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 居家 灵活——我省妇联探索农村贫困妇女就业创业新模式

17.12.2014  13:23

              男性外出打工,女性在家留守,这几乎是目前许多农村家庭的生活模式。和全国一样,我省妇女农民劳动力已占农业劳动力的60%以上。她们承担着繁重的农活、琐碎的家务,还要照顾老人、抚养孩子,虽然许多人很想致富,但由于离不开家、出不了远门,就业致富的念头只停留在脑海里。而没有经济来源,只靠配偶的收入生活,让农村女性遭受了很多不平等待遇——在家庭地位低下,自身生活和发展得不到保障,甚至成为遭受家庭暴力而不敢言、不能言的重要原因。
  妇女脱贫,事关家庭和社会稳定。帮助妇女脱贫致富、自立自强,我省妇联组织主动承担起这一重要职责,结合全省“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行动计划”,探索走出“就地、居家、灵活”的贫困地区就业创业新方式。
  省妇联主动对贫困地区进行摸底,与有关单位配合,组织女性接受培训,为她们走出家门、找到合适岗位提供机会。目前。全省正在接受岗位技能和岗前就业专业培训的约3万余名贫困劳动力和已实现就业的人群中,女性都占比重较大。以阳曲县9个参与扶贫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的企业来看,可吸纳的6370名劳动力中,绝大多数以就近选择为主。盛禾农业科技公司吸纳了所在泥屯镇周边4个村贫困劳动力98人,其中女性占到66%以上,她们不但能兼顾家庭务农和打理家务,还能实现日工资60元以上的收入。
  朔州市妇联争取了200万政府创业资金,建立了9个女性手工编织基地,办了1000多起培训,培育出一大批能绣、会绣、爱绣的优秀绣娘,手工编织已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产品远销海外,订单不断。参与手工编织的朔州女性有5万余人,人均创收3000多元。贺秀华就是这其中之一,她所在的编织基地和婆家、娘家的距离都不到10分钟车程。她说,不离家就学了手艺、挣了工资,还不耽误照顾孩子、老人,自己干得很安心。
  目前,当地妇联组织加大了对绣娘骨干、编织基地、编织项目负责人的培训,使她们系统掌握了新品种研发、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新知识,推动更多的妇女关注、从事手工艺品制作,希望她们通过居家灵活就业消除贫困、走向富裕。
  技能培训、政策引导、扶持推动。在妇联组织的帮扶下,全省实施的 “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行动计划”中,数千个贫困村的劳动力中,将有越来越多的劳动力,特别是女性劳动力,将以就地就近、适宜灵活的方式实现就业,每年5万名以上实现稳定就业的目标中,女性将占据更多比例。

责任编辑:刘振华    审核:刘振华    审定:张建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