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十台大戏京城展演

15.10.2015  09:26

      10月14日上午,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新闻发布厅,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携我省十台新剧主创团队召开新闻发布会,向首都观众推荐山西优秀新创剧目《最美村官段爱平》《生命如歌》《云水松柏续范亭》《陈廷敬》《红高粱》《红星杨》《太行奶娘》《火花》《于成龙》《吕梁英雄传》。此次展演将持续到11月1日,共演出20多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苏平出席发布会。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英魁为到场的首都各大媒体详细介绍了这十台优秀剧目,并称山西省优秀新创舞台剧进京展演活动将展示一年来山西艺术创作的新成果,旨在弘扬山西源远流长的法治文化、博大精深的廉政文化、光耀千秋的红色文化,宣传山西弊革风清、富民强省新形象,为推进“六大发展”凝聚力量。
        话剧《最美村官段爱平》11日、12日在中央戏剧学院的演出,拉开了本次展演活动的大幕。这部由本报和省话剧院共同出品的新剧,已演出52场,观众逾5万人。
        话剧《生命如歌》是全国19个援疆省份中首部“写援疆、写兵团”的舞台剧作品。着眼于几代兵团人无私奉献的生活经历和因时代变迁而起伏跌宕的心路历程,从屯垦文化和红色文化、太行精神和兵团精神入手,艺术化地阐释了党中央关于新疆和兵团工作的战略思想。音乐剧《火花》展示了近代以来中国人心怀天下、奋勇追梦的心路历程。
        展演中,革命历史题材剧目占有相当比重。舞剧《吕梁英雄传》第一次把马烽、西戎创作的这一经典作品搬上舞台,展现了吕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抵御外侮、捍卫民族尊严的激情故事和英雄群像。晋剧《红高粱》以儿女情长到民族大义的情感升华,展示出民族危亡之际民众血性的喷发与无畏生死的气概。
        此外,儿童剧《红星杨》、歌舞剧《太行奶娘》、北路梆子《云水松柏续范亭》等红色题材作品,都紧密围绕“三个文化”题旨,力求在题材立意、叙事手法、结构布局、人物塑造等方面推陈出新。
        新编历史剧一直是我省艺术创作格局中的重要构成,本次参展剧目中有两部以山西历史文化人物为主人公的新编历史剧,均以清代廉吏入戏,在人物塑造上体现了不同的内涵侧重,彰显了山西博大精深的廉政文化。晋剧《于成龙》表达了主人公“待民要宽,治吏当严”的为官主张,弘扬了“以民为本、勤政清廉”的为官精神,塑造出一个具有突破意义的、廉能并重的廉吏形象。京剧《陈廷敬》则以国法与亲情、人伦与道义的矛盾为着力点,塑造了清代陈廷敬清廉刚正、不阿不惧、坚守原则的鲜明形象。
        参加展演的十台剧目是从全省各级数十部新创剧目中遴选出来的佳作,汇聚话剧、舞剧、音乐剧、歌舞剧、儿童剧、晋剧、京剧、北路梆子8个艺术品种,较好体现了全省各级艺术院团的不同风格和不同特色。展演单位既包括山西省话剧院、晋剧院、京剧院、歌舞剧院和太原市实验晋剧院这些积淀深厚的艺术表演团体,又有山西戏剧职业学院这样集教学传承与创作生产于一体的艺术院校,还有左权开花调艺术团、吕梁市民间艺术团、忻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北路梆子艺术团这些勇于自强、不懈拼搏的县级和民营艺术表演团体,展现了全省各级、各类艺术生产单位的文化自觉与职责担当。
        更值得期待的是,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体现出不断探索的艺术追求,注重结合先进的舞台科技手段,调动丰富的艺术想象,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享受。晋剧《红高粱》中,女主角九儿全场“踩跷”应工,以此表现缠足妇女这一社会最底层民众走上抗战道路的勇毅与必然;在音乐形式上,有机吸收了祁太秧歌、伞头秧歌等山西民间音乐元素,使唱腔更丰富新颖、地域特色更加明显;在舞台呈现上,使用LED背景、三维虚拟影像技术丰富了舞台表现,达到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晋剧艺术的完美结合,为剧目增添了新颖时尚的现代特色,更加符合当代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的审美需求。儿童剧《红星杨》采用了时空穿越的方法,借鉴戏曲、音乐剧、舞剧等艺术形式,吸收山西戏曲、民歌、皮影、木偶等传统艺术元素,人偶同台、载歌载舞,保留传统精粹的同时彰显时尚气息,丰富了儿童剧的艺术表现形式。
        本次展演有鲜明的“本团、本地、本土”特色,演出团队全部依靠本土力量,个别主演作为友情演出,培养提高了自有人才。《生命如歌》《太行奶娘》《陈廷敬》等部分剧目的编创人员在会上谈了创作感受,他们认为山西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具有时代特色的民族文化方面负有重要使命。集一批体现山西当代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晋京展演,就是要以积极主动的面貌参与高水准的艺术交流,在更高、更广的层次上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提升山西省艺术创作的格局境界,推动山西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记者 谢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