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矿区到宜居城 走进古交感受生态之变

24.12.2018  08:22

  若要问“古交印象”,不了解的人或许会因资源型城市和曾经的工矿区标签,构想出一副灰蒙蒙的黑白画面。走进如今的古交,初来乍到的人会用“出乎意料”来形容这座山水相依的城市,而久居于此的人们则用“蜕变”来形容家乡的变化。

  行进在古交滨河南路,眼前穿城而过的汾河公园成了最靓丽的风景。虽然每日平均气温已降至零下,但汾河古交段主河道并未完全上冻。“哗啦啦”流淌的汾河水,给冬日山城增添了几分灵动。

  正午刚过,趁着一天中最暖和的时候,不少古交市民或打拳或健步走,在汾河公园内锻炼身体。一位女士正在公园内给孩子拍照。她告诉记者,这次是带孩子从湖北咸宁来古交探亲,路过公园便进来看看,“这里天气好,蓝天白云,近处有水,远处有山,拍出照片来非常漂亮。第一次来古交,可以说‘出乎意料’,古交比我想象的漂亮多了。

  古交因煤而建、缘煤而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8年撤销工矿区设立市以来,古交依靠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曾经辉煌一时。“上世纪90年代,煤矿开采让以前的不少穷地方红火起来。那些年,村里妇女基本都不用下地干活,家里主要劳动力到矿区采矿、管矿、收租金,大部分妇女是‘生孩带娃打牌’,吃喝不愁。”河口村村民武贵明感叹道。

  煤炭开采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让古交背负上了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在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赖以生存的煤矿被关停,曾经热闹一时的古交,经济发展难以持续。招商引资办企业,不少客商实地考察后,考虑到环境问题选择了放弃。痛定思痛,古交市决定大力整治环境,走出一条和以前截然不同的绿色发展之路。

  创建省级园林城市,这是古交在2009年做出的一项重大决定。按照“建设一流现代宜居城市”的总体目标,古交市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以建设“三环生态圈”为重点,按照“通道绿化不断线、荒山绿化不断带、环城绿化形成圈、关键地段出精品、重要区位现景观”的标准,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做到造林与造景结合、增绿与增收同步。10年来,完成造林绿化74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7.96%提高到26.73%。以公园游园绿化、道路绿化、单位和居住区绿化为重点的园林绿化工作也在大规模展开。以中心城区增绿为主,实施公园游园建设,建成水泉寨公园、汾河公园2个综合性公园,先后改建新建市民广场、桃园广场、滨河园、迎宾园等19个游园。现在,城市绿化覆盖率大幅提升,达到42.82%。

  古交市汾河公园建设于2003年开工,经过连续实施七期工程,古交市区汾河两岸建成一条漂亮的景观绿化带。从2015开始,古交市投资实施汾河古交市区段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建成了长6.3公里、面积64.5万平方米、总量84.6万方的蓄水区域,激活了城市发展空间,为广大市民提供了生态、自然、亲水的生活环境和休闲健身的活动空间,提升了城市品位。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好转,古交市旅游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期,古交市森林公园的发展变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民营资本以市场运作方式在森林公园北山生态修复区域内建成了红豆山庄、老万山庄、四心游泳馆等生态旅游景点和场馆。景点周边的麻坪岭村则依靠游客的带动发展起了20多个有机果蔬种植、土鸡和家猪养殖基地。森林公园各景点入园人数屡创新高,达到30余万人次。与此同时,古交市的经济发展也在“一产转方式、二产转结构、三产转方向”的思路下,实现了由单一的采煤炼焦向供电、供热、供气等多元发展的转变。现在的古交,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省级园林城市。采访结束时,记者在水泉寨公园遇到了十几位正在排练舞蹈的古交市民,他们说,1989年水泉寨公园建成后就成了古交市民特别喜欢的活动场所,这些年进行了几次大规模改造,现在的公园有水池溪流景观区、儿童活动区、塑胶健身步道,大家都喜欢来这里活动。在他们眼中,这些年古交发生了“蜕变”,变得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