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    编史修志  ——《山西省志•林业志》编纂进行时  

18.06.2014  19:13
 

       

          4月28日,《山西省志•林业志》初稿在业内征求意见的同时报省地方志办公室早期介入审核。志稿共10编、58章,总字数110万字,记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07年山西林业30年发展历史。回顾志稿编纂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 领导重视,组织得力

            2008年5月,《山西林业志》编纂工作正式启动。省林业厅高度重视修志工作,成立了编委会和编辑部。编委会主任由厅长亲自挂帅,常务副主任由分管副厅长担任,其他厅领导任副主任,编辑部设在省林业信息中心。为了推动这项工作有序规范开展,我们认真落实省政府“一纳入、五到位”要求,厅里将修志经费纳入年度经费预算,每年安排不少于5万元用于修志工作。厅领导十分关心修志工作。李永林厅长就编纂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分管此项工作的常光明副厅长多次召开协调会,及时解决编纂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各有关处室、单位都把这项工作作为记载历史、服务当代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实践证明,各级领导重视是我们顺利完成编纂任务的根本保证。

          二、提纲先行,群策群力

          万丈高楼平地起。提纲是志书的设计蓝图,一部志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纲目的设置。为此,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借鉴前人。仔细研读第一轮志书的提纲条目,结合实际进行对比分析,从中获得一些启发。二是博采众长。积极吸收、借鉴福建、陕西等省已经出版的同类志书提纲设置的经验和方法,借他山之石,为我所用。三是集思广益。召开由已退休的老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并将提纲草稿报厅领导,请他们提出指导意见。四是权威把关。提纲拟出后,我们在第一时间邀请省地方志方志二室杨志忠、任晓燕二位主任以及其他同志,与编辑部同志一起逐篇逐章对提纲进行审核,提出修改意见。仅志书的提纲,我们就5易其稿,努力做到了精雕细琢、分类科学、体例规范,为志书的编写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得到了省地方志办公室有关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三、众志成城,同心戮力

          开弓没有回头箭。提纲定稿后,我厅立即召开《山西林业志》编纂工作会议。厅领导出席会议并作了动员讲话,传达了省政府《山西省志》第二轮修志工作会议精神,强调要充分认识编纂《山西林业志》的重要意义,印发了《关于成立山西林业志编委会、编辑部的通知》以及山西林业志编写提纲,并将各篇章编写任务落实到各有关单位。要求各承修单位加强领导、确定专人、保障经费,认真负责地抓好这项工作。省地方志方志二室杨志忠、任晓燕二位主任也出席了这次会议,并就志书编写的体例、规范和注意事项作了专题讲座。会议之后,编辑部以及各承修单位积极行动起来,精心谋划,细化工作任务。一是上下一心。为了使这项工作尽快步入正轨,编辑部与承修人员建立了经常联系、及时沟通、共同探讨的工作机制,先统一思想、再想出办法,使工作有序开展。二是老同志担纲。各单位从工作经历、业务水平、文字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大多选择了有丰富经验、工作认真的退休或在岗的老同志承担编写任务。省种苗总站聘请了经验丰富的老干部姚广承担编写任务;厅资源处、省林管局选择长期从事林业工作、文字功底深厚的李晨光同志执笔。三是舍得投入。有的单位为改善工作条件,专门腾出办公室用于修志;有的单位拿出经费补助退休人员,在外出调查、资料收集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四是全员参与。全厅的修志工作,既有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密切配合,又有单位内部科室的通力合作。省造林局、省林业规划院等单位将编写任务分解到各有关科室,营造出一种人人参与、全员编志的良好氛围。

          四、编纂修改,尽心尽力

          进入总纂阶段,编辑部因人员少、非专职、时间紧等困难,专门聘请了李晨光同志任志书副主编,并同编辑部一道编写志书。一些单位的稿件交回晚、质量差、遗漏多,给整个编纂修改带来了一定压力,编辑部及时理清工作思路,按照边审稿、边修改、边核实、边规范的“四边工作法”,快速推进编纂工作。对有疑问的文字,我们一个都不放过,字斟句酌、仔细推敲,查找工具书,力避歧义,把准确的词语、词义留给志书。面对纷繁复杂的数据表格、计量单位,大家无一不是认认真真地核对每一个数字,做到来源正确、录入准确、核对精确。对内容上存在漏缺的,我们又及时查漏补缺,不断完善充实初稿,如“造林绿化”有关章节,仅查阅资料就达30多万字。由于各单位人员编写习惯、修志水平参差不齐,初稿当中有些地方的内容、体例还存在一定问题,我们及时碰头、交换意见,在内容上做到了详略得当、粗细有度,在体例上做到了科学规范、严密整饬。正是有了编辑部同志们夜以继日、尽心尽力的忘我精神,山西林业志初稿才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五、克服困难,不遗余力

          整个志书的时间跨度大,内容涉及广,一定程度上给编写人员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困难。一是资料收集难。没有大量详实的资料来支撑,志书就难以完成,但三十年来时过境迁、斗转星移,一些宝贵的资料、有用的实物早已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中,给资料收集带来了难度。二是数据核实难。翻开志书的每一处角落,都充斥着大量的数据,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字、表格,无一不需要大家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校对,困难确实不小。三是工、修协调难。一手难捂两耳朵,很多修志人员都是兼职的,常常在又要工作和还要编志之间难以协调,往往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工作进度明显受到影响。好在问题、困难出现的时候,也为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指明了方向。编辑部成员、各承修单位毫不气馁,鼓足干劲,认真研究解决措施。有的从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方面的工作总结和专题总结中摘取重要意义信息;有的从档案中收集资料;有的从各处室、各单位的书面报告、专题资料以及机关收发文件中,选取有意义的或能说明问题的资料。对于工、修协调难的问题,有的单位主动给编写人员减轻工作量,适时增加几个帮手,通过一系列的实招、办法,较好地克服了这些困难,以百折不挠的劲头、不遗余力的态度完成了初稿工作。

          六、责任驱使,倾其全力

          修志工作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事,而是一项认识过去、服务现在、开创未来的大事,是可以产生久远社会效益的意义重大的事业。参加本志编撰的人员,无论是编委还是撰稿人,他们都是长期从事林业工作,对林业充满感情的热情工作者,深感编写一部记载林业三十年发展历程的志书意义重大,深感编好一部林业志书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基于这样的认识,他们表现出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在责任驱使下,他们反复校对、仔细推敲、敢于存疑、不断发问,在文字、数字、事例、体例等方面极力求精求细,深怕自己的一时失误酿成大错,贻害后人。高尚的奉献精神、矢志不渝的敬业精神,也是修志人员在编志工作中的真实写照。每位编撰人员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计报酬、不讲代价,有的放弃休息日,牺牲节假日,为一两处存疑加班加点、刨根问底;有的主动挑大梁、做细活,为完成志书阶段性编写工作不辞劳苦。总之,所有编撰人员凭着执着守望的信念、明心淡泊的心态,辛勤耕耘,铁心修志使山西林业志编纂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较好地完成了阶段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