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晋城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6.01.2016  08:53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中央和省委要求“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中国共产党晋城市第六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深入分析了我市面临的内外环境和形势,认为我市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既有难得机遇,更有严峻挑战。全市上下必须坚定信心、拼搏进取。全会研究了“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一、客观认识面临形势,科学确定发展思路

  (一)“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十二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五句话”总要求,全面从严治党、刷新吏治,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奋力开创“弊革风清、富民强市”新局面,基本实现了选人用人风清气正,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推进“六大发展”,实施“六权治本”,推动“三个突破”,全面落实“一争三快两率先”战略部署,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

  全市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传统产业加速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一批重大工程如期建成,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以“拓展、改造、提质”为主基调的中心城市建设收到实效,城市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发展空间明显宽松。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全面展开,科技创新、金融振兴、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与中原经济区合作交流加深,政府职能加快转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创业就业势头良好,社会保障水平位居全省前列。特色城镇化建设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乡统筹取得新进展。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指标全面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市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地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全省第一,美丽晋城建设取得新成效。平安晋城建设深入开展,法治晋城建设向纵深推进。“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分析。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不确定因素增多。

  从国内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经济发展进入了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

  从省内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别是2014年9月以来,省委、省政府确定并实施“六大发展”、“三个突破”、煤与非煤“两篇大文章”等战略举措,从严落实“两个责任”,保持“三个高压态势”,推进“六权治本”,为全省加快发展明确了思路、方向和路径,形成了基础、保障和环境。但同时,也面临着政治、经济、民生和生态的“立体型困扰”,面临着破解“资源型经济困局”的重大课题。

  我市同样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在发展机遇方面:一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对新常态和转型发展的认识更加深刻,对改革的要求更为迫切。这对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综改试验区建设,进一步破解我市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极为有利。二是我市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自然景点、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数量多、品质好,气候条件与周边差异明显,是周边居民休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我们有条件以现代旅游业为突破口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三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带来新机遇。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循环经济试点省和生态省试点,特别是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都将为我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四是区域发展战略拓展新空间。国家实施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力度空前,“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经济圈、长江经济带都与我市发展高度关联,特别是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将为我市借势发展、融合发展、开放发展拓展新的空间。五是煤炭产业“六型转变”支撑产业转型。国家“能源革命”及我省煤炭产业“六型转变”,为我市能源产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支撑,为我们大力实施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切实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六是城镇化仍然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城镇化使冶金、建材、建筑、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市场需求较为稳定,同时继续拉动现代物流、设计规划、咨询服务、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在迎接挑战方面:一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传统产业优势弱化,新兴产业发展不足,以煤为主的产业结构仍没有根本改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煤炭产能过剩,价格下跌,全市地方煤矿实际产量还不及产能的一半,综合销售价格却比2011年下降53%。二是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体制机制改革滞后,发展环境不宽松,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投资持续增长压力较大,消费形势不容乐观。三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资源型经济的挤出效应使非煤产业层次较低,企业规模较小且竞争力不强,自主创新与科技研发能力薄弱。四是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仍没有完全摆脱“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和低效率”的经济增长模式,资源环境与发展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五是各种社会矛盾逐步凸显。煤炭企业运行艰难,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还存在诸多遗留问题,房地产和非法集资引发了新的潜在风险,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六是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三次产业中,一产仍然较弱、二产大而不强、三产发展滞后。七是干部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任重道远。一些干部“为官不为”问题还比较突出,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任务艰巨。

  我们必须冷静思考、科学应对,保持足够的战略耐心和发展定力,牢牢抓住新机遇,妥善应对风险挑战,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努力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三)“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新理念,按照省委“五句话”总要求,着力推进“六大发展”,围绕市委“一争三快两率先”战略部署,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统领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中原经济区为主战场强化区域开放合作,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着力发展新兴产业,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抓好脱贫攻坚,加快转型升级、加快城乡统筹、加快建设美丽晋城,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科学发展新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加快法治晋城建设、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坚持党的领导。

  二、明确主要目标任务,践行新的发展理念

  (一)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定“十三五”发展目标任务。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是:

  ——力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推进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稳步增长,确保到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工业化、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益明显上升,煤炭安全、绿色、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新兴产业形成规模,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迈上新台阶。人才强市战略取得新成效,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

  ——力推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就业比较充分,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提高。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城乡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安全生产向稳定好转坚实迈进。

  ——力推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文化发展主要指标、文化事业整体水平、文化产业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本土文化创造力、影响力增强。

  ——力推生态优势明显提升。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能源资源使用效率大幅提高,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能耗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进一步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化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力推改革开放提速提质。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支撑转型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深度融入中原经济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经济圈、“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

  ——力推民主法治建设全面进步。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体制改革基本到位。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突破,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二)坚决贯彻新的发展理念。结合晋城实际,把中央、省委提出的“十三五”发展基本理念落到实处。

