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呈现四大亮点

12.08.2015  13:05


  为更全面掌握广东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全省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宏观指导,强化退出机制,提升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整体发展水平,广东省文化厅近期开展了全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考核巡检。此次考核巡检分珠三角和粤东西北两条线路进行,重点为文化部评定的省内11个地级以上市26家国家级产业园区、基地,以及省文化厅评定的24家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同时对9个地级以上市文化部门认定的13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进行抽查调研。总体上看,各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大多运营情况正常,管理规范,发展较好,创业氛围浓厚,不少产业园区基地在广东乃至全国起到领先示范作用,呈现四大亮点: 

   一是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各具特色 。珠三角地区园区、基地以创意设计、工艺美术、艺术品、动漫游戏、数字音乐等产业为主,主营业务现代产业特征突出,体现文化与创意、设计、科技融合发展,如华侨城集团、雅昌文化、佛山创意产业园等。粤东西北地区则更多以文化旅游和工艺品产业为主,如广东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麓湖山文化产业园、广东长城集团等。 

   二是集聚效应好,孵化功能强 。众多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通过创新园区运营模式、加强园区环境建设、搭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等方式,为园区企业提供优良的创业环境、系列的专业服务,如深圳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羊城创意产业园、广东工业设计城等成为在全国起领先示范作用的佼佼者。同时,集聚并培育出一批具有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上市公司,如腾讯、奥飞、漫友、珠江钢琴、广东励丰、广东长城等。 

   三是园区规划建设结合“三旧改造”转型升级 。深圳灵狮、羊城创意产业园、东莞南城艺展中心等均是利用旧厂房改造,通过注入现代元素实现转型升级,建成独具特色的知名文化产业园区。佛山岭南天地则通过活化保护佛山祖庙东华里片区具有典型岭南民居风格的珍贵历史建筑群,让历史与现代元素和谐融汇,既保护了文物古迹、历史风貌,又创造了新的文化产业价值。 

   四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效并显 。据统计,2014年文化部评定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总收入过百亿的有3家,过十亿的有10家,数量规模和产值效益居全国前列。在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各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发挥自身优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深圳华侨城连续举办十届社区文化节,打造了一条游客与居民共享的文化“生态链”。珠江钢琴通过积极参与社会音乐教育活动普及钢琴教育,为提升国民素质、振兴民族文化产业发挥积极的作用。佛山民间艺术社则以传统岭南民间艺术传承保护、生产经营、艺术交流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政府外事活动和民间组织的传统节日活动,深受群众喜爱。 

  同时,考核巡检也发现一些存在问题和不足:如部分园区、基地文化内涵缺乏,孵化功能不足、创新能力不强;个别园区建设缓慢、经营落后,园区发展缺乏政策支持等。广东省文化厅将在此次摸查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扶持园区基地发展措施,加强规范管理和引导,强化退出机制,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整体发展水平,推动文化产业实现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来源:文化部网站)


外交部山西全球推介活动在京举行
  共享转型发展新机遇,共赢开放合作新未来。文化厅
王晨在山西就人大代表工作进行调研时强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