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重点 把关键 四台矿勇闯安全发展新路

29.09.2014  20:07

抓重点 把关键

四台矿勇闯安全发展新路

同煤集团四台矿紧抓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关键点,依靠管理创新,技术进步,主动调整生产布局,科学治理自然灾害,在矿井日渐萎缩的煤炭赋存和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勇闯安全发展新路。

关键一:治理——水、火、尘

该矿提出“主动治理、超前预防”的工作思路,在全力打造安全质量标准化升级工程的基础上,打响专项整治矿井水患、防火灭火、综合防尘“三大决战”,主动治理矿井自然灾害,释放受影响产能。针对矿井水患严重的实际情况,该矿加大投入,建立起“一主三直”综合排水系统,组建专业探放水队伍,加强矿井涌水量动态监测监控;根据周边火区特点,引进粉煤灰充填技术,对工作面采空区的密闭空间进行充填,并喷洒氯化镁防止煤体自燃,加大采空区灌浆力度,实施井上下防灭火综合治理;建立“系统隔尘、源头降尘、专人管尘、全员防尘”四位一体综合防尘管理体系,完善矿井洒水防尘管路系统,引进新型动压注水泵,由专业钻探队伍按照每隔30米施工一个注水孔、每100米240吨注水量的要求,对综采工作面实施煤体注水,有效改善作业环境。

关键二:布面——肥、中、瘦

随着矿井回采强度加大,矿井产量持续高位运行,盘区回采工作面随之逐年减少,生产盘区衔接调整一直处于频繁阶段,加之地质构造及煤层赋存不稳定,导致矿井采掘衔接紧张。该矿在持续推进开拓、搬家准备、机电“三大会战”,抓好采掘衔接、理顺生产环节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综合考虑矿井煤碳赋存状况、生产工艺条件以及矿井长远发展等多个因素后作出的配采调整,将矿井所有煤层赋存稳定的可布置工作面按可采储量和生产条件划分为60万吨以上、30~60万吨、30万吨以下的“肥、中、瘦”三个大类,并将综采队组按使用采煤装备的可采煤层厚度来调整生产部署,既确保了中厚煤层开采产量和设备搬家的有序接替。又有效解决回采队组操作使用薄、厚煤层不同设备的挡手问题,使薄、厚煤层得到同步回采。在开采设计上,以采面无法通过的地质构造作为盘区分界线,对原有的小盘区进行重新规划整合,将盘区走向长度由原来的800-1000米增大到1500-2000米,提高了资源回收率。科学合理的开采布局使矿井产能保持均衡稳定状态。

关键三:提速——人、机、环

增产增量必须先快速掘进。为此,四台矿把快速掘进提升至战略高度,对各掘进工序衔接、工种配合、工时利用、辅助保障等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影响掘进工效、单进水平、工时利用率因素,根据矿井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在掘进工程中钻探、运料、支护、设备4个方面提速上下功夫,为掘进工作面配备的两套风动探巷钻机和两台轻型防爆胶轮车,拓宽巷道,保证安全掘进、快速运料;改进施工工艺工序,锚索机打眼支护与风动锚头平行作业,并利用顶板支护空隙换杆、移钻进行护帮支护,提高帮网支护速度;严格考核班组设备检修质量,对所有设备的使用与检修做到定人、定机、定岗、定期,将机电设备开机率保持在95%以上,实现了掘进过程中人员、设备、环节的高效融合,为实现快速掘进提供保障。4月份,该矿机掘六队在宽4.3m×高2.7m的半煤岩巷中单孔月进851米,创集团公司同类型巷道月进纪录。

关键四:奋斗——稳、高、升

该矿以“均衡稳定、高产高效、提标升级”为目标,在生产队组间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劳动竞赛。制定台阶加价打包奖励办法,按照产量进尺的数量给予阶梯式加价奖励,产量进尺越高,工资倍数越高,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并对月度高产队组以及刷新日产、班产纪录的班组给予奖励。同时实行生产队组末位淘汰制和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对未完成月度核定生产任务队组,以及工程质量不达标、检修不到位、影响安全生产等行为一律进行责任追究,并在全矿进行通报,形成了队组之间“比安全、比产量”,员工之间“比干劲、比出勤”的良好局面。在此基础上,依托技术部门技术部门指导生产、服务现场的积极作用,攻克各类地质构造。截至目前,综采队组共计过冲刷3条、断层51个、陷落柱6次,在困境中实现稳产高产。1-9月,综采一队完成产量102万吨、综采二队完成产量140万吨,均创出建矿以来最好水平。(刘利铭 洪浪)

来源:同煤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