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扶贫简报》2015年第六期

24.03.2015  12:39

山西省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启示

      整村推进是以扶贫开发重点村为单元,直接瞄准贫困对象,通过科学规划、集中投入,扶持贫困村改变落后面貌的一种扶贫方式。整村推进扶贫方式是创新扶贫机制、实现精准扶贫的最有效的手段。基层干部群众也普遍认为整村推进是瞄准贫困对象、进村入户、群众最能直接享受到的,最受贫困群众欢迎的一种好形式,是整合各部门资源和社会力量最有效的平台,是实现贫困村脱贫致富切实可行的措施。这项工作经过连续几年的推进,积累和呈现出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对我们今后实现精准帮扶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一、经验做法
        (一)高起点规划、全方位推动,县委、政府将整村推进工作纳入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大局统筹协调、综合推进。
      鉴于整村推进下沉到村、扶持到户的特点,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状况。永和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把整村推进工作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从组织上、措施上、资金上和项目上进行全力倾斜,制定了优惠政策,加大了帮扶力度。根据本县的产业布局,结合整村推进村实际,县领导亲自召集村组干部会,贫困户座谈会,村民代表会,征求各方意见,然后经村民代表大会逐一讨论,最后确定规划目标:人均纯收入2013年达到2700元,2014年达到3800元,2015年达到5100元。并实行领导岗位责任制管理,把规划任务分解到每个成员头上,落实到具体时间,包干负责。左权县委、县政府将整村推进工作纳入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统筹考虑,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协调推进,重点扶持贫困村支持产业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做到了“五到位”:一是宣传发动到位。县委县政府将整村推进作为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并列为当年为群众所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公示于众,承诺于民。二是组织领导到位。县、乡两级分别组建了整村推进领导机构,并建立联乡包村制度,层层落实帮扶责任,集中力量抓落实、抓进度、抓质量。三是政企帮扶到位。县直部门和事业单位“结对”帮扶项目村,定目标、定任务、定责任、一帮到底。四是资金投入到位。统筹安排专项扶贫资金、配套资金、各部门资金优先向整村推进村投入。五是管理督查到位。规范操作程序,严格资金管理,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参与督查、县督查组不定期督查、乡镇干部住村督查的督查责任制。全县上下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配合、企业帮扶、群众参与”的整村推进合力。
      闻喜县政府对整村推进工作十分重视,县长和分管副县长多次听取汇报,要求一定要组织好,规划好,实施好这项工程;要求财政、审计、农业、水务、林业等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与配合。成立了由副县长任组长的闻喜县整村推进工作领导组,负责对全县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的组织领导与协调,从而有力地促进了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和顺县将整村推进工作列入全县重点项目。年初有工作目标,每月有计划安排,每月分两次上报县重点项目领导组项目进展情况,每月召开一次县重点项目推进会,县重点项目领导组定时、不定时实地抽查检查项目进展情况。各乡镇也组建领导机构,坚持不懈地狠抓此项工作,特别是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更是层层把关,责任到人,谁出事谁负责,制定严格的领导责任追究制。
      领导重视是实施好整村推进工作的前期和组织保障。吉县、阳高县、岚县的整村推进工作也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项目实施效果明显,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产业推进模式。
      (二)整合社会资源,部门协调配合,把有限资金集中捆绑使用,切实做到推进一村、脱贫一村。
      整村推进项目实施以来,各县把整合部门资金和协调社会资源作为整村推进工作的有效手段,坚持“集中使用、渠道不乱、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用好财政资金,协调社会资源,整合部门资金,发动群众自筹,多渠道增加投入。2011—2014年,我省整村推进资金总额达到20.61亿元。其中整合部门和社会资金达到6.3亿元,占总资金的35%。和顺县围绕整村推进规划目标,县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专门拿出608万元用于整村推进配套,同时整合林业、水利、交通、新农办等部门资金966万余元,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社会事业建设,使贫困面貌焕然一新,贫困农民也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环境,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宁武县细腰村以整村推进为平台,两年来共计投入资金94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芦芽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整合各类涉农资金390万元。