  ——创新发展。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全局工作的核心位置,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不断推动经济结构全面转型,努力破解“资源型经济困局”,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协调发展。坚持把协调作为发展的内在要求,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扎实推进“四化同步”,统筹兼顾城市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等,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和平衡性。

  ——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大力推进能源革命,加快构建绿色环保低碳的产业体系、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开放发展。全面融入国家、省对外开放战略和区域发展新格局,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引资和引技引智并重,健全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共享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逐步建立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创造公平、包容、普惠的发展环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城乡区域共同繁荣、全市人民共同富裕。

  ——廉洁和安全发展。坚持把廉洁发展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环节、全领域,营造廉洁发展的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性互动。严守安全发展红线,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我市各方面的安全与稳定。

  三、培育经济发展动力源,着力推进创新发展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和我市资源型经济面临诸多困难的形势下,必须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优化创新资源,激活创新主体,创新体制机制,改善创新环境,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让创新价值充分体现,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一)培育发展动力源。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活力,积极鼓励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实现新旧动力转换。

  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扩大居民消费,引导消费向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拓展消费空间,培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技能培训、现代家政等新的消费热点。创造高效便捷的消费环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物流配送体系。以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为重点,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着力推进旅游消费,维护打造晋城旅游形象品牌。充分发挥晋城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利用“互联网+”平台,将晋城清洁能源、南太行旅游、特色农产品等推向全国。

  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优化投资结构,增加非煤产业特别是战略型新兴产业投资,努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控制好基础性、公益性、竞争性项目的投资比重,确保投资竣工项目成为提升我市经济总量和质量的重要力量。创新投融资方式,积极推广PPP建设模式等,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抢抓产业区域梯度转移机遇,在现代农业、精细化工、煤层气、旅游等方面引进战略资本和大项目,带动新技术新管理,促进新发展。

  发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加快建立和完善外贸综合服务体系,加大外贸进出口软硬件设施建设,建成晋城海关、晋城检验检疫机构,实现兰花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营。稳定传统产品出口,引导龙头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大力推进富有晋城特色的产品、文化、技术和服务出口,努力培育多元化外贸品牌和新的出口增长点。研究探索鼓励中小微企业进出口奖励机制,促进对外贸易多元化。

  (二)构建发展新体系。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主要任务,破解转型升级难题,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以创新组织模式、经营模式、服务模式为切入点,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行业骨干为龙头,探索组建松散型的冶金铸造、机械制造、化工化肥、建材建筑、节能环保、丝麻服装、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旅游文化、新型能源等产业集团,构筑晋城经济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全国煤层气产业总部基地、煤机及煤层气装备制造基地、山西东南部现代物流中心,逐步形成以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为主导,发展新兴接替产业为先导,推动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企业重组,继续深化煤炭基地、电力基地、化工基地、铸造基地建设。煤炭产业要以去产能为重点,以“六型”转变为目标,深入推进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增长转变。大力推进煤炭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煤炭就地转化能力。电力产业要积极争取外送电通道建设,扩大直供电领域和规模。大力发展低热值燃料发电,积极推动光伏发电、风电、垃圾焚烧发电、生物质发电等。化工产业要大力推进“分质分级、能化结合、集成联产”,建成全国现代化新型煤化工基地。瞄准市场需求,发展煤基新材料和煤基新能源。推进晋煤集团北留——周村工业园区化电热一体化项目。铸造产业要立足现有基础,围绕淘汰落后和创新体制,加快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努力形成铸造产业集群,实现“晋城铸造”向“晋城制造”,再向“晋城创造”的转变。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积极扶持市场潜力大、产业基础好、带动作用强的行业,形成以工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为平台,以骨干企业为依托的多元支柱产业,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煤层气产业要以“气化晋城”为引领,大力推进地面煤层气开发与井下瓦斯抽采,实施煤矿瓦斯抽采全覆盖工程。积极探索煤层气综合利用,加快煤层气民用推广、工业燃气气源置换及CNG、LNG等气代油工程建设,大力扶持瓦斯发电。装备制造业要贯彻“中国制造2025”规划,坚持创新驱动、布局优化、两化融合、绿色制造,推动煤机和煤层气机械制造资源整合,实现晋城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全省煤机和煤层气装备制造业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信息技术产业要鼓励以“互联网+”、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支持富士康在我市的发展壮大,加快工业机器人、智能手机、光通讯、光学镜头等产品开发生产,建成全球重要的精密光机电生产基地。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要大力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光伏电池组件,重点培育纳米碳酸钙、单晶硅、功能陶瓷、结构陶瓷、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等做大做强。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健康的麻纱织品、桑蚕丝织品。结合本地党参、柴胡、连翘等中药材资源,建设符合国家GAP要求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推进中药材种植、加工、生产、销售的产业化。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努力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加大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山西东南部现代物流中心和山西著名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把发展壮大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电子商务等高技术服务业,提升服务业与生产制造的融合度。主动对接中原经济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完善物流配送网络,提升现代物流服务功能。积极推进物流信息化和物流技术装备现代化、标准化发展,提高物流智能化水平。优化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重点发展健康、养老、旅游、体育、文化、法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教育培训等生活性服务领域,推动生活消费方式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深度挖掘晋城历史文化底蕴,促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旅游新业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形成“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局面。重点围绕南太行自然风光,结合沁河古堡、炎帝农耕、长平之战、上党戏剧、皇城相府等文化资源,开发有特色的“神奇太行行,晋城古堡游”等旅游线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型市场主体,促进文化资源集聚和合理配置,促进文化与科技、农业、体育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深度融合、具有晋城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不断提升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落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粮食丰收工程。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加大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力度,发展设施农业、节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环保农业。深入推进农产品加工"513"工程,不断延伸产业链,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明确功能定位,推进产业集聚,做大做强畜牧、蚕桑、设施蔬菜、干鲜果、小杂粮、中药材、食用菌、苗木花卉等特色农业优势产业。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助力智能农业升级。培育以电子商务为主要手段的新型流通业态,实现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强化质量监管,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农业改革创新,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土地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形成以家庭承包户为基础,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为骨干,其它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培养一大批有技术、会经营、懂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拓展发展新空间。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

