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莫忘因地制宜

21.03.2016  12:03

    上周,省农业厅发布消息称,我省将选择榆次区、天镇县等七地展开职业农民精准培育试点。这是我省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具体行动,值得关注。

  消息称,榆次区、天镇县将围绕蔬菜产业,岢岚县将围绕羊产业,平顺县将围绕中药材产业,隰县将围绕梨产业,临猗县将围绕苹果产业,神池县将围绕杂粮产业开展精准培育试点,以提升行业劳动者素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升产业品牌和影响力。

  从中可以看出,在开展职业农民精准培育试点的工作中,有关部门非常注意根据各地不同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对农民进行专项培训,这样的培训针对性强,避免了一刀切。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脱贫攻坚”也成为代表们发言提到较多的热词。

  对山西而言,打赢扶贫攻坚之战已在全省上下达成共识。省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提出,今年要确保完成50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山西省2016年扶贫开发工作要点》已于近日印发,其他相关部门也已开始行动。

  在山西,打赢这场攻坚战面对的是两个环境,一是全省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各个地区间甚至是村庄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的自然条件;二是,不同的地方,自然与人文环境也不同。这些都决定了不同的地方所适合发展的产业也不尽相同。而这也决定了在扶贫攻坚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因地制宜,不可期望一味药能够治百病。

  要做到因地制宜,就会让适合养牛羊的地方养牛羊,适合种小麦的地方种小麦,适合种杂粮的地方种杂粮。这样,我们的扶贫攻坚,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中国的消费升级正在进行中,旅游行业的景气度持续向好。这就给一些贫困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贫困的地区不少在山区,虽然不利于工业农业的发展,但是一些自然风光好,而且尚未被人类活动破坏的地方,反而有发展旅游产业的潜质。

  远的看,陵川县的锡崖沟村山大沟深,自古以来沟里人几乎与外界隔绝,俨然是个世外桃源。锡崖沟人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了一条长7.5公里长的“”字形挂壁公路,创造了人间奇迹,成为罕见的人文景观,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近处说,2015年开始,柳林县的军渡村,依托独特的风光,正在打造以旅游业为主、服务业为辅的产业链条,希望通过旅游扶贫,让群众吃旅游饭、发旅游财。这些就是很好的例证。

  要做到因地制宜,就是要走出一条适宜当地发展的扶贫之路,这样才能使政府或者社会资本的投入产生更大的效益。

我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和山西省气象局6月8日18时5太原新闻网
特色民宿有点火 暑期“情怀经济”催热特色民宿
  田园情怀、窑洞情怀、大院情怀……如今,太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