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盲人宣传队:用生命演绎“绝世”艺术

18.10.2016  23:40


  浙江卫视前主持人亚妮在她的新书《没眼人》中这样描写山西左权盲人宣传队:“他们是一群用生命在演唱的艺术家,一曲曲土生土长土唱法、原汁原味原生态的左权民歌融化了我们在场所有人的心。

  这支成立于1938年的左权盲人宣传队,从宣传抗日、探听情报,到新时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娱乐民间,78年来,他们背着铺盖,拄着拐杖,穿行在太行山区的乡间小路上,用质朴的歌声执着地为乡亲们演绎着几近“绝世”的艺术,他们被誉为“活着的阿炳”。 

  活着就要歌唱

  “桃花红,杏花白……”每当盲宣队的主唱刘红权用充满磁性的嗓音演唱这首著名的民歌时,台下总会有观众情不自禁地与他唱和。除了传唱这些经典的民歌,盲宣队还有一个任务是演唱跟时代相结合的歌曲,刘红权介绍的时候随时就会开唱“十八大春风吹进百姓心,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每年左权县文化局都要给他们编一些宣传党中央最新路线、方针、政策的唱词,由他们传唱到全县的每一个村落。

  活着就要歌唱。盲人宣传队的队员大都孤身一人,没有成家,有的甚至没有亲人。他们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相似的命运和相同的爱好让他们聚在一起,成就了一种生活的方式,也成就了一种对歌唱的执着。

  “78年过去了,盲宣队已经有了第六代学艺盲人,但爱国爱家乡的老传统没有丢。”刘红权向记者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盲人宣传队一直肩负着宣传党的政策的重任,后来又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的任务。左权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盲人宣传队的演出和生活,县里从2005年开始,每年给他们1万元的资金补助,还安排了廉租房,分配了一套四合院作为基地,给他们上了养老保险,让他们领低保金。他们也得到了全国各地群众的关爱。澳门的一位陈先生每年都给他们寄些钱与日用品,逢年过节还送上一些澳门特产;大连的导盲犬培训基地送给刘红权一只导盲犬,狗粮则由南宁的一位好心人定期寄来……

  听众都是村民

  盲人宣传队的舞台不在城市,而是散落在太行山的一个个村子中。每年开春,他们都会背起行囊,拿着乐器,走入大山深处去演出。左权县山高沟深,他们走的多是乱石小路,有残余视力的在前面带路,用一根棍子牵起两个人,其他人一手拄棍一手搭前人肩,排队蹒跚而行。每到一个村子,在村民家吃过饭就演出,演出后就住在村里,第二天清晨拿起背包,继续出发。

  对于大山深处的村民们来讲,盲人宣传队的演出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因此,每逢演出,村里人都会早早地为他们摆好桌椅板凳,给他们沏茶递水。“特别是农闲的时候,都盼着他们来,不舍得他们走,听他们唱,跟他们学,像过年一样热闹。”左权县殷家庄村民王引籽说。

能让村民们在忙碌一天后回家欣赏演出,是我们的荣幸。村民的快乐,就是我们的快乐。”刘红权说:“考虑到村民要忙于农活,我们大多选择在中午或者晚上演出。

  “走惯这山路蹚惯这水,处惯了这乡亲(老天呀)谁也舍不下谁。宁走在路上不回那个家,割不断这牵挂(老天呀)走哪哪是家……”一年中,他们有200多天就这样走着唱着。“以前全县有1300多个村子,我们一年都要转一次,现在好多自然村撤并,全县有200多个村子,我们每年每个村子要去两次。”刘红权说。 

  梦想是传承好民间音乐

  盲人宣传队演唱的曲子都是以“小花调”唱腔改编而成,总共有60多首,极大地推动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间的传承。在当地,能够如此纯正地演唱“小花调”的人已不多见,这使得盲人歌者变得更加重要。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田青说:“从他们唱的第一声起,就被深深震撼和打动了,在我们民间还有这样的歌声,我们的爷爷奶奶曾经传唱过的歌,在我们城市里听不到了,但在偏远的农村却仍然在一代代传唱。只要我们努力,我们就能找到我们祖先声音的根脉。

  “盲宣队已经传了好几代。每一代,每一句歌词,都是用心在唱,唱自己的生活,唱老祖先留下的文化遗珠。我们希望以此慰藉自己,也希望把最纯正的左权民歌传递到民间。”刘红权表示。

  “我的梦想是传承好我们的民间音乐。”一路走,一路唱,他们走村串巷,用质朴的歌声执着地为乡亲们演绎着几近“绝世”的艺术。如今,这个盲人宣传队已经走出了太行山,走向了全国,并代表山西在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中夺得比赛的特别奖,还曾经将歌曲唱进了中央电视台、北京中山音乐堂、天津音乐堂……(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外交部山西全球推介活动在京举行
  共享转型发展新机遇,共赢开放合作新未来。文化厅
王晨在山西就人大代表工作进行调研时强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