  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实施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工程。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建成太焦高速铁路、高新高速公路、阳济高速公路及主城区到高铁站的快速通道,打造公路、铁路、航空综合交通网络构架。加快推进“”字型大水网建设,抓好水源和管网工程,构建“城乡一体、沁丹互补、上下游调配、河库泉联通”的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推进电网建设,构建以500千伏为支撑,220千伏和110千伏为补充的骨干电力网架。加大配电网建设和老旧设备改造,建设结构合理、调动灵活、运行安全、自动化程度高的智能化电网。积极推进城市宽带网络建设,形成大容量、高速率、光传送、全覆盖的光纤传输网络和无线宽带网络。加快推进输气管网建设,保证输气管线安全。实施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加快晋城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促进大数据广泛深度应用。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大力支持地方企业的网上交易和定制,整合商业仓储服务设施,发展晋城电商配送产业。

  (四)着力推进“三个突破”。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制约我市转型发展的难题和瓶颈,推动科技创新、民营经济和金融振兴“三个突破”。

  加快科技创新。实施“科技引领、创新转型”战略,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加快晋城科技研发基地建设,搭建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等于一体的综合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优化科技资源与创新要素的配置,加快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大力培育中介服务机构,建立科技资源共享与交易云服务平台。围绕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支持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及集成应用,在煤基产业、现代农业、生物医药、新材料、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科技项目。引导和鼓励太原科大晋城分校、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技师学院、科研所以及重点企业科研机构进行科技攻关、成果转让,在引领晋城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作用。加强社会各类创业孵化平台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为创新创业者提供综合服务平台和发展空间。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活力和创造力,充分调动全社会创业激情,把创办民营企业作为大众创业主战场,把创建中小微企业作为大众创业的重要模式,推动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做优做强。打破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类隐形壁垒,建立科技、金融、民营企业对接机制,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优化和改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务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放开民间投资领域,放宽民营企业准入条件。搭建科技服务民营企业平台,鼓励扶持科技中小微企业,推动民营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坚持大小并重、内外并举、多业并兴,实现全市民营经济在三次产业全面推进,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金融振兴。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和创新,努力构建体系健全、竞争有序、运行规范、监管科学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努力推进金融业成为我市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在做大传统金融机构、引进新兴金融机构的同时,要大力支持晋城银行、县市区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的发展壮大,引导其拓展服务空间、创新服务产品,在引领经济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和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社会资本开展各类创业、产业投资,推动更多企业上市和挂牌,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大力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加快巨灾保险等政保合作项目实施。积极建设金融信息共享平台,推动建立民间信贷信用登记制度,将全市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等纳入信用登记体系,引导民间融资健康有序发展。

  四、构筑平衡发展格局,着力推进协调发展

  统筹兼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协调推进区域、城乡、经济与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推动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以交通、产业、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为着力点,推动我市与周边地市的互联互通、协调发展。交通方面要加快打造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产业方面,要把我市打造成全国领先、辐射周边地区的煤层气基地、装备制造基地、旅游休闲目的地,积极引导周边优势资源向我市集聚。社会事业方面,要加大互联互通力度,促进各类资源自由流动、共建共享。

  推动市域内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持高平市在富民强市上先走一步,打造争先发展示范区。支持泽州、阳城、陵川、沁水县因地制宜,建设装备制造、陶瓷、旅游、煤层气等特色产业基地。促进各种要素在市域内自由流动,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低端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推进资源要素向市区、县区、重点镇等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集群效应,提升优势产业的区域竞争力。加大对乡村特色优势产业的帮扶力度,缩小发展差距,形成均衡发展新格局。

