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小型水利工程变“多龙管水”为“一龙治水”

03.11.2014  10:44

      拍卖、承包、租赁……多种改革形式风生水起,水利工程有了“新管家”;

      撤销乡镇水利站,成立片区水务建设服务中心和服务公司,息烽县水利局“升格”水务局,水利管理体制从“多龙管水”向“一龙治水”升华。

      摸清家底:激发源头活水

      近年来,极端干旱天气频发。群众守着“水缸”却喊渴的表象背后,透视出的是当下水利工程管理权责模糊——“部门管不了、集体管不好、农民管不到”的尴尬现状。

      今年以来,息烽县抢抓全国、全省“示范县”契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步履铿锵。

      “水改”涉及千家万户,发动群众是成功的关键。息烽县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动员群众积极投入到“水改”中来,为“水改”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小水利项目点多面广,搞好调查摸底是基础。息烽以村为单位,围绕蓄水、饮水安全、提灌、引水和小水池五大类水利工程进行调查统计、造册汇总。在此基础上,按照“四弄清一会审”要求对水利工程界定确权,即弄清工程最初修建的方式、工程各阶段维修加固资金投入情况、工程原有受益范围和现有受益范围和工程现有管理模式及运行效果,最后召集村支两委、村民代表、离任村干部等群众代表进行会审并公示。

      经调查摸底和确权登记,全县拟改革水利工程近1.5万处,其中,小水池高达1.3万口。

      明晰权属:改革风生水起

      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息烽小寨坝镇上寨山塘,年久失修、无人管理、填满淤泥,基本丧失蓄水功能,有村民索性在里面种起了庄稼。

      为了打破山塘“有人用没人管”的困局,大寨村在不改变蓄水功能,保证农田灌溉的前提下,将山塘全产权拍卖。村民杨明华以20余万元获得山塘所有权后,对山塘进行清淤、大坝整形、维修加固,还征地扩大山塘面积。直接解决下游32户农户100多亩农田灌溉。“下步打算流转周围土地种葡萄,搞农家乐,发展多种经营。”杨明华说。

      通过推行拍卖、租赁、承包、成立用水合作组织和受益户自管等改革形式,目前息烽完成“水改”14775处,占原改革计划量的99%。全县力争用3至5年时间,从根本上改变工程性缺水和管理性缺水现状。

      健全机构:聚力“一龙治水

      “水利”与“水务”,一字之差,内涵却大不同。

      近期,息烽将整合县水利、城建、环保、城管等部门水资源管理工作职责,成立新的“水务局”。水务局打破了传统体制下多部门利益分割弊端,从水源、供水、排水以及污水处理等涉水事务实现“一龙管水”的全面统筹。

      息烽还重心下移,着力织就基层水务“服务网”。撤消10个乡镇水利站,按照“编制不增、力量集中”原则,组建4个副科级片区水务建设服务中心。承担片区内水资源管理、水利建设、水土保持等职责;成立4个片区水务服务公司,对乡镇集中式水厂、农村规模以上供水工程实行“企业化”管理;成立县水土保持站和水质检测中心,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和农村饮水安全提供保障。

      眼下,息烽已基本建立起以“水务局行政监督管理为重点、片区水务中心为核心、片区水务服务公司为主体、群众用水合作组织为补充”的“四位一体”水务监督管理服务网络体系。息烽县水利局局长卢天伦介绍,息烽还出台“小型水利工程维修管护办法”,从政策、制度上引导产权所有者、管理者和使用者主动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最终实现“协同管水、以水养水”目标。

来源: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