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思路 放大格局——聚焦太原晋中同城化

09.12.2015  09:13

    我国同城化的概念始于2005年。随后,多个省份提出促进省内城市同城化的发展目标并付诸实践。

    同城化,并非简单地把城市边界消除,把城市间的大路修通,其目的是要通过提高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发展的质量,完善的城市功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给人民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发展成果。

    同城效应启示录

    从因地制宜到模式设计

    有专家认为,当前国内同城化大体可简单分为三种模式——

    一种是对区划进行彻底调整,最典型的是巢湖。2011年,巢湖被一分为三,分别并入合肥、芜湖和马鞍山,此举极大地增强了合肥的实力,同时,使合肥、马鞍山和芜湖三市实现无缝对接,增强了皖江城市带整体竞争力;一种是不改变既定格局,同城化的城市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达到通信、医疗等方面的相互交流与协调,福建厦漳泉同城化即属此类;另外一种是大都市区模式,即以某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及和这个核心有着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具有一体化倾向的邻接地域进行组合。

    从交通衔接到规划同城

    广东

    2009年,全国首个跨区域综合规划《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正式出台。六年来,广佛同城化从交通衔接起步,逐步在环境共治和民生社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现已有超过70万广州人住在佛山南海,1262家广州企业在南海设立分支机构并缴税。日前,两地提出要在区域规划共融、区域产业协作、区域环境共治、区域交通互联、民生领域互通、文化旅游等方面开展合作。

    江苏

    在江苏省发布的《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中,从教育、医疗、通信等民生方面提出具体设想,南京、镇江、扬州三市之间可相互招生,统筹建设跨界地区幼儿园、中小学;门诊、急诊病历“一本通”定点医院可以双向转诊;构建三市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实行鲜活农产品运输全程免费;联合推出公园卡、博物馆参观卡、图书馆借书卡等区域“一卡通”;探索建立三市老年人异地养老及优待互享合作机制。

    从近邻共融到远亲合作

    辽宁

    辽宁省沈抚同城化确定“基础设施同建、规划同城、交通同城、户籍同城、环境同治、金融同城、旅游同城、就业同城、教育同城”九项重点工作。目前,大部分已落在实处,正在努力实现沈阳、抚顺的户籍同城化。

    大多数同城化的城市都是比邻而居,但也有特例。

    四川

    高铁的开通,让城市与城市的距离拉近。10月25日,成都市与攀枝花市签署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开启相距700公里的合作大幕。双方首批签约项目中,除钢铁、钒钛外,还有“互联网+智慧城市”、光伏发电、康养中心等。今后,成都、攀枝花在挂号、入院、转院、床位预留等医疗服务上将实现同城化。

    从小马拉车到经济一体

    湖南

    与众多城市一样,同城化之前,湖南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的发展主要是围绕各自的发展战略建立起来的,三市之间是各自为政的行政分割体制,基础设施低效能,同结构、同业生产,争市场,高损耗,工业建设大而不强,人们喻其为“小马拉车”。在提出城市群一体化的目标后,交通规划、产业协同、生态同治等领域的“融城效应”愈发凸显,在中西部地区的整体竞争力明显提升,已经成为湖南在全国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广西

    无独有偶。自2013年12月31日起,北部湾经济区打破行政区划,把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视为一个服务区,实施银行服务收费同城化,取消同一银行内一切以异地为依据而设立实施的差异化收费项目,大大降低了资金流动成本,年让利超过1亿元,惠及1400万居民。小额贷款公司经营区域同城化试点是北部湾经济区金融同城化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据统计,今年1至9月,参与试点工作的小额贷款公司跨区域累计发放贷款9272.5万元,服务县域、“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作用逐步显现。

    从美好设想到实际操作

    山西

    综观各省同城化进程,省社科院专家认为,就目前而言,尚有一些城市同城化实施的效果不甚明显,原因是对同城化的理解过于简单,只重视同城化的美好景象,而缺乏实践的动力。同城化并不是一种时尚,是要看城市间有没有同城化的需求。如果同城化只是地方政府的希望,而没有经济、社会和文化需求,那么同城化注定动力不足。

