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教学应加强系统性

20.10.2015  17:20


  戏曲教学历经戏班、科班,传承至今,现以学校教学为主体,从重技能谋生存到重素质求发展,进步颇多。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仍有诸多困难:第一,戏曲专业生源少,部分学生文化课基础弱,使学校在招生过程中往往面临专业与文化两难的选择;第二,相比普通学校的学生,戏曲专业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时间较少。

  戏曲教学应既全面又系统

  为尽快提升戏曲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认为,学校的专业课教学和文化教学都要勇于改革,课程设计要系统科学、整体考量。对学生的培养既要重视一技之长,更要着眼可持续发展。以戏曲教育的大中专贯通为例,中专阶段的教学要重基础,讲传承,学生要苦练基本功,教师要合理规划教学内容,整体设计课程;大学阶段的教学,应以中专为基础,加强剧目学习及人物角色的塑造,重点在于对学生整体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目前,戏曲院校的课程一般分为必修课(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选修课(院系选修课、全院选修课)和实习与实践环节三类。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三类课程往往在内容设置上缺少系统的设计与衔接,也缺乏符合院校实际的校本教材。

  以戏曲表演为例,戏曲院校对表演专业学生的考核标准,大多数以剧目传承与舞台表演为主,对公共基础课甚至专业基础课的重视不够,以致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整体素质受到影响。戏曲表演强调规范性和舞台呈现,很多演唱及表演细节也要反复不断地进行教学、练习。现在戏曲院校表演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分行当、讲流派,都是一个教师只教几个学生。练基本功、学剧目、排练、彩排演出是一个系列的教学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或补充内容,也要根据学生的条件量身制定培养计划并设计教学内容。为使必修课、选修课与实习、实践环节能够科学、系统,戏曲院校应该组织教学团队,尝试着围绕剧目教学设计其他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程,并针对戏曲专业学生研发校本教材,围绕中华传统文化开设相关公共课程,把公共基础课教学纳入体系,重视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价值观的养成。

  现今大部分戏曲院校表演专业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保留戏曲原有的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很多学生跟着老师一学就是很多年,探究其原因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教戏与学戏不能一蹴而就,较为固定的教师可以系统地设计个体的培养计划,但这要求教师能戏颇多。一些资历较浅、剧目表演经验积累还不多的教师还无法胜任这种系统教学,因此有必要分年级、分阶段请合适的教师来教。另外,向不同的名家跨流派,甚至跨行当、跨剧种的学习,也是必要和有益的。

  戏曲教学应重方法、讲科学

  《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中提到,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健全戏曲艺术保护传承工作体系、学校教育与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传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笔者认为,戏曲传承与人才培养的基础是戏曲教学,要结合时代特点,重视教学研究。传统的教学模式及传承习惯,重流派、讲师承,虽有其积极意义,但教师间缺少交流与合作,师生间缺少互动与探索,往往制约了教学交流与科研探讨,容易造成课程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相对滞后。所以戏曲人才培养,还需从凝练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方式入手,重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讲究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既要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毕业能立足社会、适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戏曲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科学系统。像戏曲院校的表演教学,先给学生分行当,接着根据行当确定学生的学习剧目,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基础与条件安排老师授课,这些都是为了能因材施教。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还是存在问题,如学生成长过程中身材、嗓音甚至兴趣爱好、性格的变化也会影响其在相应行当的发展,如果不能及时针对这些变化做出调整,很容易耽误学生的发展。再如,现有戏曲院校的年轻教师积累的教学剧目不多,有些戏很适合学生学习但没有老师会。遇到这种情况,学校通常都会想办法让老师去学,学好了再来教学生,但毕竟是现学现卖,也有一定局限。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单一的专业课程毕竟有限。笔者认为,为适应时代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戏曲教学也要打破学校、专业的围墙,鼓励学生跨专业、跨校区、跨学校、跨地区学习。比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戏曲教育发展较快,学生可以到这两个城市学习,京沪之间也可建立跨市学习的机制。同时,院团名家舞台表演经验丰富,学校也应鼓励学生到戏曲院团向名家学习,并制定具体的研习方案。当然,这些跨越式的学习要有相应的检查与考核机制,否则流于形式效果未必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和教学辅助工具也越来越多。但戏曲院校的师生对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还相对滞后,这样不利于相关的实验室及科研工作的开展。其实,关于戏曲相关课程的影像资料有很多,如戏曲表演专业,就有很多名家大师的演出录像,应鼓励学生仔细观赏、认真揣摩。如果学生在课前有预习、了解相关课程内容,那么在课堂学习中就能更好地融入并掌握要领。

  戏曲教学中的每出戏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仅作为一项技能去传承是很遗憾的事情,应将技能学习与文化学习很好地结合,使两者相互促进。现在的戏曲课堂教学,师生教与学的过程都可以全程录像,师生可以根据录像回放检查教与学中的得与失。借助动作捕捉技术,学生表演的动作都能分解展示,将学生表演的分解动作与名家大师的动作进行对比分析,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副院长  黄暾炜)


外交部山西全球推介活动在京举行
  共享转型发展新机遇,共赢开放合作新未来。文化厅
王晨在山西就人大代表工作进行调研时强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