了大力支持,到2000年全市推广应用此技术的面积达到13.5万亩(675吨地膜用量)。从2000年后市财政不再进行补贴,全市地膜覆盖面积基本稳定在15万亩(地膜用量在750吨左右),2010年后随着部、省旱作农业技术项目和粮油高产创建项目在我市的展开,加快了地膜覆盖技术应用,到2014年全市推广应用面积达35万亩,地膜用量达1750万吨,为全市的粮食高产稳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具体情况见下表: 地膜使用情况表  
年份 使用面积 (万亩) 0.008mm地膜 用量(吨) 0.005mm地膜 用量(吨)
2000年 13.5 675 405
2001-2009 15 750 450
2010-2014 35 1750 1050
虽然农用地膜 覆盖栽培技术在农业增产增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随着用量的不断增大,农用塑料残膜清理回收十分困难,土壤中塑料农用地膜的残留量逐年增加,给农业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负面效应,对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被称为“白色污染”,农用地膜污染治理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目前国内农用地膜污染治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办法:一是残膜回收利用,二是应用全降解地膜。目前主要以残膜回收为主,但存在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地膜销售市场不规范,许多农民追求降低成本,使用厚度低于0.008?的超薄地膜,导致回收困难;扶持和鼓励残膜回收的财政投入不足;大部分地区废旧地膜未实现资源化利用,治理长效性差;超薄地膜老化速度快,易破碎,机械作业效率低,人工捡拾难度大;废旧地膜回收渠道不畅,回收利用规模难以有效扩大。       近年来推出的生物降解塑料地膜,更多的是不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地膜,是在通用塑料(PE、PP、PVC等)中通过混入一定比例的具有生物降解性的物质,生物降解塑料性能仍非常有限。特别对各个地区气候条件的差别,生物农用地膜材料的崩解后,部分生物材料降解了,但是塑料部分只是变小了,依然存在土壤里面,对土壤和农业生产安全更加有害。       因此,要结合我市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推动“白色污染”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