  (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以中心城市为龙头,县城为骨干,重点乡镇为依托,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功能优势互补、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新机制。全面落实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政策,建立“以人为本、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强化城镇基本服务功能,特别是要加强公共产品、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扩容提质,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加快城镇棚户区、城乡危房和城中村改造步伐,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

  加快中心城市上档升级。围绕“产城融合、配套优先、宜居宜业、建管并举”的总目标,坚持“拓展、改造、提质”的总原则,统筹兼顾,多管齐下,全力提升中心城市的带动辐射能力。通过打造新外环、新框架,全面推动西北片区、兰花片区、东南片区、金村片区、金匠园区和南村片区的快速发展,形成“六区联动、组团发展”城市建设新格局,同步推进城市功能提升和管理升级,成为集聚人口和产业的重要承载地,成为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

  推进“多规合一”。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空间规划体系,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有效衔接,率先在有条件的地区实现城乡一体化。加快大县城建设,引导生产要素、优势资源、人口向县城集中。支持产业基础好、集聚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重点镇加快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乡镇主动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加快农业人口城镇化步伐。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实施省、市、县美丽宜居示范村“三级联创”活动,在抓好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的同时,择优选择基础较好、自主发展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村,按照“村庄宜居、产业发展、环境清洁、文明和谐、生活富裕”的思路,以城郊城镇化带动型、工矿企业支撑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型、农旅一体乡村旅游型四种类型,着力打造一批富有特色、模式新颖、类型多样的美丽宜居示范村。创新村庄建设与治理模式,建立村民共建共管长效机制,共享幸福家园。

  (三)推动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协调发展。坚持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并重,更加注重围绕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全面抓好就业、社保、居民增收、稳定物价等民生工程和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加快采煤沉陷区治理,抓好脱贫攻坚,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努力做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相互促进、相互协调。

  (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首要任务,继续开展“做文明晋城人、建文明晋城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作为贯穿融入核心价值观的主战场,争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大力弘扬“崇实守信、开放包容、争先创新”的晋城精神,把评选表彰更多“知荣辱讲正气、有责任懂感恩、做好事甘奉献”的晋城好人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深化思想道德内涵,增强全社会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荣誉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学校。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着力构建诚信晋城。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标准化、均等化的要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群众广泛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把文化创意渗透到各行各业、整个社会层面,形成创意经济、创意社会、全民创意,扩大文化消费,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加大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传统文化现代传承与创新。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五)推动军民融合。建立健全军民融合产业深度发展运行体制,鼓励优势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社会资源广泛参与融入大军工配套体系。加快构建国民经济动员新体系。

  五、建设和谐美丽晋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

  以晋城列入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为契机,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以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抓手,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美丽晋城。

  (一)推动低碳发展。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根本要求,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低碳发展路径,开展和实施四大温室气体控制行动和四大低碳城市塑造行动,构建低碳发展能力支撑体系和多元化低碳产业发展格局。

  建立低碳产业体系。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发展低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绿色低碳企业的发展,提高整个经济结构中低碳经济的比重。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节能降耗和技术创新,有序开发煤层气,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落实能源体制改革,形成有效竞争、有序发展的市场机制。

  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引导适度消费,推广使用低碳产品。推广绿色节能建筑,引导低碳住房需求模式。建设低碳交通网络,倡导公共交通优先,鼓励自行车、电动车等绿色出行。将低碳发展理念纳入市县政府的决策和规划。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建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制。

  建设低碳试点示范。按照《晋城市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工业园区、农业示范区、重点企业、城市社区开展低碳试点建设,有效控制电力、煤层气、煤炭、冶金、化工等重点行业碳减排。加快金村低碳新城建设。

  (二)推动循环发展。以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和建设循环型社会为重点,坚持依托优势、特色引领,坚持典型示范与全面部署并进,坚持体制创新和政策突破相结合,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减少单位产出物质消耗,着力打造以煤为基、以煤层气为特色的循环型工业、以农村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为特色的循环型农业、以循环型流通方式为特色的循环型服务业,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和企业、园区、社会各层面的发展,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逐步形成具有晋城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发展重点支撑项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实施建筑、交通和基础设施绿色化,形成循环型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建立完善循环发展的基础制度。建立煤层气开发利用多层面协商机制,创新省市合作的循环经济促进机制、构建先进适用技术供给机制,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指标统计体系和循环经济考核评价制度。

  (三)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强化源头和水源涵养区的生态保护,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重点实施环城生态圈、生态林工程。中心城市建设好北至莒山、南至晋普山、东至丹河、西至玉屏山400平方公里的生态建设,打造“山环水抱、森林围城”的山水格局和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生态格局。各县城和重点镇也要围绕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抓好环城绿化、村镇绿化、道路绿化。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加强煤炭、煤层气开采区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

