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教训  警钟长鸣 ——“3·1”岩后隧道事故周年祭

27.02.2015  12:26

晋济高速公路“3·1”岩后隧道特别重大道路交通危化品燃爆事故,随着时间的慢慢消逝,也将在人们脑海中渐渐淡化,但这起刻骨铭心的事故惨痛教训,在全省高速公路管理系统乃至各相关管理单位却永远无法忘却,时刻警醒着我们不仅要汲取教训,而且要时刻牢记,痛定思痛,狠下决心, 切实加强高速公路隧道安全应急管理,有效提升整体路网安全系数,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过去的一年,我们深刻反思,举一反三,针对国务院事故调查报告指出的高速公路隧道运营存在的管理漏洞和应急处置能力不足,隧道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信息化管理比较薄弱等突出问题,深刻分析“3·1”事故发生的特征原因,从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四不放过”,在多次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以桥梁隧道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重点对隧道土建、机电设施、消防安全、应急救援等方面30余项进行了逐项逐隧排查,建立健全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挂牌督办制度,建立完善隐患排查、登记、上报、监控、整改、评价、销号和考核的全过程管理体系,基本达到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制度化。制定出台了《高速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办法(试行)》,明晰了省高管局、运营单位、隧道站的管理职责和工作要求。省局充分利用综合养护管理系统对隧道的日常养护运行情况实时监测,随时掌握隧道安全运行整体情况;各运营单位作为隧道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制定了相应的隧道养护管理实施细则,建立了隧道安全技术状况等级评定制度;各隧道管理机构着重强化隧道现场日常养护管理,建立了重要交通安全设施、消防设施每日巡查和维修保养管理制度;大力推动隧道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委托平榆建管处编制了全省高速公路精细化隧道管理篇(初稿);从各基层单位入手,在对所有隧道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的基础上,重点针对3公里以上隧道制定了应急预案操作手册,新组建了21支应急救援小分队,着力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3·1”事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拨付1.7亿元的专项资金,重点解决全省高速公路隧道的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省交通运输厅统一规划、整体部署,确定了先期对全省高速公路运营隧道监控设施、消防安全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目前,涉及的16个项目121座隧道监控照明系统改造工程、13个项目112座隧道水消防系统改造工程已经全面铺开,预计将于今年6月底完成。

汲取教训,是要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必须警钟长鸣、全面警示,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的理念,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坚决做到任何时候“绝不能过高估计安全生产形势、绝不能过高估计干部群众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绝不能过高估计我们自身的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和水平”,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知责履责。认真贯彻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主动分析研究全省高速公路隧道安全管理新常态,健全隧道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努力推动全省高速公路安全科学发展。

深刻剖析,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我们必须常抓不懈、善于破解,从提高隧道安全本质度为切入点,大力加强隧道基础管理能力建设,加快完成省政府确定的隧道监控、供配电照明和水消防系统升级改造工程,重点解决雁门关隧道、八盘山隧道、北茹隧道、韩信岭隧道群运营10年以上特长隧道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从提高人命救助能力为突破点,积极构建快速处置、应急救援的服务网络。重点拓展各运营单位特长隧道站已有的监测及事件检测、交通设施远程控制、环境监测、照明监控、超速预警、火灾报警、紧急电话与广播、电力监测等八大系统,着重提升对交通事故或交通异常的发现率,加强对疏散逃生设备设施的有效利用,着力提高司乘人员自我救助能力,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积极推进信息监控中心向应急指挥中心的转变,打破原有格局,统筹各方资源,大力实行信息、路政、养护、收费的一体化指挥调度管理。全面加强路警、路地、省际应急联动机制建设,不断加大与地方政府沟通联系,从根本上提高高速公路应急处置的整体合力。

岩后隧道“3·1”事故警示碑,始终提醒全省高速公路广大干部职工铭记事故教训,绝不能让同类悲剧再次发生;晋济高速“3·1”安全警示日,时刻提醒我们永远不能忘却历史,真正把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努力,贯彻于每时每刻,落实在逐人逐岗。

(省高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