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植树造林高歌猛进

14.03.2016  11:21

 

              ●“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投入资金616亿元,完成造林2252.46万亩
  ●未来五年紧扣“五增”目标,再增营造林2000万亩

   春风送暖,万物复苏,又是植树造林的好时节。眼下,地处晋南的中条林局各大林场,种植管护同步开展,在全省率先拉开“十三五”林业建设大幕。截至3月10日,该林局已经完成春季造林及抚育1.5万亩,预整地1.3万亩。
  记者从省林业厅获悉,“十三五”期间,我省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继续以“三加三不减”为根本举措,紧扣增绿色、增面积、增蓄积、增效益、增收入“五增”目标,全面提升林业现代化建设水平。目前,省林业厅把“双百”示范工程调整为百万亩精品抚育工程和百万亩灌木林改造工程,划定吕梁山生态脆弱区、环京津冀生态屏障建设区、重要水源地植被恢复区和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区为林业生态建设四个重点推进区域。全省将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林业规划体系、初步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区域特色的城乡绿化体系、初步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较为完善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兴林体系等六大林业体系。预计到2020年,全省可再完成营造林面积2000万亩,推进森林蓄积量提升到1.5亿立方米以上,林业产业年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林业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提高20%。
  今年全省的营造林任务锁定400万亩。其中,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林业生态建设工程集中整合涉林资金,将过去由林业部门一家组织的林业生态工程调整为多部门联合、系统化推进的综合性生态治理工程,安排营造林146万亩,通过生态民生双向拉动,突破脆弱现状,提升生态质量。京津冀生态屏障建设工程依托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建设战略,在太行山中北部地区及晋北晋冀交界区域规划安排造林40万亩,全面构建拱卫京津的生态安澜。重要水源地造林工程将紧紧围绕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等五大流域综合治理,高标准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20万亩。通道绿化工程则在高速公路、国省道及旅游公路沿线两侧,安排造林15万亩,构建绿色发展生态廊道。
  据悉,“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投入资金616亿元,完成造林2252.46万亩。从吕梁太行到同朔沙区,从黄河沿岸到汾河源头,从省直林区到人居周边,营造出一大批规模连片的精品工程,一座座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走出了一条全面提速、稳步增效的林业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