  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严格执行天然林保护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碳汇蓄积量。严禁移植大树进城。创新产权模式,引导各方面资金投入植树造林。

  加强水生态保护,实施饮用水、跨界水、流域水、城市水“四水同治”以及“兴水增绿”的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战略。以沁河和丹河流域生态修复为龙头,全力推进各类重点河流生态治理。以严格执法和强化监管为保障,促进企业水污染防治主体责任的落实。

  (四)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负责、部门监管、公众监督、企业自律”的环境保护和治理体系。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实行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运行。扩大污染物总量控制范围,将细颗粒物等环境质量指标列入约束性指标。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统筹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建立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健全环境信息公布制度,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实现对环境监管区域“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的监管和治理,推进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五)促进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坚持节约优先,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提升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

  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运用先进技术对开采方法进行改造,提高矿产资源采收率、回采率和综合利用率。积极推广高效节能和清洁生产技术及装备的集成应用,全面控制能耗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深入实施节能技改工程,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提高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标准。严格实行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建设节水型社会。合理制定水价,编制节水规划,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再生水利用工程,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调整建设用地结构,降低工业用地比例,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

  探索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建立有偿使用、预算管理、投融资机制,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节水管理。倡导合理消费,在生产、流通、仓储、消费各环节落实全面节约。深入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推动形成资源节约、环境优化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六)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政策,严格按照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区域主体定位,明确发展方向,细化财政、投资、产业、土地、农业、环境等政策,推动重点开发区域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度。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强化激励性补偿,建立横向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积极申请和建设国家公园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调整优化空间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六、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引擎,着力推进开放发展

  以构建开放型经济为引领,抓住国家推进重大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利机遇,破除自我满足、固步自封意识,确立亲商、爱商、扶商、兴商的开放理念,主动出击,主动作为,努力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全面开放新格局。

  坚持国家战略与自身实际相结合。积极培育对外开放新优势,在参与“一带一路”和对接京津冀、融入环渤海经济圈方面,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力争把晋城打造成为京津冀地区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打造成为山西走向冀鲁豫、长三角和东部发达地区的“金脚”。

  全面深化周边区域合作。充分发挥山西东南门户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中原经济区,深度开展与中原城市群的协作发展,不断探索建立产业、交通、旅游等领域的协调机制,推进与郑州等地的物流供应链协作,打通我市与周边地区乃至更大范围的供需通道,在大宗商品、生产资料、技术管理上实现互流互通、互动互促。继续扩大与省内城市间的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交流,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区域合作机制。扩大与相关地区的交流合作,积极探索承接国内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统筹协调机制。

  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完善基础设施“硬件”,加快晋城海关、商检等功能性开放平台建设,支持条件成熟的地方申请设立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支持开发区和重点加工贸易企业设立保税仓库,推进全方位、立体式对外开放。依托山西(晋城)太行山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打造开放性会展平台,构建多元会展合作交流体系,形成晋城外向型经济新业态。创新制度环境,最大限度放宽投资准入限制,借鉴推广上海自贸区在投资、贸易、金融、服务业开放和事中、事后监管方面的改革试点经验。健全相关制度,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积极构建开放透明的法律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稳定有序的经营环境。

  大力推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推进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的全方位合作。实施精准化招商和主题招商,发挥商会等各类组织的作用,积极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晋城的改革发展。推进与中央、省属企业及国内外500强企业的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战略合作。鼓励煤炭、煤化工、铸造等行业的优势企业“走出去”,到市外开展投资合作。

  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以规范提质为重点,努力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突出、功能互补、绿色生态、区域平衡的开发区和各类工业园区发展格局。重点扶持国家级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推进申报扩区,拓展发展空间,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规范整合各县(市、区)工业园区,积极争取符合条件的园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加大园区管理体制重建力度,按照市场化发展思路,将园区开发、建设、招商、运营、管理和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给市场主体,实行企业化和市场化运作。

  七、建立公共服务机制,着力推进共享发展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努力实现公共服务产品数量质量双提升。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建立用于民生改善政府公共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相协调的新机制,推进公共服务产品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切实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大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体育健身、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努力实现全覆盖。加大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加强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帮扶。积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PPP合作模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项目投资、运营和管理,凡是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最突出的短板是农村贫困人口、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要加强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形成全社会参与支持脱贫攻坚的大扶贫格局。落实“六个精准”扶贫基本方略,努力实现扶贫对象识别精准、扶贫项目安排精准、扶贫资金使用精准、扶贫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因地制宜实施好“五个一批”脱贫攻坚工程,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通过易地搬迁脱贫一批、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通过发展教育脱贫一批、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一批。针对陵川、沁水贫困村相对集中的区域,要加大路、水、电、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基础,改善环境条件,确保两县按期摘掉贫困帽子。泽州、高平、阳城等重点强化就业创业培训力度,推进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增加收入,全面打胜脱贫攻坚战。

