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以“五个提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02.04.2015  18:25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先提出要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强调做强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我市今年将以“五个提升”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 提升杂粮产业发展水平。今年要重点抓好“五个一”工程,一是推广10  项先进实用技术,主推脱毒种薯、节水旱作、绿色防控等10  项技术,杂粮科技覆盖率要达到90%以上。二是发展100  个杂粮专业示范乡村。三是培育100个杂粮产销专业合作组织。四是打造10  大杂粮名优品牌,指导帮助杂粮企业和合作社积极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及商标注册。五是创建100个杂粮高产示范基地,通过推广优种加优法、农艺加农机、地膜加旱作等综合集成技术,每个县都要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的杂粮优质高产示范区,全市千亩以上的杂粮高产示范区达到100  个以上。

  ——  提升畜牧产业发展水平。重点是创新畜牧业发展方式,通过转变养殖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驱动方式,提高畜牧业市场化水平。一是加大规模养殖的建设力度。2015  年200  只羊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区)力争发展到1000  个,其中新建300  个;出栏30  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发展到25000  户,散养户发展到55000  户。二是加大良繁体系建设力度,提高良种覆盖率。全市要新建和完善存栏基础母羊1000  只的扩繁场14  个、500  只基础母羊的扩繁场28  个,使种羊场和扩繁场总数达到45  个。同时要抓好基础母羊扩群工作,到年底基础母羊达到410  万只。引进杜泊、萨福克、道赛特和辽宁盖县绒山羊等已成型优良品种,全年引进种公羊5  万只。三是加大饲草料建设力度。全年完成人工种草120万亩,其中种植一年生牧草100  万亩、多年生牧草20  万亩;改良天然草地200  万亩,建设500  亩以上的草种基地2  个、牧草试验示范基地2  个,全市玉米秸秆利用率达到85%以上。四是加大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力度,推进恒兴、紫云牧业等屠宰企业建成投产,促成五寨绒毛加工企业和岢岚羊皮加工企业落地。五是加大安全防控建设力度,建立完善羊疫病防控体系,推广疫病防控规范化管理、程序化免疫的办法,确保重大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

  ——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一是加大扶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整合重组、优化股权结构、引进战略投资,实现企业规模快速扩张,布局建设一批种、养、加配套的全产业链项目。二是完善特色农产品市场营销网络建设,着力构建忻州特产“进城市商超、进旅游景区、进物流市场、进电商网络、进加工企业”的“五进”营销体系。

  ——提升品牌建设水平。今年,政府将继续给予“三品一标”认证企业奖补,鼓励促进更多的企业(合作社)进行“三品一标”认证。做好此项工作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基地标准化建设。组织制定适合我市主导产业“三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在实现集中连片经营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技术规程组织生产。制定《质量管理手册》,建立环境检测档案,明确基地界线,严格投入品管理。每年打造7~10  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标准化基地,新增认定“三品”原料生产基地10  万亩以上。二是“三品一标”认证。围绕杂粮、油料、果菜、肉蛋奶等产品,年新增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标农产品50  个以上,全市争取新打造2  个“国字号”优质名牌产品。三是健全基地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市、县、基地三级领导组织,健全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管理指导服务体系。

  ——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统筹布局农业功能区划,拓展农业生态、社会、文化功能,以发展农业服务业为切入点,促进农业多种功能的融合。发展休闲观光和体验农业,建设一批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和农家乐旅游特色村,结合当地自然风貌和山水资源,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历史名村型、产业集聚型、主题开发型的“风情小镇”。支持农户发展周末度假农庄、体验采摘基地等形式的农家乐,吸纳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培育农业新的增长点。

附件下载:
责任编辑:sy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