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计算器、笔记本效应”巧解拆迁难

16.12.2014  16:24

据新华社电(记者梁晓飞)忻州市用“一个计算器”规范政府行为,维护法律权威,还用“一本笔记本”记录群众诉求,重塑政府信用。依托“计算器、笔记本效应”,这个城市建设长期滞后的欠发达城市,把依法征迁作为干群关系的黏合剂,3年拆迁47万平方米实现零上访。
忻州市是典型的欠发达地区,全市310余万人口中,中心城市常住人口不足30万。长期以来,道路拥挤、发展空间不足、城中村改造滞后、“地级市”沦为“大县城”的尴尬,成为制约当地发展的重要因素。
“欠发达地区‘后发优势’的发挥,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完善。”忻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银培秀说。2012年以来,忻州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填补历史欠账。然而,城市建设绕不开改造拆迁。尤其是不少被拆建筑是临街商铺,也是被拆迁户的重要经济来源,工作难度较大。
“刚入户动员时并不顺利,一听是要拆迁,门都不让进。”忻州市新建路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刘明祥说,2012年以前,忻州市从未有过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对于征迁工作,干部没经验,群众不理解,工作不好做。
“拆迁征地是一项艰巨细致的群众工作。”忻州市市长郑连生说,只要坚持依法办事,在法律框架内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就能破解拆迁难题。
记者注意到,拆迁指挥部的工作人员总是随身拿着两样东西:一个计算器、一本笔记本。计算器按照一个标准算补偿,一把尺子量到底;笔记本记录群众提出的问题,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市、办事不过夜。
匡村村民付刚说,他的老房子每年有2万元房租收入,尽管短期断了财路,但补偿公平合理。今后,政府还要在安置小区规划新市场,后顾之忧也能得到解决。
3年拆迁,忻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征地6700亩,拆迁各类建筑近47万平方米,涉及居民5000余户、商铺2万多家、单位72个。忻府区区长赵志伟说,公平公开,依法办事,是取信于民的基础。如果补偿标准忽高忽低,“尺子”忽紧忽松,必然会引起群众不满,干扰甚至破坏拆迁秩序。
忻州要求“亮牌服务”,把干部行为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城区街道上随处可见补偿公示栏,居民发现问题可直接向市长反映。

“一开始说情的人确实有,我们坚决顶住,依法征迁,慢慢工作顺了,规矩立了,风气好了。”刘明祥说,今年一些村庄现场拆迁时,除了维持交通秩序的交警外,没有出动一名警力。



责任编辑:陈伟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2022年8月政府采购意向
为便于供应商及时了解政府采购信息,法院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机关2022年8月政府采购意向
为便于供应商及时了解政府采购信息,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