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综合治理不良网络信息情况通报

10.03.2016  11:38

 

为切实维护广大电信用户合法权益,保障正常通信秩序,营造晴朗网络空间,2015年,山西省通信管理局组织省内电信运营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治理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等不良网络信息部署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落实责任、综合施策、社会共治”的原则,以抓好基础管理、落实重点整治、强化技术防范、加强宣传引导为重点,持续提升不良网络信息预防和治理水平,扎实开展预防和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电信行业治理不良网络信息主要工作情况

一是夯实基础管理。大力加强电话用户实名制管理,部署各企业为全省全部营业网点配备二代身份证识别设备2万余台,对1.5万个代理代办点全部配发统一标识,明查暗访营业网点1万余个,在工信部连续2次全国暗查中,我省是均未发现违规问题的2个省份之一,全省电话用户实名登记率达到95%,居全国前列。严格网站备案信息管理,集中开展了2个月专项治理,网站备案率保持在99.98%以上,备案网站主体信息准确率达到90%,超过工信部考核指标5个百分点。

二是整顿规范重点电信业务。针对用户使用电信业务中存在的违规出租、违规使用、违规经营、主叫号码传送不规范等问题,突出抓好清理规范,对全省1200多条语音专线、4万多个400用户、商务总机、一号通业务等,从合同条款、资质审核、业务审批、实名认证、主叫号码鉴权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范清理,最大程度挤压不良网络信息生存空间。

三是大力加强技术防范管控力度。通过加强企业系统数据配置管理,建设使用网间国际诈骗电话集中监控系统、虚假号码监控系统、骚扰电话监控系统等技术手段,提高了对诈骗电话及网络改号的发现、核实、监测和拦截能力。联通、移动、电信3家公司共处置发送垃圾短信的手机号码45.6万余个,阻断垃圾短信5933万余条,封堵关闭短信业务端口37个,拦截诈骗及骚扰电话呼叫4.25亿次。

四是积极做好协作配合工作。  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等专项行动19项,协查违法违规网站39个、关闭14个,协助公安机关关停涉案违法电话号码300余个。

五是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引导。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防范通讯信息诈骗宣传活动中,设置行业宣传点200余个,营业厅滚动宣传屏100余块,印发宣传单150余万份,为全省3200万手机用户发送宣传公益短信2次,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宣传30余次,进一步提高公众防范通讯信息诈骗的意识与能力。

二、不良网络信息的主要构成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受理处理的2016年1月份不良网络信息数据分析,垃圾短信息内容排名前三位依次为金融保险业推销(19.8%)、涉嫌欺诈(18.6%)、违法出售票据、证件(17.4%)。骚扰电话内容排名前三位依次为涉嫌欺诈类(57.1%)、零售业推销(16.9%)、响一声就挂(10.9%)。详见下图。

三、不良网络信息的来源

发送垃圾短信的主要来源有3种:一是点到点短信方式发送。通过购买未实名、假实名手机SIM卡进行群发,通常将大量SIM卡插入群发器进行发送;二是端口发送。利用企业客户自己申请的106×××为开头的端口号码方式发送;三是伪基站发送。通过使用特制的假基站设备强制发送垃圾短信,使手机用户脱离运营商网络被动接收,此类情况通常为使用相关设备能够搜取以其为中心、一定半径范围内的手机卡信息,通过伪装成运营商基站,冒用他人手机号码或任何伪造号码强行向用户手机发送诈骗、广告推销等短信息。

经过几年的多方共同努力治理,垃圾短信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然而此消彼长,人们发现骚扰电话多了起来,既有响一声就挂了的吸费电话,也有卖基金、房屋中介、投资理财等各种推销电话,还有看上去像国家机关、司法机关的特服号码或银行客服,甚至还有显示为国外号码的来电,而这中间,隐藏着众多的诈骗电话。