    针对太原晋中同城化,专家建议,一方面要加快完善一体化的市场机制,必须突破行政壁垒和体制障碍,积极营造有利于推动资本、技术、产权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氛围,形成技术市场、人才市场、生态环保、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同时,要推进政府层面的改革,破除一切影响一体化进程的制度性障碍,加快形成相互协同的管理机制、合作机制、服务机制和推进机制。切实加强各个层面发展规划的有效衔接,努力争取在重要领域取得率先突破。

    太原社科院专家——

    增强协作互通 谋求一体发展

    作为欠发达省份,我省多数城市规模偏小、实力不强,城市产业结构相似,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产业互补与集聚程度亟须加强。

    上世纪90年代,太原、晋中(榆次)同城化伴随着太原都市圈概念提出。历经20年摸索前行,其间呈现出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加快同城化推进步伐?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太原社科院同城化研究专家刘栩博士。

    同城化具备四个特质 规划和产业一体化需突破

    “同城化”简单而言就是城市群发展的一种状态,是指一个城市与另一个或几个相邻的城市,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能够融为一体的发展条件,以相互融合、互动互利,促进共同发展。刘栩解释:“所谓同城化要具备四个特质:经济、产业互补;文化差异不大;社会保障一致;区域发展协调。太原晋中同城化距此仍有很大差距。

    太原与晋中地域相近、往来密切,发展空间存在交集,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并已开始尝试产业转移、交通对接等跨区域的协作互通。“同城化对太原而言,可以把过剩的产能转移出去,产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同步增强软实力,扩大省城在山西、甚至中部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对晋中而言,可以解决该市人才储备不够及金融资本不足等问题。同时,晋中市民可以享受更好的基础配套设施,以及同省城市民相同的教育、医疗等资源。”刘栩说。

    目前,太原晋中同城化在道路网络、公共交通、电视网络及通信网络的互联互通上做了不少工作。但在此过程中,由于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设施的地区分割,社会保障的跨地区接续和保障水平的地区差异等问题较难解决,给两地百姓造成的困扰依然存在。就当下而言,在同城化推进的“深水区”,除“山西科技创新城”项目之外,在规划一体化、产业一体化方面,还未见实质性进展。

    产业同构加剧竞争 需统一布局、协同发展

    同城化推进缓慢必然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对于太原与晋中的同城化,应该是‘行政一体化’为主导、‘产业一体化’为主体、‘社会、生态建设一体化’为目标的路径。但现实存在的问题是,产业同构加剧了城市间的竞争,且同城化的发展也没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刘栩就此进行了深入剖析:

    首先,同城化最大的阻力是产业同构带来的城市竞争问题。太原与晋中一直以来存在产业同构问题。“要有的都有,要没有的都没有,太原与晋中的经济发展难以形成互补发展、合力竞争的新格局,如何能趋同?”而经济竞争就代表着政府的竞争。“这直接关系到两个城市的利益分配。利益无法协调,同城化自然就无法推进。

    此外,在城市规划上太原与晋中如何实现统一发展布局面临着体制约束。同城化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以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协同发展为前提。如果同城化只是由两个城市在空间地域上的相互对接所形成的同城,而不是功能一体化的同城,其作用的发挥是非常有限的。但是,长期以来太原和晋中的城市发展规划基本上都是立足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的,发展方向、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都有很强的自主性,同城化发展的相互协调性相对较弱。

    让两地社会融到一起 同城化紧密度更牢靠

    刘栩通过对国内部分城市同城化发展路径模式的分析,就进一步加快推动太原晋中同城化提出了几点自己的建议——

    一是政策先行,设立协调部门。厦漳泉同城化建立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由厦门市牵头,会同漳州、泉州两市联合组织编制并限期完成厦漳泉大都市区发展总体规划和重要专项规划。三市还联合成立若干专项工作小组,推进联席会议议定事项的落实。

    二是实现两地“产业互补,错位发展”的一体化进程。沈抚同城化发展的结果更多体现于产业的协作发展:一是产业共谋。沈抚两市通过产业分工、互补实现两市基础产业、高新产业、支柱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有效联合。二是商家共招。两市设定统一的招商标准,统一地价,统一招商类型,明确招商门槛,共同举行招商推介会,避免相互压低地价、不顾产业类型的招商行为。

    三是以“社会、生态一体化”为目标,深化同城化发展的社会和生态基础。广佛的同城化进程更多体现为以社会融合推动同城化发展的特色。“让两地的社会融到一起,比单纯依靠经济利益或政治推动,同城化紧密度更牢靠。”刘栩说。

