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优雅地老去——晋城市群众艺术馆记
黄河新闻网晋城讯(记者 杨丽丽 宋岳廷 闫星艺) 就算没有倾国倾城的美貌,也要有摧毁一座城的骄傲。上期节目,本网专题报道了晋城市老年大学里退休老干部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讲述了他们老当益壮、洒脱豪迈的追梦人生。今天,记者将带您去认识社会上的另外一群“草根”老人,看看他们又是怎样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的?
虽已是初冬时节,天气冷冽,但是在凤西、七星、文体宫等各大广场上,每天下午三点,一群老人都会准时出现。她们像是在坚守着一份承诺般地按时相聚,踩踏着欢快的节拍,扭动着曼妙的身姿,与众位老人一起舞起幸福的晚年旋律,她们活跃的身影已然成为广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王买娥老人便是其中的一员,她今年68岁了,从2009年晋城市广场舞兴起开始,她就从来没有间断过锻炼。
王买娥:1998年退休以后,我在家闲着无聊,就是每天做做饭、打打麻将、看看电视,觉得很没意思,后来2009年广场舞兴起以后,我就过来学习了,开始学不会,年纪大了学的很慢,别人都学会了自己还不会,自己就暗暗下决心,觉得他们能学会了我也能学会,就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学,他们不学了我还在学,他们不练了我还在练,通过六年的锻炼,现在一般动作自己都能做出来了。
王买娥老人不仅自己学的用功,她还带动了更多的老人参与进来,就这样以一带十,以十带百,广场舞也由起先的二三十人发展到了现在的数百人,广场上、小区里处处都有他们扭动的身躯。老人们跳的起劲,玩的也很开心,还不时地自发组织起参赛队,自己买服装,自己出路费,二三十人一组参加市里的各类演出。2012年,晋城市首届广场舞大赛时,她们编排的节目《老小孩》便在80多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取得了大赛三等奖的好成绩。回忆起排练的艰苦日子,张春容记忆犹新。
张春容:我们那时候排练舞蹈付出了很多,有不上班的,有上班的,等上班的下班回来,还得打上的去排练场,一练就是五个小时,相当辛苦,回到家,我们别说吃饭了,连洗脸的劲都没有了,现在回忆起来,觉得那时候的艰苦锻炼很值得,也很欣慰。
如张春容一样,大众化、平民化的“草根”广场舞让退休的老人们又重新找到了执着努力、艰苦付出的快乐,为他们的精神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他们的退休生活燃起了新的希望。
广场舞作为晋城市群众艺术馆公益文化活动广场项目的主要内容,是晋城市文化惠民的重要举措,自2009年开展以来,得到了群众的啧啧称赞。“公益文化活动广场”这个项目还连续两届荣膺山西省项目类“群星奖”。目前,该馆还开创有合唱、戏曲、模特、国学、古筝、书法、国画等10多个班级,报名人数最多时达到了2000余名。
群众艺术馆艺术总监李露莎:我们实行的是零门槛录用,年龄不受限制,性别不受限制,只要群众愿意来,随时都可以进入我们的培训班学习,我们聘请的都是社会上很有名望的专业教师,我们的课时是每周一至周五,十几个课程任你挑选,进行专业培训。
为了进一步丰富老人的娱乐生活,晋城市群众艺术馆每年还会定期举行“走进艺苑”免费开放公益培训汇报演出,老年人自编自演,演出现场座无虚席。2013年,由该馆组织的太行风合唱团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合唱比赛中还斩获了艺术类最高奖项的作品类“群星奖”,这是迄今为止山西省合唱类唯一获得的国家文化部的最高奖项。该馆还特地针对老年人开展了中老年公益讲座,邀请业界权威老师讲解,老人们每月定期在这里领悟心灵鸡汤,寓教于乐的同时愉悦身心。
无论是老年大学里退休的老干部,还是社会上的“草根”老人,晋城市的老人们个个精神矍铄,情绪饱满,喜笑欢颜。敬老、爱老、尊老的理念已然在晋城生根发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和谐生活正在悄然走近,必将成为创建文明晋城的重要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