四、违法欺诈类不良网络信息的主要类型

(一)非法欺诈类垃圾短信

经工业和信息化部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对非法欺诈类垃圾短信内容的分析,非法欺诈类垃圾短信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内容涉及非法经营活动。不法分子通过短信等形式发布开户就能上百种游戏、赌博、六合彩网站,以提供内部资料、100%中奖来吸引用户。用户登录该网站后,首先要求注册,以骗取个人信息。其次要求注册者交纳注册费成为会员,成为会员后谎称可以提供内部资料。然后对方又以加入马会、保证金等理由要求再次交费等骗取钱财。

如:亚洲最大网络投资平台已上线,真人百家乐,电子游戏,足球,时时彩等,上百种游戏任您选择,澳门(英格兰赌城)www.004431.com合法持牌。

2.内容涉及中奖类诈骗。不法分子依托热点电视节目,通过短信等形式发布逼真的山寨网站对广大用户实施中奖钓鱼诈骗。用户如果访问这些钓鱼网站,并按照网站提示填写真实信息,将导致个人信息的被盗,或被对方以所得税、保证金、手续费等骗取钱财,进而蒙受经济损失。

如:你已得到【好声音】互动金180000与笔记本1台,详登  hakjjs.cc  查询,兑换码【2668】。

3.股票投资诈骗类短信息。不法分子通过群发短信息的方式,谎称能够提供内幕消息、操盘指导、牛股推荐等服务,承诺稳赚不赔,引诱股市新手转账至虚假交易平台,实施诈骗。

如:请保留此信息:上海证券最新内幕11月23日会员炒作股票为(海南椰岛600238),保证星期一早盘高开拉升5%以上,会员均在11月20日(9:37分)以14.16元介入,新老客户敬请长期跟踪关注,公司官方网站:www.chinazhuyi.com详情请登入查看。

4.含木马链接的诈骗类短信息。不法分子通过群发短信息的方式,以“商品优惠、中奖、红包”等信息引诱用户点击所附链接,进而实施诈骗。

如:【尊敬的小米用户】是该换个苹@果手机的时候了,64G苹@果6今日巨惠【1380元】限23台!货到支付!点击秒购http://t.cn/Ry14zBH

5.冒充房东以换号、银行卡消磁、没空收房租等理由,让用户将房租打到制定的银行卡上。

如:房租还没汇吧,之前给你的卡号失磁了,请汇到这个卡上,工行621226120.2005958906李淑芳

(二)涉嫌诈骗电话主要类型

经工业和信息化部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对骚扰电话内容的分析,涉嫌诈骗电话内容被举报较多的分类为:金融类诈骗(40.7%)、冒充领导类(19.5%)、网购类诈骗(15.8%)。近期常见案例如:

1.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等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

2.医保、社保诈骗。犯罪分子冒充社保、医保中心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医保、社保出现异常,可能被他人冒用、透支,涉嫌洗钱、制贩毒等犯罪,之后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公正调查,便于核查为由,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实施诈骗。

3.机票改签诈骗。犯罪分子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以“航班取消、提供退票、改签服务”为由,诱骗购票人员多次进行汇款操作,实施连环诈骗。

4.重金求子诈骗。犯罪分子谎称愿意出重金求子,引诱受害人上当,之后以诚意金、检查费等各种理由实施诈骗。

5.PS图片实施诈骗。犯罪分子收集公职人员照片,使用电脑合成淫秽图片,并附上收款卡号邮寄给受害人,勒索钱财。

6.“猜猜我是谁”诈骗。犯罪分子获取受害者的电话号码和机主姓名后,打电话给受害者,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根据受害者所述冒充熟人身份,并声称要来看望受害者。随后,编造其被“治安拘留”、“交通肇事”等理由,向受害者借钱,一些受害人没有仔细核实就把钱打入犯罪分子提供的银行卡内。

7.冒充黑社会敲诈类诈骗。犯罪分子先获取事主身份、职业、手机号等资料,拨打电话自称黑社会人员,受人雇佣要加以伤害,但事主可以破财消灾,然后提供账号要求受害人汇款。

8.虚构绑架诈骗。犯罪分子虚构事主亲友被绑架,如要解救人质需立即打款到指定账户并不能报警,否则撕票。当事人往往因情况紧急,不知所措,按照嫌疑人指示将钱款打入账户。

