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四好农村路”  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大同市交通运输局

16.08.2016  10:37
十二五”以来,大同市交通运输局认真落实“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新要求,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基础保障。 “十二五”以来农村公路发展取得的成效 “十二五”期间,大同市交通运输局按照省交通运输厅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齐心协力推进农村公路的提质增效和科学发展,努力构建“通达、便捷、经济、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实现了农村公路从以建设为主向建管养运协调发展转变。 一是服务“三农”能力全面提升。全市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396.58公里,完成投资17.12亿元;实施农村街巷硬化工程10123.887公里,完成投资17.64亿元。建成县区二级客运站1座,大同汽车客运东站开工建设。全市营运货车达到6.66万辆,物流企业53户。 农村客运车辆281辆,线路191条,1705个建制村通了客车,通达率86.9%。 二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全市完成集中连片农村公路投资9.9亿元,新改建里程670.84公里。其中完成县乡公路改造349.4公里,投资约 5.8 亿元; 村通水泥路247.4公里,投资9198.9万元; 旅游公路24.22公里,投资3898万元;国防公路26.1公里,投资3278万元;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29公里,投资3327万元;危桥改造4座,投资607万元。 三是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成绩突出。全市改造农村公路危桥25 座,实施安保工程686.9 公里。大力开展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加强绿化美化,确保了路面常年整洁、无杂物。严格路政管理,路产路权得到有效保护。加强车辆超限治理工作,全市货运车辆超限超载率始终控制在0.1 %以内。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到“十二五”末,全市县乡公路平均优良率达到77.7 %。

四是质量管理和安全基础更加扎实。“政府监督、专业抽检、群众参与、施工自检”的农村公路质量保证体系全面形成,工程质量稳中有升。强化公路安全管理,扎实推进“平安文明工地”创建活动,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始终保持了较好水平。深入开展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安全生产大检查,推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促进了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的全面落实,全市农村交通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大同“十二五”农村公路发展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坚持:

第一,加强领导,严格责任。五年来,全市把推动农村公路科学发展作为践行“三严三实”的主战场,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科学推进。市政府将农村公路建设列入年度考核目标,每年年初都与各县区政府及相关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并适时召开全市农村公路建设推进会,市政府办公厅还制定下发了《大同市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意见》。各县区政府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倾力打好农村公路建设攻坚战。多数县区每年在财政预算中专项列支一般预算1%的资金用于村道养护,7个县区管理养护人员工资列入财政开支;乡镇政府通过乡镇公路管理站指导、管理乡、村两级公路的日常养护,基本形成了政府主抓、部门主管、社会参与、全民爱路的管养分离、以养促建、以建带养良好局面。

第二,强力推进,认真监管。市交通运输局围绕 “四好农村路”建设,不断加强技术指导,强化养护管理,严格质量监督。局领导班子成员包县区,采取“四不两直”的形式不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局党组定期听取汇报。

——在养护管理中,紧抓重要时段,每年上半年清积雪、查隐患,整路基、修路肩,整边沟、疏涵洞,开展农村公路隐患路段排查和“平安公路”创建活动;下半年重点围绕治理翻浆、处治路面病害、恢复水毁等养护工程,设标志、画标线,治隐患、补路面,建防护、抓路况,安排水泥路面修补工程的“回头看”检查,积极开展农村公路劳动竞赛活动。

——在工程建设中,严格履行项目建设程序,设计审批、施工许可等行政审批事项,统一进入市政务大厅办理,项目招标全程在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进行;公路管理机构、质量监督部门加强巡查检查和重点监管,抓住有效施工时间,倒排工期,不间断督促,不定期检查。

——在公路运营中,积极完善农村公路运输服务网络,淘汰老旧农村客运车辆,全面提升客车性能;强化司乘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农村客运站点基本做到了与新改建农村公路项目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和同步交付使用。

第三,集中攻坚,全面落实。各县区进一步夯实养护管理基础工作,以建养均衡发展为目标,积极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建设,全面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加大养护投入,加强隐患治理,改善路容路貌,养护质量保持了稳中有升。

阳高县养护和建设同步进行,各部门协调配合,早部署、早安排,2015年全市第一家完成了全年建设任务;全县按乡镇划分5个养护中心养护县道,指导养护工程,乡镇公路管理站负责乡村道养护,做到有路必养、日养到户。南郊区充分发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作用,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的公路管养领导组,重大事项由领导组决定。政府办每年组织对全区乡镇进行考核;财政局每年足额拨付养护资金,去年和今年分别达到1000万元以上;发改局对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的立项报建一路绿灯,全区路况质量和通行能力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天镇县交通运输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领导组,负责全县养护管理工作,日常管护工作由三名副所长按地理位置分三片划分担任片长,技术骨干充实养护一线,养护质量与年终考核挂钩,提高管养人员积极性。浑源县克服山区公路里程比重高、基础设施薄弱、养护难度大的困难,以打造文明样板路为突破口,建一条、成一条、文明养护到位一条。同时,以点带面,辐射式管护,与干线连接的县乡道同步实施预防性养护。各县区虽管理模式不同,但形式多样的养护方法使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为建设“四好农村路”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十三五”农村公路发展思路及进展情况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和决战期,市交通运输局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总目标,结合实际,邀请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协助编制完成了大同市“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农村公路建养方面。到2020年,县道达到三级以上标准,二级以上公路占比达到30%;乡道达到双车道四级以上标准,三级以上公路占比达到30%;对有条件的3.5米及以下窄路面村道拓宽改造,村道达到单车道四级以上标准。根据实际条件,加强乡镇之间、建制村之间连通公路的建设,消灭断头路,对“通返不通”的通村水泥路进行大修改造,改变农村公路只通不畅的问题。加强安保工程建设,采取安装警示桩、防撞墩、设立安全标志灯等措施对公路进行治理。对危桥进行改造,提高改造标准,降低安全隐患。具体建设任务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建设未通畅建制村通硬化路7.9公里,新通畅乡村数1个;建设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359.6公里,新通畅乡村数127个。二是对4347公里县乡道进行改造,对2560公里的3.5米及以下窄路面村道拓宽改造,新建430.8公里延伸至自然村的公路。三是对112座危桥进行改造。四是建设607.5公里旅游公路。五是对4765公里公路进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六是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养护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公路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农村客货体系发展方面。新建县级客运站2个,乡镇客运站13个,村级招呼站368个,积极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推进农村物流工程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支持发展农资和农村消费品物流配送中心。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按照省交通运输厅的计划安排和大同市的规划目标,市局重点组织实施了县乡公路改造、窄路基路面拓宽改造、撤并建制村通水泥路、安全生命防护等工程。目前,除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正在前期准备外,其它项目多数已开工建设,进展比较顺利。截至6月底,全市农村公路已开工38项,完成路基103.585公里,完成路面29.57公里,完成投资 9656.67万元,年内可确保完成建设任务。同时,养护管理、公路运输均按既定目标和任务有序推进,为“十三五”“四好农村路”建设的目标顺利实现奠定了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