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各市审计机关积极推进审计全覆盖

07.07.2015  10:55
 

今年以来,山西各市审计机关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推进有深度、有重点、有步骤、有成效的审计覆盖面,现整理汇编各市主要做法和措施,供学习参考。

太原运用数据分析明确重点全覆盖

太原市审计局在安排今年审计项目时,按照审计监督全覆盖工作思路,从市财政局获取所有部门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总预算会计、部门决算等数据,组成数据分析组,进行数据分析,生成审计疑点,明确全覆盖重点。根据被审计单位类型和资金性质,安排资金量大、涉及面广、关系民生应重点关注的行业和部门开展审计。做到对重要一级预算单位每年必审,长远规划和分年度轮审计划相结合,各年度计划在审计内容上相互呼应,把以往年度从未审计过的单位逐步列入年度审计计划,使审计范围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为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出台了财政审计全覆盖、联网审计系统完善方案,在预算执行、社保、扶贫资金、财务收支等审计中,经过数据分析查出了1121人骗保等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全覆盖水平。(太原市审计局)

朔州整合审计资源推进“全覆盖”

针对审计任务重、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朔州市审计局统筹各类审计项目的衔接,根据审计项目特点配置审计力量,着力构建具备查找问题、分析研究、计算机应用、审计管理等能力的审计团队。运用整合分工、上下联动、协调充分、重点攻关的方式,形成人力资源整合、实施过程融合、审计现场配合、审计成果综合“四位一体”的审计工作模式。对于资金量大、审计任务重的项目,打破机关内部业务部门界限,加强横向合作。在行业、系统审计中,加强上下联动,按照上级要求,既配合上级审计机关,又加强对本级和下级审计机关力量调配,高质量完成审计任务。  (朔州市审计局)

忻州安排项目“全覆盖”

忻州市审计局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循序渐进的原则,对管理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市直部门、单位和市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实现“五年一轮审”。每年年初安排17个左右预算执行审计单位,占到市本级一级预算单位的20%。今年安排了对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办公厅2013、2014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安排对市总工会、市气象局等近5年没有审计过的单位安排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在对一级预算单位实现有深度全覆盖的基础上,扩展延伸其管辖的二、三级预算单位,实行审系统与系统审相结合的“一条龙”审计,达到审计一个单位、覆盖一个系统,规范一个行业的效果。                                                                                              (忻州市审计局)

吕梁实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全覆盖

近年来,吕梁市审计局积极探索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全程审计模式,实现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全覆盖。2005年,市政府出台了《国家建设项目审计试行办法》,规定建设项目竣工后,必须经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竣工决算审计。2014年又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项目财政评审和审计监督工作的通知》,明确划分了建设项目财政评审与审计监督的职责权限,进一步明确“审计机关对国家建设项目进行竣工决算审计,并对重点建设项目开展跟踪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未经审计机关竣工决算审计不得办理工程价款最终结算手续”。2014年,共完成政府建设项目审计32项,其中完成竣工决算审计29项,核减金额2178.16万元,核减率13.99%。                                (吕梁市审计局)

晋中实行财政决算审计全覆盖

晋中市审计局自2012年以来,每年上半年加大同级预算执行审计力度,拓展财政审计监督范围,提高同级审覆盖面,实现对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等全覆盖。下半年安排审计力量实现对县级财政决算审计全覆盖。变“两年一次审”变“一年一审全部审”。提高了对财政预决算审计的频率、覆盖面和时效性,有利于及时挽回流失的财政收入。

                                                                                                                                  (晋中市审计局)

阳泉创新审计组织方式全覆盖

阳泉市审计局通过创新审计组织方式,不断推进审计覆盖面。一是实行预算执行审计与专项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有机结合,一次进点完成多个项目,做到一审多“果”,一审多“用”。二是在开展行政事业单位扫盲点审计,涉及宏观经济政策审计任务将分头进点改为统一进点,集中召开了安排部署会,增强了审计的整体性和宏观性。三是统筹调配审计力量,发挥“一盘棋”的整体优势,全市抽调70余人统一编组开展国土资金审计,提升了审计效率和质量。四是购买中介服务,整合社会审计力量开展审计,为实现审计全覆盖提供了基础保障。(阳泉市审计局)

长治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

长治市审计局安排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时,除根据组织部门委托对领导干部进行离任审计外,还对达到一定任职年限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或重点企业领导人员及时向组织部门提出任中审计的建议,力争在任期内对政府组成部门及重点领域、重点岗位的领导干部轮审一遍。防止出现决策责任、执行责任不清的现象,着力解决“上级监督不上、同级监督不了”问题,推进市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长治市审计局)

晋城运用“大数据”支撑全覆盖

晋城市审计局探索运用大数据审计技术,按照“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审计模式,提高审计覆盖面。

在今年预算执行审计中,运用审计数据中心、联网审计系统部署了财政、社保审计分析平台,共完成了各个审计模型的构建与调整,对财政预算批复、收支、结余,国库资金、财政总预算会计等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工作。对120个市级一级预算部门的全部财务电子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发现疑点进行重点突破。对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五险征收、支付数据分析。对市级国有企业审计调查中,将310家企业的海量数据与国内18个行业平均指标进行对标分析,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扩大了审计覆盖面。(晋城市审计局)

临汾信息化推进全覆盖

临汾市审计局通过推进金审工程建设,完善审计管理系统、建设审计数据库、建设信息人才队伍、强化计算机运用等途径,突破人力、财力、物力的“瓶颈”,有效推进审计全覆盖。全市17个县(市、区)已全部完成了金审二期工程,连通了署、省、市、县四级网络,全部成立了信息中心,配备了信息化管理人员,全市通过审计署AO认证考试人员420名,占总人数的81.2%。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课题攻关、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在今年开展的地税系统审计中,编制了一套实用的SQL语句,利用计算机的筛选功能,全面排查“三公经费”支出情况,从中分析重点,精准发力,提高了审计效率。

                                                                                                                                  (临汾市审计局)

运城实现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

今年,运城市审计局从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入手,采取常规审计、单位自查、重点抽查,专项检查四种方式,通过预算执行、财政收支、专项资金、经济责任四轮审计,重点关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严肃性,财政收入的完整性和项目支出的效益性,分层次、有步骤地实现对市本级一级预算单位审计全覆盖。全部一级预算单位都填报了统一数据报表,并按单位建立台账。通过数据分析研究确定审计重点。                                                                          (运城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