9.虚构手术诈骗。犯罪分子虚构受害人子女或老人突发急病需紧急手术为由,要求事主转账方可治疗。遇此情况,受害人往往心急如焚,按照嫌疑人指示转款。

10.电话欠费诈骗。犯罪分子冒充通信运营企业工作人员,向事主拨打电话或直接播放电脑语音,以其电话欠费为由,要求将欠费资金转到指定账户。

11.退款诈骗。犯罪分子冒充淘宝等公司客服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谎称受害人拍下的货品缺货,需要退款,要求购买者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12.快递签收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快递人员拨打事主电话,称其有快递需要签收但看不清具体地址、姓名,需提供详细信息便于送货上门。随后,快递公司人员将送上物品(假烟或假酒),一旦事主签收后,犯罪分子再拨打电话称其已签收必须付款,否则讨债公司或黑社会将找麻烦。

13.补助、救助、助学金诈骗。犯罪分子冒充民政、残联等单位工作人员,向残疾人员、困难群众、学生家长打电话、发短信,谎称可以领取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要其提供银行卡号,然后以资金到帐查询为由,指令其在自动取款机上进入英文界面操作,将钱转走。

14.提供考题诈骗。犯罪分子针对即将参加考试的考生拨打电话,称能提供考题或答案,不少考生急于求成,事先将好处费的首付款转入指定帐户,后发现被骗。

15.兑换积分诈骗。犯罪分子拨打电话谎称受害人手机积分可以兑换智能手机,如果受害人同意兑换,对方就以补足差价等理由要求先汇款到指定帐户;或者发短信提醒受害人信用卡积分可以兑换现金等,如果受害人按照提供的网址输入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后,银行账户的资金即被转走。

五、不良网络信息的防范提示和举报方式

由于点对点垃圾短信及骚扰电话的智能识别技术的限制和近年来伪基站的侵扰,不良网络信息的传播还难以得到根本杜绝,广大手机用户一定要注意增强对不良网络信息的防范意识,确保合法权益和个人财产不受侵害。手机用户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好不良网络信息的防范:

(一)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1.在消费和活动时,要谨慎留下个人信息。公众在买房、购物消费和参加公益活动时往往会留下手机号码,正是这些个人信息有可能成为不良公司获取客户资料的渠道,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不良网络信息轰炸的烦恼之中,如果能够很好地保护个人信息,受到的不必要骚扰将会大大减少。

2.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手机,选择正规手机售后服务点去维修。不轻易将智能手机交给他人保管和使用,在手机失而复得或维修后应进行必要的专业检测。

3.不随意点击身份可疑的广告、短信、二维码,不要轻易下载和安装网上搜索到的来历不明的APP应用软件。不轻易连接免费和不设密码的WiFi,使用时要看清楚WiFi热点名称。

5.关闭手机中一些可能泄露用户私密信息的服务,比如用户位置定位。长期不上网时应关闭手机的无线连接功能及蓝牙、USB接口等。

6.不把手机当密码记录本,不把身份证号码、地址、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存在手机里。将私密数据加密保存,不轻易发送私密信息或以加密方式发送。

(二)要为自己的手机安装必要的安全防护软件

1.从正规网站下载安装带有骚扰电话拦截功能的,或具有号码识别功能的软件,甄别是官方认证的公司或个人号码,防止上当受骗。

2.为智能手机安装一些从正规网站下载的专业防火墙和防病毒软件,定期查杀病毒并进行软件升级。一旦发现手机流量异常或可疑应用上传隐私数据,应及时求助于正规售后服务商。

(三)谨慎应对陌生电话和短信

不要相信陌生电话和短信。当接到疑似诈骗电话或短信时,尤其是对方要求向指定账户汇款时,不要轻易汇款,可拨打提供服务的相关部门的电话进行核对,绝不能通过短信所提供的电话号码联系确认,或第一时间告知家属商量解决。

手机用户如收到欺诈类垃圾短信或电话可拨打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举报电话010-12321、山西省通信管理局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0351-12300或当地公安部门110进行举报。收到商业类垃圾短信可拨打手机归属运营商客服电话进行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