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98岁窦奶奶年夜饭的记忆

27.02.2015  18:07

  窗外鞭炮噼里啪啦响个不停,窦奶奶坐在桌前过着自己第98个年三十,看着丰盛的年夜饭,窦奶奶直感叹,现在日子好了,真好了。

  98岁的窦奶奶是阳城县的一名普通农民,很多年前随她的奶奶从山东逃荒来到山西,经历了各种困难时期,因此即使吃着美味的大虾,窦奶奶仍对困难时期的年三十记忆犹新,不断地提醒晚辈要节约,不要浪费。

  上世纪60年代农业社时期,粮食匮乏,年三十除了素饺子别无其他,过个年也仅用2.5公斤小麦。那时土地以及大型财产共同使用,村民们共同劳动,产量共分,并按人口分摊上交公粮。农业社时期农业技术落后,产量本就低,上交公粮后所剩余粮更是少得可怜。窦奶奶一家五口人,仅用2.5公斤麦子就过了个年。即使是年三十的饺子,也用的是玉米面。

  人民公社时期,辛劳一年稍有结余,年三十的饺子已经可以在玉米面中掺杂一些白面,饺子馅中除萝卜和白菜外,加入了少许的海带。那个时期社会物资统一调配,生产队按劳动力和工时核算,每工合8分钱。窦奶奶家中4个劳动力,只余小儿子年幼不能做工,因此年底扣除向大队上交的费用,还可以得一块六毛钱,窦奶奶就想尽办法为家人做些好吃的。初一早上做的揪片里放上两三块肉,对全家来说,就已经是难得的美味了。

  包产到户时期,年三十窦奶奶一家人就可以吃上纯白面的肉饺子了。土地分给了个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多劳多得。窦奶奶再也不用为年夜饭发愁了,初一时也有了白面馒头,有了猪肉、粉条、豆腐等各样菜,也能给家里孩子发“压岁钱”了。窦奶奶早早的买上一百头鞭炮,除使用外,给每个孩子发十个鞭炮,就当做是“压岁钱”,即使是这样的“压岁钱”,孩子们也是欢天喜地,到处炫耀。

  之后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每年的年夜饭早早就开始准备,餐桌上的碗碟越来越多,窦奶奶叫不上名字的菜也越来越多。每年的腊月二十左右家里就开始蒸馒头,腊月二十九就准备食材,张罗着年夜饭,年三十鸡鸭鱼肉一道道菜上桌,让窦奶奶都看花了眼。

  日子好了,经历了岁月变迁的窦奶奶却也总忘不了那时吃过的苦,总是感叹现在的好日子,也总是不断的告诫子孙们要节约,不要浪费,要知道好日子来之不易,更需要倍加珍惜。

网传取消港澳通行证?太原警方辟谣:假消息!
“经国务院批准,决定从2018年5月1日起,Sxgov.Cn
太原11处路口有了“二次过街”设施 快来了解下
随着太原市道路的不断建设,马路越来越宽,Sxgov.Cn