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日报:托住底补短板 保基本广覆盖 大同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15.05.2015  19:06

  今年5月17日是第二十五个全国助残日,今年助残日重点关注的是孤独症儿童这一群体,主题是:“关注孤独症儿童,走向美好未来”。记者从市残联了解到,近年来,我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推动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市委、市政府对此历来高度重视。我市立足健全和落实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民生托底服务”的保障目标,千方百计通过各种形式帮助残疾人参保,确保城镇残疾职工按规定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贫困残疾人个体户、个体就业残疾人和其他残疾居民参加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2014年我市城镇残疾职工参加社会保险3859人,残疾居民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9309人、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2440人,有9121名城镇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在农村,确保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农合、新农保和最低生活保障。2014年,我市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81480人,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97593人。有15486名农村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为解除残疾人家庭在抚养、赡养、长期看护等方面的困难,我市着力推进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市残联联合10家相关单位全面落实《关于加快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各县(区)还因地制宜,与民政、卫生等部门配合,开展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让更多的残疾人得到及时就近的生活照料,逐步形成可行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截止目前,我市现有残疾人托养机构2个,现有机构托养服务残疾人70人;享受居家托养服务残疾人1850人,其中:2014年实施“阳光家园”托养服务居家托养1300人。
  在推动残疾人就业方面,我市大力整合就业培训资源,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去年全年培训残疾人2250人,其中:城镇职业技能培训650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500人。去年以来,全市积极拓宽残疾人就业门路,通过采取集体从业、按比例安排就业和自谋职业等相结合的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安排残疾人就业640人。在农村残疾人扶贫救助方面,重点加强对农村贫困残疾人务农生产的扶持,积极探索扩大扶贫贴息贷款规模,加强残疾人扶贫基地规范化建设,切实落实各项支农惠农助残政策,扩大残疾人社会救助专项政策措施及我市农村特困残疾人的救助力度。去年全年通过种、养、加等项目带动等多种形式,实际脱贫1204人;建立阳光助残扶贫基地9个,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完成180户的资金配套,受到社会各界和残疾人的好评。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去年市县残联多方筹措资金,开展助残活动,为肢残人捐赠轮椅1000辆,为聋人捐赠助听器100台,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343例,提高了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记者:刘培现)

来源:大同日报2015年5月15日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