  加大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力度。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推进设施提升工程、城市安居工程和环境提质工程,不断加大城市管网、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保障性住房供给能力,稳步提高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和园林绿化水平。着力推进环城生态圈建设,实现生态、游憩、文化和绿道四大体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成省“四大工程”下达目标任务。实施好完善提质工程,加强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设施完善。实施好农民安居工程,完成采煤沉陷治理、地质灾害治理、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实施好环境整治工程,加强乡村垃圾治理和污水处理,加强畜禽粪污治理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加快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施好宜居示范工程,做好省、市、县美丽宜居示范村三级联创工作,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在全省提前实现教育现代化。市域整体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认定,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积极争取适度扩大招生规模和专业设置,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完善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寄宿制学校后勤管理机制。健全学生资助机制,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均等受教育机会,提升特殊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师交流常态化,改善贫困地区教师待遇和工作生活条件,着力解决农村教师结构性短缺和职称结构比例偏低等问题。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落实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教育教学改革和办学模式改革。完善教育督导机制。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继续教育,完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健全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机制。

  加快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充分利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新模式,继续把促进创业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实施鼓励劳动者多渠道、多形式灵活就业的扶持政策,完善税费减免、岗位补贴、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技能鉴定补贴等政策。着力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引领和就业促进计划,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统筹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口和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就业工作。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提供项目信息、政策咨询、开业指导、融资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跟踪扶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改造一批示范性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积极引入各类创投公司,筛选帮扶条件优越的创业企业迅速完成种子轮和天使轮的发展,实现做大做强。

  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以市场为基础,完善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调节机制,形成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发展速度,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长效机制。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突出做好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增收工作,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完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以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为重点,积极稳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健全治理欠薪工作机制,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适时适度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保障和促进农民收入多元化增长的长效机制,拓宽增加农民经营性、财产性、工资性、转移性收入的渠道,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基本医疗费用即时结算,加快实现异地就医结算。扩大住房公积金归集面和提取范围,提高公积金运用率。强化失业保险制度保障生活、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建立健全工伤预防、经济补偿、职业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制定优惠鼓励政策,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各类群体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险制度,重点做好城乡居民、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全面实现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地市级统筹,逐步建立市级调剂金制度。鼓励商业保险公司等社会机构提供与社会保险相衔接的产品和服务。加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能力建设,推进服务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各方面承受能力,统筹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力争保障标准走在全省前列。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全力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完善分级诊疗模式,努力实现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努力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积极开展新农合市级统筹试点,实行政策制度、筹资标准、补偿额度、基金管理、服务监管、信息管理“六统一”的市级统筹,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严格按照省定基药品种采购并实施“零差率”销售,适当增加30%的非基药品种满足群众的看病就医需求。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坚决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协调推进财政补偿、管理体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医保支付、采购机制、监管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全面抓好卫生信息化建设,有效整合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资源,真正实现市县乡村卫生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鼓励社会办医,努力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办医体系。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幼托等公共服务水平。利用互联网医疗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

  八、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着力推进廉洁和安全发展

  廉洁促进发展,发展必须廉洁,要扎实推进“六权治本”,持续加强安全生产,健全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推进廉洁安全发展,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狠刹“四风”、打黑除恶高压态势。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力度不减、节奏不变,以更加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更加果断的措施遏制腐败增量,形成持续威慑,坚决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紧盯“四风”新形式、新动向,守住节点、寸土不让,坚持不懈、一抓到底,决不让“四风”反弹回潮,推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持续好转。紧紧围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主要任务,始终保持打黑除恶的高压态势,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持续净化政治生态,坚决实现弊革风清,营造良好从政环境。

  (二)持续深入推进“六权治本”。坚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围绕“三清单、两平台、两张图、一监督”这一核心内容,加快在市、县、乡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全面实施“六权治本”。全面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加强动态管理,加强跟踪问效,强化“两清单”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权威性。结合“六大发展”、“三个突破”,制定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科学优化“两张图”流程,抓好风险防控,提高权力运行效能,更加方便群众办事。规范“两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市级政务服务平台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规范县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建立网上政务平台。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监督管理机制、严惩滥用权力机制,实现制度管人、制度管事、制度管权。厘清乡镇权力责任事项,整合乡村便民服务中心职能,围绕农村议事决策、三资管理和民生服务改善三个重点领域,推动“六权治本”向乡、村两级延伸,有效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实现“乡村治、百姓安”。