    晋中专家学者——

    优化顶层设计 实现错位共赢

    上世纪90年代,太原晋中同城化伴随着太原都市圈概念被首次提出,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事关两市同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已经有了实质性突破。特别是近几年,随着高校新区、科技创新城的建设,以及“108廊带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城际铁路试验段开工,太原晋中同城化的步伐迈得越来越大。但同城化毕竟是两个城市之间的协同,不可避免会遇到许多矛盾、困难和挑战。那么,如何提速太原晋中同城化、实现1+1>2的效应,就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

    制定可行的“太晋同城化专项发展规划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就山西而言,太原晋中同城化无疑是最广阔的新空间和最强劲的新动力。

    晋中市委讲师团副团长白拴金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关注太晋同城化发展,他认为,同城化关键是思想、思路的同步化,顶层设计的一致性。目前,两地要抓住制定“十三五”规划的良好契机,将太原晋中同城化作为双方优先选择的重大战略,列入各自的“十三五”规划。同时,集中力量,共同协商,寻找“同城化”框架下的“最大公约数”,制定双方认可、切实可行的“同城化专项发展规划”。避免双方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浪费机遇,浪费资源。

    晋中市委党校副教授温艳燕说:“制定‘太晋同城化专项发展规划’,要统筹考虑到两地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之间的衔接,促进高校新区与太原南部区域、晋中北部新城的产城融合,加快科技创新城核心区建设,稳步推进潇河新城建设,逐步实现太原晋中两市空间布局、产业发展一体化。

    组建太晋同城直接对接的管理机构

    同城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两地市民为本。尽管近年来同城化在交通、文化等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一些不彻底、打折扣的同城做法,诸如两地公交卡的不通用、移动电话资费需办“资费叠加包”才能同城等等,仍有不够便民、不够快捷的不足。白拴金说:“这就需要交通、电信、旅游、医疗等相关部门和机构,能从同城化的大局出发,打破部门利益,多顾及市民的需求和期盼,努力形成利民惠民的高质量同城化格局。

    “管理体制和机制的不顺畅是同城化不彻底、不便民的主要根源,最好是能组建一个便于太原晋中直接联系对接的管理机构,有利于集中行政及资源配置权力,同时,还要建立一个导向明晰、内容完备、标准科学且适用于太原晋中同城化发展的干部考核机制,可以更好地避免两地干部不以短期的利益得失计短长、不单纯追求GDP增长的弊端,从而使同城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温艳燕认为。

    赢取“1+1>2”的综合效益

    太原市在产业规模、文化娱乐、医疗教育、高端服务业等领域有明显优势,晋中是一个新兴的地级市,在旅游、现代农业、生态等方面有比较优势。两市发展各有千秋,各具特色。

    白拴金提出,在同城化的道路上,太原晋中应坚持共享发展的理念,在产业布局、政策选择上,加强沟通协调。比如在城市间隔带公共绿地的预留、环保设施的建设等生态空间的保护,都需要两地从区域大局出发,舍弃利益,形成高度共识,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两个城市的优势互补、错位共赢,最大限度利用好这笔同城化红利,赢取“1+1>2”的综合效益。

    采访中,晋中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室冀泓彤老师对太原晋中的同城化发展也有独到的见解:“太晋同城化”不要局限于太原和晋中市城区的范围,应该将太原、晋中,乃至大太原都市圈的辐射范围全部包含进去。比如,以108国道沿线6县(区、市)为支撑,按照“六个一体化”的发展定位,打造中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综合发展廊带——晋中108廊带;借助高校新区的“助推器”作用,形成以大学为主体,以城市为依托,促进高校新区与太原南部区域、晋中北部新城的产城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加快培育区域经济新增长极。

我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和山西省气象局6月8日18时5太原新闻网
特色民宿有点火 暑期“情怀经济”催热特色民宿
  田园情怀、窑洞情怀、大院情怀……如今,太原新闻网
晋中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孙泉接受审查调查
晋中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孙泉涉嫌严重违纪Sxgov.Cn
方方面面全覆盖 山西为跨境电商送出7个大礼包
凡在山西示范区注册、纳税,注册地址在太原综保区,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