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目前,农户至少经营1-2座食用菌和蔬菜大棚;村内道路全部硬化,并安装了路灯;对土房破屋全部进行翻新;建设了村级卫生室;解决了老百姓饮水困难问题;两家宽敞的便民超市满足了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芦芽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模式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人民的收入水平显著增加,村民人均收入从2010年的2230元增长到2014年的6568元,年均增长15%。亢虎虎是细腰村一位普通的老百姓,一家4口,以前,主要靠种植土豆、莜麦、胡麻等粮食为生,2010年的全家收入为5000元。2014年,亢虎虎不愁了,他和亢有付、田翠风共三户种植了一座蔬菜食用菌两用大棚,每户平均年收入达到22000多元,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所欠的债务也还清一部分。亢虎虎满有信心的说:“两年以后我的生活就能达到小康水平了”。河曲县碓臼也村是2011年的整村推进项目村。3年来,该村依托整村推进扶贫项目,积极整合部门项目资金433万元,先后实施了深井工程、街巷硬化、自来水入户、种草养羊、经济林建设以及村庄亮化工程,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村容村貌也发生了明显的改观。全村人均养羊首次突破了5只。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收入达到了5217元。
      (三)注重群众参与,体现群众意愿,最大限度调动农民实施项目积极性,让农户在实施项目中直接受益。
      动员群众参与整村推进,增强村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既是整村推进的工作要求,也是整村推进扶贫目标之一。2014年,全省共有290个村实施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有14.5万人参与实施,涉及农户达到3万户、受益贫困人口达8.9万人。左权县在整村推进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群众参与的原则,实行“三交权、五到户”的民主管理办法:“三交权”就是把项目选择权、资金使用权、效益享受权全部交给群众。“五到户”就是规划设计到户、责任措施到户、资金拨付到户、民主公开到户、目标效益到户。二是群众直接参与工程监督。严格实行“三公开”即项目建设公开、工程进度公开、资金使用公开,增加了项目运作透明度。三是群众直接参与项目实施。属基础设施项目的,由村民组建工程队,按招投标形式承揽工程建设;属到户项目的,由农户自己选择、自主实施,直接受益。四是群众直接参与项目管理。对已建成的灌溉渠系、人畜饮水等公益性工程项目全部实行产权制度改革,以农户有偿使用形式保证工程维修和正常运转。对新垫地、核桃园、养殖项目全部落实到户,以户管理,分户受益。平陆县张店镇风口村曾是远近文明的贫困村,2012年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以来,全村198户农民有170多户参与选择和建设项目,参与项目建设的贫困户达到71%,共种植秋番茄1212亩,人均1.5亩,当年人均收入超过万元,一举摆脱了贫困。
阳曲县北家庄村的养羊项目、和顺县石拐村的肉牛养殖项目、隰县陡坡乡黑桑村的玉露香梨项目、垣曲县王茅镇北河村的浅水莲藕项目都是多次召开村民大会,通过群众推选表决选择的项目,逐渐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项目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培植主导产业,增强发展后劲,使贫困农民有稳定的增收渠道,彻底改变农村贫困面貌。
      培植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是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整村推进项目围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产业发展思路,通过项目扶持有效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产业发展,加快贫困村脱贫致富步伐。阳曲县北家庄村实施了“三羊开泰”绵羊养殖产业项目,即户均三只羊的发展目标,整村推进取得了实际进展,“输血式扶贫”初见成效,截止2014年年底,全村绵羊存栏量达到2000余只,户均三只羊的“三羊开泰”局面已经基本形成,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7891元,实现了整体脱贫。五寨县前所乡前所村整村推进项目以蔬菜种植、经营为主,辖区内有农产品加工企业众多。目前该村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发展到5000亩,年产鲜菜1.25万吨,产值达到1000余万元,年人均增收3225元。和顺县石拐村被确定为整村推进项目村以来,该村因地制宜,结合本村的具体实际,在群众广泛参与的基础上,最终决定实施原养牛园区改建项目和新建高标准百头牛场项目,通过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全村牛存栏535头,年出栏120头,年产值66万元,实现了人均1头牛的目标,光养牛业一项人均纯收入达到3560元。通过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石拐村已迈上了小康村的步伐。繁峙县大营镇老泉头村实施扶贫整村推进蔬菜种植项目,发展种植胡萝卜700亩。通过与蔬菜批发商开展定单种植,形成稳定的销售市场。全村有60%的贫困人口受益,人均增收3940元,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的。
