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文化改革发展成就辉煌

16.11.2015  17:39

近日,本报记者就“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文化建设工作采访了市文化局局长巩海湛。

问:“十二五”我市对文化建设有哪些重大部署,文化建设取得的最显著的成就是什么?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市委、市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全市文化工作高高竖起“全民文化行动”这面旗帜,在全市文化氛围、文化服务、文化惠民、文化体制、文化设施、文化艺术、文化生态、文物保护、文化行业管理等多方面齐头并进,统筹发展,特别是在三个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

一是获得国家级荣誉或项目取得突破。晋中文化工作近三年取得了四个“国字头”的荣誉或项目:2013年,启动“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全国共13个,启动9个);2014年,市文化局获“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称号(全省唯一);2014年,文化部对晋中批准实施了“全国民办文化扶持引导与规范管理”创建项目(全省唯一);2015年5月,获文化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全省唯一)。

二是全民文化行动取得突破。从2013年开始,在全市实施“全民文化行动”,特别是今年7、8、9三个月开展了“全民文化活动季”,使这一行动推向高潮,全市一半以上的群众、所有的文化单位和各种性质的文艺团体全部参与进来,引起了文化部和文化厅的关注,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晋中文化现象。

三是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总投资5.5亿的市图书馆、博物馆已于2014年11月1日破土动工,我市市级场馆建设实现了零的突破。这在我市也是史无前例的!

问:党的十八大鲜明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十二五”期间,我市的文化工作有何新突破呢?

答:我市于2013年全面实施“全民文化行动”,纲领为“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共建共享”,行动目标为“全民参与文化、全民享受文化、在参与中享受、在参与中升华”。

一是全民文化行动覆盖全市各个角落。2014年,市县全年共组织各类活动1800余场,累计参演人数30余万人次,观看人数达到200余万人次,今年的“全民文化活动季”系列活动十大类187项,安排演出活动2285场、展览1010天次,做到了“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演出,人人都参与,无处不欢乐”。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市民大讲堂”活动、“晋中书画讲堂”活动等提升了全市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中国梦、万家情”文艺轻骑兵下基层惠民演出活动等深入全市100多个农村、社区、企业、部队、学校等,去年演出143场,参与演出人员5000人次,观众达10余万人。

二是涌现出一批文艺精品。新编晋剧《王家大院》、我市首部情景减压话剧《兴隆门客栈》等重点创作剧目引领了全市文艺创作新方向。凤台小戏《县长遛牛》、花戏歌舞剧《太行奶娘》等纷获大奖,全市文艺创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三是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又有新成果。我市深入挖掘整理非遗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资料档案、规范使用保护资金、重点编排18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著、组织开展系列非遗项目展演展示活动等,目前全市有国家级项目19项,省级75项,市级193项,国家级传承人12人,省级传承人105人,市级传承人225人。

问:晋中是文物大市,在文物保护方面有何重点举措?

答:“十二五”期间,我市科学编制了文物保护规划和设计方案。编制完成平遥南政隆福寺、太谷孔家大院等12处国保单位保护规划大纲,太谷无边寺、安禅寺等14处国保单位的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完成并上报,编制完成了平遥城墙、惠济桥等6处国保单位修缮设计方案和祁县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等10个馆藏文物保护修复方案。启动实施了祁县乔家大院、渠家大院、寿阳松罗院等10余处重点文物修缮工程,开展了祁县洪福寺、榆社郝北寿圣寺等14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程和平遥城墙保护、双林寺彩塑壁画数字化勘查记录工作。

从2012年始我市开展了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开展系统外收藏单位藏品认定工作,认定35家单位的4108套(16679件)藏品为文物;采集系统内收藏单位藏品数据4647条98181件,数据量位列全省第一。

问:在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和全市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方面,我市完成情况如何?

答:“十二五”期间,我市完成了1694个村广播电视覆盖,占到1495个任务村数的113%,超额完成“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在2014年全面启动实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广播电视卫星“户户通”提质工程,2014年完成35502户户通任务,占到年度任务的118%。2015年10月底,已完成户户通设备安装开通22047套,占年度任务的73%。

我市圆满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任务。2014年全市完成农村电影公益放映33251场,农村观影人数达249万人次,超出年度任务215场。2014年9月正式启动农村寄宿制学校优秀电影放映工作,9月至11月3个月放映电影396场。

问:“十二五”期间,我市在新闻出版和版权方面有何新成果?

答:“十二五”期间,我市新闻出版业和印刷业均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我市印刷企业实现总产值5.9亿元,从业人员为3229人,利润总额达到3525.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7%。全市有出版物经营单位229家,印刷企业218家,打字复印店347家,报纸2家,实现产值达到11.63亿元,同比增幅19.4%。

农家书屋工程是新闻出版系统的一号工程。我市农家书屋于2012年实现全市2750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其中市县两级共投入配套资金1506.8万元,自筹资金786.72万元。

问:“十二五”期间,全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工作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效?

答:一是组建了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大队,理顺了文化执法体制,健全了文化执法制度。对网吧的转型升级进行了有益探索。二是严把广播电视频道频率、制作播出、安全传输关口,持续开展非法销售安装使用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整治行动。三是集中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大力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积极推进农家书屋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步伐。四是层层落实文物保护责任,建立健全文物保护队伍,规范安防技防监管流程,依法开展文物执法督查,严厉打击文物违法犯罪行为。

问:“十三五”将如何推动文化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答:“十三五”,我市将紧紧围绕“全民文化行动”的建设战略,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立健全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完善各级各类文化设施,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推动文化产业、新闻出版产业成为全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增强广播电视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实施数字化电影放映工程;文化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经营秩序更加规范。(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