  (三)夯实廉洁发展基础。把改革作为推动廉洁发展重要动力,建立健全防贪腐促廉洁工作机制,畅通群众知情、参与、表达、监督渠道。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提高政府监管水平,形成廉洁发展的制度保障。提高领导干部推动廉洁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充分挖掘、继承和弘扬我市优秀廉政文化、法治文化和红色文化,广泛宣传廉洁发展典型,大力营造崇廉尚廉的浓厚氛围。加强纪律和作风建设,常态化开展党纪党规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持高线、守住底线,正确看待和处理公与私、廉与腐、俭与奢、苦与乐的关系,把党纪党规刻印在心上,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坚持用纪律管住权力,坚决铲除权力干预市场、“官商勾结”土壤,斩断“权钱交易”利益链条,构建交往有道、相敬如宾、公私分明、清正廉洁的政商关系。倡导廉洁文明新风尚,弘扬以廉立身、以廉治家、以廉教子的文化传统,革除铺张浪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社会陋习,促进社会风气不断好转。

  (四)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行业主管部门直接监管,安全监管部门综合监管,地方政府属地监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实施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和“一票否决”。以“三严三实”的作风推动安全生产,坚决克服作风不过硬、监管不得力、执法不严格、落实不到位、隐患排查不彻底等问题,确保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确保企业的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深入开展煤矿、道路交通、消防、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油气管道、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坚决防控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减少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从业人员特别是高危行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五)健全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努力将晋城建成全国基层治理现代化示范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推进科技防范“天网工程”建设,深入实施“六六创安”工程,加快创新完善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十大平安建设,全面深化平安晋城建设。加强危爆物品管控,加大对寄递物流、消防、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安全管理,加大对电信网络新型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强化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减少公共安全隐患。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全面强化日常监管,深入推进专项整治,健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能力建设,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加快检验检测体系和信息化建设,加快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救援队伍、训练基地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推广普及防灾文化,加强应急资源管理,强化预防治本,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六)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加强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大力推广党建、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网格化管理,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强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和应用。创新社会组织培育管理机制,放宽登记门槛,调整职能定位,提高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开展公益服务和中介服务能力。鼓励引导各类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怀帮扶体系。全面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优化人口结构,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基础保障。保障妇女、老人和未成年人权益,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健全畅通群众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加强改进信访和调解工作,大力推进多元调解体系建设,全力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全面推行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行政复议、仲裁、诉讼等法定诉求表达渠道,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行业协会等利益表达功能。重视群众诉求,关心群众疾苦,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

  遵循“政府推动、多方参与,统筹规划、有序发展,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原则,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立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大重点领域诚信体系及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框架,在全社会形成文明守信良好风尚。

  九、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步伐,为我市发展提供持续增长内生动力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推进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标志性、带动性、支撑性作用的重大改革,加快实施有利于我市资源型经济转型和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改革举措,抓好中央、省委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一)深入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聚焦我市资源型经济转型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体制机制障碍,提高改革精准发力和精准落地能力,对已经开始实施的综合配套改革举措,强化扎实推进和跟踪督察,确保改革举措落地见效。科学制定“十三五”综改试验规划和实施方案,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管理、市场体制、行政管理、对外开放等重要领域,积极探索、攻坚克难,建立完善支撑我市经济转型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努力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

  (二)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投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主体公平、有序竞争市场环境。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加大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稳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责整合,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去行政化。加强绩效考核,探索建立政府绩效第三方评估机制,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深化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改革,加快建立“责权利相统一、事财权相配套”的“一级规划、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建设管理和行政执法体制。

  (三)引深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建设。加快建立有利于市场经济体系完善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的产权制度、国资国企改革、要素市场和现代财税制度等体制机制。

  稳妥推进供给侧改革。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坚持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逐步培育新的发展动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换挡降速,筑底回升,促进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常态。坚持攻坚克难,千方百计实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为优化供给结构腾挪空间,为企业轻装上阵增添活力,为晋城经济全面复苏奠定坚实基础。

  推进现代产权制度改革。科学界定产权,明确资产所有权归属,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逐步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加快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稳步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探索推进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创造条件推动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或主营业务上市。有序推动国企股权多元化改革,鼓励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建立健全股权流转和退出机制。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推进要素市场建设,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煤炭等矿产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和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大力发展技术交易市场,促进人才、资金、科研成果等有序流动。有序放开竞争领域产品价格,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健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建立公平竞争保障机制,消除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统一市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现代财政制度。建立全面规范、公平透明预算制度,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建立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实施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完善税收征收监管体系,加强非税收入管理。

  健全金融管理和风险防控机制。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改革金融监管框架,完善我市金融管理体系,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建立完善金融风险协同应对处置机制,防止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四)积极推进改革试点工作。立足晋城实际,坚持试点先行,开展不同层次、不同领域改革试点,储备一批具有全局性、突破性的重大改革专项。推进市厅合作共建,争取中央、省在具有突破性重大改革试验事项上的改革授权,形成推动综改试验的强大合力。密切跟踪省内外重点领域改革动态,借鉴先进地区改革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助推我市改革取得更大突破。深入推进国家低碳城市、国家智慧城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加快推进高平市司法体制改革、泽州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陵川县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县等改革试点工作,围绕重点,精准发力,建立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全面完成改革试点任务,为推进我市各领域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圆满实现

