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扶贫——扶贫工作体会

31.10.2014  20:27

山西省统计局2014年扶贫工作队自3月份入岢岚县以来,坚持以转变作风、服务群众为主线,了解民意、掌握民情、倾听民声,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狠抓落实,工作进展顺利,在推动高家会乡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社会稳定等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20余次走村入户,开展宣传、调研、排查、走访和慰问等活动,掌握了高家会乡308户有关家庭、生产生活、经济收入情况,进一步完善了扶贫开发措施,确保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取得了阶段性实效。回顾7个多月的工作,深刻体验了一种辛酸与欣喜并存的复杂心情,也有了几点刻骨铭心的体会与感受。

      一、初到扶贫点不适应困难重重

2014年是山西省统计局在岢岚县扶贫的第二个年头,从一个统计局机关干部,一下子到人生地不熟的岢岚县开展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在思想上与心理上作了充分的调整和准备,但角色转换、环境的反差,生活方式不同,加上语言不通,观念不一致等原因,对我而言,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也是一次严竣考验。面对住点村艰苦的生活环境和落后的基础设施,前进的路显得漫长而又茫然。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依靠群众,坚持群众路线,把自己当做扶贫村的一员,尽早融入角色,牢记职责使命,工作尽量主动些,思考问题尽量全面些,困难估计尽量充分些,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虚心向乡村干部了解工作,尽可能做到多听、多看、多干。扶贫工作队通过实地考察、听取乡、村汇报和座谈,走访群众,听群众的呼声与建议,看群众生产生活状况,详细了解了高家会乡及其所属贫困村的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困难,对今年工作规划进行了座谈交流,认真研究工作思路,制定了具体扶贫工作计划,全面进入工作角色。

二、扶贫成果硕果累累无比欣喜

每次来到岢岚县,扶贫项目的进展程度都有变化。第一次到高家会村,扶贫项目之一的高家会主题公园仅仅是在建设中的初具雏形,随后每次去都有新的进展,从铺地、建设凉亭、围起城墙,种花种树,直到形成了现在的模样:雨后的公园是那么干净,在清新的空气中,村民们坐在凉亭里,看着村里的姑娘们合着音乐在跳着当下最流行的“小苹果”,绿色小树上结着绿油油的果实,地下的花坪里菊花正开的灿烂。

另一个完成的项目是废弃小学改建杂粮加工厂项目,初到高家会村,废弃的学校显得那么荒凉,杂草丛生,房屋摇摇欲坠,这几个月来,经过房屋的修缮、加固、整理,学校的旧房屋日益焕发新颜,窗户安好了,粉刷了内外墙,几所房屋连续起来形成了小厂房,过了几天,小杂粮的机器“进驻”了,经过试运行,生产出了杂粮,高家会乡村民们可以进入参加生产了。又缔造一个脱贫致富、增加就业的好渠道。

4月份统计林大植树活动,统计局干部分三批共计150人开展了植树造林活动,平时坐办公室的机关干部,一个个变成了专业的“绿化人”,手拿铁锹,两人一组,一个挖坑一个种树,烈日烘托着统计人的热情,大家不怕脏不怕累,奋战了五天,植树达2800余株。现在站在山的对面,4月的统计小树苗已经长高了,长大了,变成了绿油油的油松,远望去,一片翠绿景色。绿化林、经济林,改善生态环境,拓宽收入渠道。

膜下滴灌工程项目,初春看到的是挖井、随后井房建成,支管道埋设建设,管子蔓延在整个398亩耕地上,秋天再去的时候,绿油油的红芸豆植被在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恣意的生长着,长势是那么喜人,似乎在向人们呐喊着:“我们喝上水了,千百年来无水浇地,靠天吃饭的历史结束了!”。

一个又一个的项目,就这样在我眼前进行着,我们的扶贫工作也这样前进着,每当完成一个项目,心里都洋溢着一种难以言表的喜悦,甚至当一个项目有了一些进展,都会觉得有很多欣慰,总觉得这次工作没有白做,真的是为老百姓办了实事,那我们扶贫工作队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百姓满意是扶贫工作的宗旨

扶贫工作没有止境,能够走进扶贫队伍是我的荣幸,扶贫工作有苦有累,但更是丰富多彩的,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在机关单位学不到的知识,见到了在办公室遇不到的事情,开阔了眼界,提升了自我。作为一名政府机关人员,能够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在山西扶贫工作的道路上,留下一点自己的足迹,确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也是组织对我的信任。我忙碌并快乐着,在远离城市的乡村安静下来,找准自己的定位,安心做事,作为扶贫工作队的一员,我唯有更努力的去工作,去思考如何才能更好的为岢岚人民服务,寻找最合适的扶贫项目,缔造最大的效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好好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扶贫工作才能真正取得实效。看到百姓脸上绽开的笑容,是我们扶贫工作队最大的快乐!(省统计局贸易处  张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