      榆社县关元则村、垣曲县王茅镇北河村、神池县段笏村、大宁县太仙村都通过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培植了主导产业,使贫困农民有了稳定的增收渠道,彻底改变了农村贫困落后面貌。
      (五)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避免了贫困户单打独斗,规避了市场风险,使贫困农民有稳定的增收渠道。
      繁峙县大营镇老泉村着眼于做大做强农业经济,依托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为契机借助外力求发展,积极走出去,内联外引,通过各种渠道先后引进了适合当地农业先进技术,组建了涌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了以种植红萝卜为主的“一村一品“的产业项目。通过与蔬菜批发商开展定单种植,形成稳定的销售市场,确保种植农户的经济利益,稳步增收。村民崔新国全家五口人采用合理化种植,科学管理,种植红萝卜30亩,亩产红萝卜11000斤,总收入12.5万元,仅此项收入人均收入25000元。通过示范使村民认识到了通过扶贫整村推进的作用和意义。五寨县前所乡前所村在发展整村推进特色蔬菜种植的同时,大力发展蔬菜加工业,鼓励兴办龙头企业。全村现有蔬菜脱水、加工、贮运龙头企业3家,冷库、保鲜库2座,年加工能力近万吨,产值3000万元,绿源蔬菜有限公司和富民蔬菜有限公司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为蔬菜种植扩宽销路,增加农民收入。根据蔬菜产业发展的需要,前所村办起了绿丰、增富、晋号和顺农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紧紧围绕蔬菜产业,积极为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绿丰合作社规模由初成立时的20名社员、300亩种植基地、10万元投资,发展到现在50名社员、50万元投资,与500户村民联合建成的2200亩种植基地,带动形成了1万亩连片蔬菜种植园区,使全乡乃至全县蔬菜产业走上了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仅2011年合作社实现总收入260万元,盈余135万元。其中,向社员返还110万元,占到总盈余的88%,社员人均收入比当地农民人均收入高出33%。绿丰合作社正在引导农民走上集群化和规模化发展道路。
      (六)通过干部包村增收,有力推动了整村推进村脱贫致富步伐。
      领导干部包村是我省促进贫困地区群众增收的重大举措。贫困村以整村推进为平台,通过领导干部包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吉县辛村是少数民族聚居村,也是省民委包村点。2012年被确定为整村推进村后,省民委领导多次到辛村调研指导,访民情、知民事、解民难,帮助回民群众制定发展规划,协调筹集扶持资金,解决具体疑难问题,帮助协调县级部门整合配套项目,确保了各项扶持措施的高效落实,促进了辛村的快速脱贫致富。广灵县南村镇张家洼村是大同市纪检委领导在干部下乡驻村活动中包扶点,包村领导先后9次亲自驻村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群众生活,体会基层难处,体察群众困难,共商发展大计,研究制定了张家洼村的五年发展规划,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该村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通过实施整村推进,该村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极大地变化,农民经济收入成倍增加,该村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190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82元,较2010年增加1692元,增长142.1%;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00元,较2012年增加418元,增长14.5%;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超过了4000元。
      二、工作启示
      实践证明,整村推进是实现精准帮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扶贫方式,是帮助贫困群众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对今后扶贫工作进一步创新机制,加强管理,探讨推进模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整村推进应尽量与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培训和扶贫小额贷款富民工程等扶贫措施结合起来,尽可能将各类资金和任务向整村推进项目村倾斜,增强扶贫投入的聚合效应,发挥扶贫资源的综合效益。
      2、要进一步强化部门资金整合。要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领,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积极统筹部门资金、项目等资源,集中投入整村推进村, 形成各级各部门共演整村推进大合唱的局面,做到推进一批,脱贫一批。
      3、整村推进项目必须坚持“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充分考虑到解决制约当地生产发展的瓶颈,选择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实现重点突破。
      4、整村推进项目必须动员群众广泛参与,鼓励群众积极参与选择项目、主动投资、自觉监督,增强村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
      5、整村推进项目必须体现精准扶贫原则。对整村推进项目村识别出的贫困户要重点倾斜,制定分类补贴标准,区别对待,做到精准规划、精准扶持、精准管理。

 

责任编辑:刘振刚    审核:曹利勇    审定:曹利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