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林员老史的作家梦  

17.04.2015  19:37
 

       

      老史其实并不老,今年只有44岁,但山里来林里去的奔波,风雨对他的“眷顾”更多了一些,黝黑的脸庞上方,满是花白的头发。

      老史叫史国胜,是山西省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伏牛山林场一名护林员。自高中毕业踏进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后,史国胜就没再挪过“窝”。他说:“护林防火是我的事业。”其实,令史国胜出名的,可不是他的事业,而是他的副业——写作。

      史国胜酷爱写作,每每走村串户宣传防火知识或调解林农纠纷时,不免要与乡亲们掏掏心窝子,一来二去,发生在林区的抗日战争故事便了然于胸。从听到讲,再到写,史国胜用上千个夜晚“熬”出了50万字长篇小说《羽化》,连载于沁县文联的刊物《沁园春》,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

      熟悉史国胜的乡亲们会偶尔开玩笑叫他“作家”,山西省国有林管理局的干部们也会偶尔向记者介绍:“这位就是我们那个写小说的护林员。”  但老史一直自称“文学爱好者”。他说:“护林防火才是主业。” 

      史国胜工作的地方是半沟管护站,说是管护站,却只是一间30平方米左右的土坯房,这是伏牛山林场每年以1500元的金额向村民租用的。虽然破旧了些,但史国胜还是把它装扮得颇有“家”的感觉——门口挂了红帘子,在窗户外绷了一层塑料布。阳光照进来,屋里暖暖的。

      管护站门口停放着史国胜的“宝马”,一辆红色摩托车。“不算荒山和宜林地的话,我的管护面积是4530亩。”  史国胜说,“爬坡上梁、登高下沟全靠它呢!”

      摩托车也是史国胜回家的唯一交通工具。他的家在沁县县城,爱人在家照顾孩子。虽然管护站离家仅35公里,但他最勤只能半个月回一趟,每次在家时间不能超过两天。就在妻子和孩子的期盼中,这短短的35公里,他往往要走大半天——沿途经过自己的管护区域,不免要在村里和乡亲们闲唠几句,一来是乡里乡亲,有感情;二来也便于了解民情,有助于护林防火。因为不能常回家,史国胜也很内疚,但家人的支持给了他动力,“孩子学习成绩挺好,让我放心。”  他总是乐呵呵地说。

      史国胜说,可不要小瞧耽误回家的这半天时间,和村民接触多了,谁的性格怎么样他几乎摸得差不多。“每个人都有性格,工作时只要找好角度切入,再难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史国胜说,“护林,不仅要做林的工作,还要学会做人的工作。”在林区工作近30年,史国胜悟出了不少道道,常在谈笑间就将林农工作中的“火苗”压下去。

      但史国胜也有不苟言笑的时候。每次读书、写作前他都要洗手、洗脸,以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面对文字。不久前,他参加了长治市文联组织的活动,并作了发言。他说,文学创作一定要以正确的思想为引导,要站在民族的高度看问题,这样的作品才有震撼力。

      老史说,护林防火靠什么?是人民。所以,他创作的小说,就是为了弘扬林区前辈们的精神,激发林区儿女团结奋斗的豪情,共同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如今,老史又投入了新的小说创作中。这部小说将再现1937年至1942年间太岳山林区的抗战硝烟,名为《漳河水东流》。

      文学爱好者老史,又忙碌起来了。(作者:吴兆喆  赵雁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