  深刻认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深刻认识省委“五句话”总要求的精神实质,深刻认识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复杂性、艰巨性,改进领导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更好地推动我市的发展和进步。

  (一)提高各级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和水平。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党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体制、方式和方法,提高党委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进改革的能力。加强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工作的制度建设,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推动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完善决策机制,提高科学决策能力,确保制定的政策措施和重大战略遵循客观规律,符合我市实际。

  (二)强化管党治党责任。全面从严治党首要是落实“两个责任”。紧紧牵住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以主体责任落实带动各方面责任落实,真正领好班子、带好队伍。坚持把“以上率下”作为基本工作方法,从上做起、从根管起、一严到底,认真贯彻市委落实主体责任的意见要求,层层传导压力,级级落实责任,坚决把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落到实处。按照“深化认识、明确责任、突出重点、建章立制、统筹兼顾”的思路,进一步做好巡视整改工作,强化措施,巩固成果。把问责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抓手,对“两个责任”落实不力的人和事,加大问责处置力度,让失责必问成为常态、问责追究成为利器,推动正确用权、谨慎用权、干净用权。

  (三)全面加强纪律建设。落实“三严三实”要求,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把纪律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认真总结推广高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先走一步”的经验,形成推动高平、带动全市的局面。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以党纪为基本准绳,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坚决反对“七个有之”,切实做到“五个必须”,推动党内关系正常化。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筑牢法律和党纪“两道防线”,妥善把握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积极探索挺纪在前、抓早抓小的有效方式,探索强化党内自我监督的有效途径,用纪律衡量党员干部行为,用常态化的咬耳扯袖、红脸出汗,体现对党员干部的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

  (四)坚持从严治吏。严格执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强化理论武装,加强干部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以廉为基”的用人导向。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省、市委干部工作各项制度规定,健全完善“三个一批”工作机制,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保持选人用人风清气正。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探索建立干部调整退出的动态化常态化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日常管理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和能力培训,逐步建立从严治吏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目标责任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注重对考核结果的运用,保护和调动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发挥好农村、社区、机关、学校、企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全覆盖”。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发挥好农村第一书记作用。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党员队伍建设新要求,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

  (五)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继续深入实施《晋城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具有我市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坚持人才培养与引进并举,依托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1020计划”、高技能人才培养“千人工程”等重大人才工程,引进培育一批“高精尖缺”创新创业人才。创新人才使用和评价机制,打破人才身份和体制障碍,鼓励和支持高层次人才在企业、高校之间合理流动。完善人才分配激励机制,加快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健全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建立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建立完善支持创新型小微企业、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政策体系。

  (六)加快建设法治晋城。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各级党委(党组)坚持依法决策,带头依法办事,提高执政水平。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工作质量和水平,加强城乡规划与建设、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立法工作,增强我市地方性法规的及时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强化各级领导干部宪法意识,确保依法行政。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大力发展基层民主。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原则,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政府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法治化。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完善纠错问责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扎实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强化对司法活动的制约监督,健全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干预司法办案的记录、通报和追责制度,确保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加强司法队伍建设,促进司法公正。加快法治社会建设,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全民学法守法用法意识,营造良好的法治社会氛围。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将法律援助纳入政府民生工程,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和法律服务体系,提升“法治惠民”实效性。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不断提高信访工作效能和公信力。

  (七)凝聚富民强市更大合力。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法开展工作。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商,依法保障人民群众权益。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形成推动我市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八)认真抓好规划建议贯彻落实。按照市委《建议》确定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发展路径、重大举措,研究制定我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各县(市、区)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县(市、区)的“十三五”规划。各级各类规划要增加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和推动“六大发展”的指标,进一步明确政府履行职责的约束性指标,通过各项指标把全会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实现“十三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奋力拼搏,为夺取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而奋斗!

山西省投资环境推介会暨项目对接会在厦门举办
借助“厦洽会”国际化、权威性、有影响力的平台,商务之窗
山西省商务诚信公共服务平台完成等保测评工作
山西省商务诚信公共服务平台完成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商务之窗
宁武县举办电商旅游文化节探索“电商+旅游”扶贫模式
8月22日,宁武县举办首届电商旅游文化节,商务之窗
省商务厅举办全省深度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展示展销活动
为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商务之窗
省商务厅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调研成果交流会
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和主题教育实施方案,8月6日,商务之窗
张效生副厅长带队赴晋商银行调研
8月2日,张效生副厅长带队赴晋商银行调研。商务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